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我的情感梦想香港科幻娱乐 |
分类: 电影评论 |
港片类型的缺失——科幻片
科幻片,顾名思义即“科学幻想片”,是“以科学幻想为内容的故事片,其基本特点是从今天已知的科学原理和科学成就出发,对未来的世界或遥远的过去的情景作幻想式的描述。”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类型片种,科幻片在欧美地区的历史久远,发展顺畅,各种风格应有尽有,火爆如《星球大战》和《终结者》,温情如《ET外星人》和《回到未来》,严肃如《2001年太空漫游》和《飞向太空》,嬉闹如《黑超特警组》和《银河系漫游指南》,黑色如《银翼杀手》,怪异如《火星人玩转地球》,再加上那些与科幻紧密联系的灾难片(比如《地球末日》、《后天》)和怪兽片(比如《异形》、《哥斯拉》),实在有一种“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感觉。相比之下,亚洲地区的科幻片发展却无比滞后,就连当年号称“东方好莱坞”,以弹丸之地却不断创造出票房奇观的香港电影,都无法形成一种生产科幻片的气候。所谓的科幻元素,只不过是零零星星地点缀于那些热热闹闹的商业片中,即使打着科幻的旗号,却依然没有科幻的感觉!
一、未来都市:
未来都市是好莱坞科幻片中的一个常见元素,从《银翼杀手》到《第五元素》,呈现在我们面前的都是一种未来都市的奇异景观,天空多为黑色所笼罩,人物装束常带有一种金属迷幻感。而香港电影中的时代背景却不是古代就是现当代,很少出现未来的叙事,当然杜琪峰的《东方三侠》和《现代豪侠传》是个例外。《东方三侠》中的香港都市(其实故事的发生地并不一定是香港,地域性被模糊了)就很有未来感,即使是白天,天空也是灰蒙蒙的,而《现代豪侠传》一开头,便出现了类似于《终结者2》核爆灾难后的末日图景,整个城市似乎总是处在黑夜之中,处处弥漫着罪恶的气息。这是两部向好莱坞《蝙蝠侠》系列致敬的电影,却以女性为主角,拍出了比《蝙蝠侠》还要强烈的形式美感!
新世纪也出现了一批以未来都市为背景的影片,包括《拳神》、《2002》、《蓝血人》和《千机变》,试图以日趋成熟的电脑特技来建构未来都市的奇异景观,达到一种科幻影片的效果(这其中又以《拳神》最注重外观表现),但到头来无非是为传统的港式武侠、枪战、捉鬼和僵尸题材裹上了一层精致的外衣,顶多只能算是奇幻影片!
二、时空隧道:
《回到未来》的时空之旅令人神往,而刘镇伟的时空隧道却似乎成了他作品中的一个必要元素。从《东成西就》中的“三花聚顶”神功到《大话西游》中的“月光宝盒”,从《超时空要爱》中的“回到三国”到《无限复活》中的“今天的我爱上了昨天的你”,香港导演中再也没有谁比“菩提老祖”更爱玩弄时空隧道了。他的时空隧道不是“回到未来”,而是“回到过去”,就是为了改变那些曾经发生过的事情。而通过时空之旅也让主人公重新认识了自己,比如《无限复活》中的郑伊健,就将曾经那个利欲熏心的“自己”亲手“埋葬”,通过这种行动上的救赎而得到了一种重生!
当然这种带有科幻色彩的“时空隧道”只不过是一个辅助元素而已,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影片的类型属性,《上海滩赌圣》依然是赌片动作片,《超级学校霸王》依然是喜剧动作片,《新难兄难弟》也依然是文艺爱情片。但它的魅力就在于拓展了时空的范围,增添了故事的神秘性和人物命运的多重性,最后给你带来一个更为满意的结局!
