《十全九美》:内地电影的又一次古装喜剧尝试!!!
(2008-09-13 15:41:31)
标签:
十全九美古装喜剧堆砌笑料娱乐 |
分类: 电影评论 |
《十全九美》:内地电影的又一次古装喜剧尝试
虽然冯小刚这两年没拍什么贺岁喜剧,但《疯狂的石头》、《大电影》、《爱情呼叫转移》、《棒子老虎鸡》等一系列喜剧片的热卖反倒让内地喜剧电影市场变得越发红火。当然这些喜剧片大都描写现代都市生活,很少有古装题材。但凡事就是要不断尝鲜,于是07年出了个《天下第二》,08年又出了个《十全九美》!
其实说起古装喜剧,很多人一定会想到香港的《花田喜事》和《东成西就》等贺岁喜剧,这些影片往往呈现出天马行空之想象,极尽恶搞之能事,将许多现代流行时尚元素拼接到古人的言行举止中,从而起到非同一般的“笑”果。但这种喜剧到了新千年之后便迅速衰落,《天下无双》体现出刘镇伟的黔驴技穷,而《老鼠爱上猫》则鸡头蛇尾,寡淡如白开水一般,至于那个李力持“费尽心思”所炮制的《妃子笑》,更是显得小家子气十足,结尾的高潮追逐戏是在糊弄广大观众。既然越拍越烂,还不如不拍,于是《情癫大圣》之后,香港就再也没出古装喜剧片了。倒是内地的电视屏幕上,古装喜剧越拍越多,最典型的莫过于那部风靡大江南北的《武林外传》了。各地方言+后现代网络语言+一群神经质的演员,构成了这个中国有史以来最具恶搞精神的电视剧!
《天下第二》和《十全九美》显然是继承了《武林外传》的这种恶搞精神,大力打造一种“古人现代化”的喜剧氛围。于是在《十全九美》中,便出现了“朱笑天”、“哈利波特”、“德云社”、《碟中碟》的民俗配乐,后舍男生的“嘻哈”歌曲等流行时尚元素,旗帜鲜明地展开恶搞。而恶搞的精髓就在于语言上,依然是各地方言直冒,只不过披上了一层“普通话”的外衣,就像南宫府上下所说的那种昆明普通话,特别是南宫燕小姐的那句口头禅“蹦蹬里个蹦蹬儿”,实在是搞笑至极。而“淡定”、“断背”、“太暴力了”等现代式语言,也起到了一定的恶搞作用。另外相对于男女主人公的一本正经来(台湾演员立威廉其实根本谈不上多帅,演技更是很一般),影片中的配角倒是相当抢眼,大小姐南宫燕、管家乌卡卡,还有“道哥”刘桦饰演的斗鸡眼捕快,绝对是这其中最令人捧腹的三个人物。反倒那对有着东北口音的贼男女,则显得有些“尽皆过火,尽是癫狂”,的确他们很卖力,特别是又蹦又跳演绎“后舍男生”嘻哈乐《海盗船长》的那一段,但还是给人感觉很做作,而这个“做作”也是内地喜剧电影的一个通病!
其实真正优秀的喜剧影片,都是很能掌控节奏的,一个包袱接着一个包袱地抖来,力求“形散而神不散”,像卓别林的许多电影,周星驰的中后期作品都能做到这一点。他们可以让喜剧元素成为剧情的推动力,而不仅仅是游离于剧情之外的调味品,他们还可以让喜剧“笑中带泪”,充分体现出小人物的辛酸和无奈。但内地喜剧电影却不同,它们都喜欢“为了搞笑而搞笑”,以为笑料堆砌得越多,观众就越开心。但往往适得其反,让人根本就不觉得好笑。最典型的莫过于《大电影1》结尾处的那一段对《十面埋伏》的恶搞了,拖沓无趣,简直是又臭又长。当然《大电影2》就进步了许多,变得含蓄而内敛,偏向于黑色喜剧,真正能让观众的笑发自于内心!
《十全九美》显然和大多数内地喜剧一样,喜欢堆砌笑料,而且笑料浮于表面,无法真正融入到剧情中去。另外喜欢把人物形象都设计得神经兮兮,表演也过于夸张,感觉和《武林外传》中的人物是从同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总的看来,“电影”《十全九美》缺乏电影感,倒像是肥皂剧或是小品,虽然李宇春演唱的主题曲《梨花香》听起来很忧郁很伤感,虽然导演试图通过影片来阐释“凡事做不到十全十美”这样一个道理,但依旧不能摆脱这只不过是一个闹剧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