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左右性娱乐 |
分类: 电影评论 |
《左右》:不就生一个孩子吗
《左右》的故事很简单:为治好和前夫所生女儿的病而被迫和前夫又“做”了一次;《左右》的思想很前卫:在各自伴侣都知道的情况下还是大胆地和前夫又“做”了一次。影片所宣传的是“挑战伦理的极限”,实际上比起阿尔莫多瓦影片中那些互动矩阵般的男女关系还是要保守得多,主要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总不能把“性”和“爱”分开来。实际上你和那个女人发生性关系,并不是说你和那个女人之间一定有了爱情,否则那些性工作者们每天都有不同的爱情了。但很多人就是看不开,非得把“性”和“爱”混为一团,结果反倒让自己心力交瘁!
但正是因为中国人的传统思想,影片才得以展开,如果学习阿尔莫多瓦或者丁度巴拉斯,那就失去了叙事的动力,很快也就在一场男女交欢中结束了。于是以女儿禾禾的白血病为核心,以玫竹的母爱为动力,围绕着“生”还是“不生”(或者“做”还是“不做”)的命题,玫竹、老谢、肖路和董帆这四个人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思想角斗。其中玫竹成为突出的一极,由于玫竹的强硬态度,如果另外三个人有一个跟她对上了,那这个事情就会闹僵。本来同为女人的董帆是要充当这个角色的,因为女人天生的嫉妒心。但又是因为女人天生的母爱而让她态度软了下来,放弃了与玫竹的对抗。而两个男人对这件事的反应却相对平淡一些,毕竟禾禾是肖路的亲生女儿,虽然他一开始不能接受这件事,但内心还是赞同玫竹的,所以他很快就顺从了玫竹。但老谢这个人却不同,他内心是不能接受这件事的(中国男人很少能接受这种事,即使是那些在外面很花的男人,也有着强烈的“处女情结”),但问题就在于他这个人实在是太好,太能隐忍(唯一发泄的途径就是下楼买包烟抽,影片中出现了多次),让任何女人都不忍心伤害他。不过玫竹的这件事还是伤害了他,毕竟男人也是有尊严的,所以他最后提出了将孩子归为己有的要求,虽然这个要求提出的方式很婉转,但面对如此老实可怜的男人,玫竹会忍心拒绝吗?
《左右》的影像依然如同第六代导演的很多作品那样平静、舒缓,缺少动感,长镜头居多,远景居多,,虽然在题材上像西方影片一样“挑战着伦理的极限”,却在影像上处处体现出一种东方式的沉寂和隐忍,将最乱伦的场景做了间接的描述,放弃了将情欲戏当作奇观来展示的做法(当然这是被剪以后的公映版本)。而几个当事人则以一种达观的态度来化解了这场道德危机,影片的最后,镜头反复在两家餐桌上四个人的脸上切换,就这样在默默的对视和平静的话语中达到了一种新的平衡。结局是开放的,到底这个孩子的降临对禾禾的病情有没有帮助?到底这个孩子归老谢还是肖路?到底这两个家庭最后如何发展下去?影片没有像一般的情节剧电影那样给予解答,而是把思考的权利留给了观众,或者这根本就没有答案!
PS:虽然作为艺术电影,本片显得有点沉闷,而人物也相对较少,但影片的空间并不像某些国产艺术电影那样过于封闭,让里面的男女人物仿佛只是为了情爱而活着,而是尽量展现人物的社会关系,比如肖路作为包工头同地产商和建筑工人的矛盾,还有玫竹作为售楼小姐和顾客的矛盾,只有老谢这个人有点脱离了社会(他居然能对老婆的前夫那样友好,真的让人感到很诧异)。另外影片还有一些小幽默,比如肖路忙着出发去人工授精时,董帆调侃他“忙着赶飞机啊”,而他却说“不是赶飞机,而是打飞机”,还说自己“初中就试过了”。而后来玫竹让肖路自己调台看电视时,肖路心不在焉地说“今天好像有NBA”,但最后调出来的却是CBA。这些小幽默从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影片的凝重气氛,让影片更显得生活化,这对第六代导演将来的发展也是有借鉴作用的,毕竟太文学化,太形式化的语言容易引发大家的笑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