三、外星来客:
好莱坞科幻片中的外星来客有许多种,他们有的很友善(《ET外星人》),有的很邪恶(《天煞》、《星河舰队》),有的则混杂在地球人当中(《黑超特警组》),但不管是好是坏,都能够在西方电影人严谨慎密的故事编排下自圆其说。而香港电影中有关外星来客的影片则多半带有胡闹的色彩,比如1976年的《关公大战外星人》,就让香港人最崇拜的关二爷拿着一把青龙偃月大刀,杀得外星人节节败退;而1983年的《星际钝胎》,更是让丑陋的外星人和性感美丽的香港女孩产生了“第三类接触”。香港电影的松散随意性可见一斑!
2002年的《蓝血人》虽说是一部以外星人为主角的影片,可明眼人一看便知,这其中的许多情节只不过是对《黑超特警组》的拙劣模仿,而影片中刘德华饰演的卫斯理和关之琳饰演的蓝血人之间的“神交”,则是明显的港式恶搞。2008年初的《长江七号》,又出现了一只可爱的外星狗——七仔,小狄对外星人具有超能力的想象和七仔很差很弱小的实际状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为影片增添了许多笑果,也颠覆了人们对“外星来客”的思维定势。而后来小狄和七仔之间的深厚感情,显然又模仿了斯皮尔伯格的《ET外星人》。所以说恶搞与戏仿,永远是香港电影对待外星来客的态度!
四、科学发明:
科幻片中,科学发明往往都是邪恶的,因为它很可能就会成黑暗势力试图征服世界的武器。这种可以增强戏剧效果的元素自然得到了以“娱乐至上”为宗旨的港片的青睐,他们才不管什么科学上的逻辑不逻辑,有噱头就OK了。像《东方三侠》中博士研制出来的隐形衣,就成了大反派“公公”费尽心思争夺的宝贝,而徐克的早期作品《铁甲无敌玛丽亚》中,又出现了类似于变形金刚的强大邪恶机器人,所以正义一方的存在就是为了阻止这些科学发明为祸人间!
当然严肃的科学发明到了《百变星君》和《追击八月十五》这样的影片中又再度成为恶搞的对象,看看徐锦江饰演的医学教授对星爷的“疯狂”改造,你肯定会惊叹道:这哪是人造复原啊,简直就是对人进行屠宰嘛!
五、改编倪匡:
作为香港地区最高产,也最著名的科幻小说作家,倪匡的《卫斯理》和《原振侠》系列可谓改编成电影的上佳题材(《蓝血人》前面已经提到过,这里就不再说了),1986年的《原振侠与卫斯理》(蓝乃才导演)便将这两个人物放在一起拍了一部寻宝式的冒险片,有点像好莱坞的《夺宝奇兵》,影片有武打,有玄幻,有降头,有爱情,就是看不到多少科幻的内容在里面!
1987年的《卫斯理传奇》(泰迪罗宾导演)则是根据卫斯理小说意念拼凑出来的,不过本片的构思很符合卫斯理故事的精髓-----以外星飞船来解释宗教圣物并加以传说联想,而在“佛教之国”尼泊尔所取的外景也为影片增添了几分宗教神秘色彩。影片的制作比较精致,动作也算精彩,而反派人物的死也有几分悲情,只是动作和冒险成了影片的主题,科幻再次退居到次要地位!
另外还有蓝乃才的《老猫》和徐小明的《卫斯理之霸王卸甲》,一个拍的很惊悚,营造气氛方面有一定的水准,一个则探讨了中国人最感兴趣的风水问题,却给人感觉很粗糙。两片依然是打着倪匡科幻的幌子,拍港片所擅长的一些类型题材。其实话也说回来,倪匡本身的作品就是玄幻大于科幻,缺乏真正的科学理性,又何必苛求改编者呢?
总而言之,虽然香港高校有着亚洲一流的科研力量,但香港电影这片“科学荒漠”上却缺乏科幻根植的土壤。香港电影的非理性再次决定了所谓的“科幻片”只不过是融合了科幻、武侠、枪战、鬼怪、喜剧和爱情的大杂烩而已,真正的香港科幻片,至今还没有出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