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感动瞬间黑文化刘跃进娱乐 |
分类: 电影评论 |
随着《疯狂的石头》的一炮走红,这两年内地的中小投资娱乐片算是越拍越红火,《鸡犬不宁》、《大电影1》、《爱情呼叫转移》、《落叶归根》、《光荣的愤怒》、《大电影2》、《命运呼叫转移》、《棒子老虎鸡》等一系列娱乐片的出炉,让广大观众在几部大片之外眼睛不至于闲着。而且这些影片在拍摄过程中也放下精英的架子,大量吸取香港同行拍摄娱乐片的经验,加入黑帮、情色、喜剧等元素,并注重镜头、剪接和美工等电影美学方面的细活,以至于这次娱乐片的浪潮不像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的那次一样“泛滥成灾”(那个时候的银幕上满是武打和枪战,但无论故事情节,镜头语言还是人物对白方面都给人一种很呆板的感觉,制作手法相当幼稚,远不如同时期香港的那些娱乐片)!
其实仔细归纳一下,就会发现这些影片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首先,故事情节都不是单线化的,即使有一条主线,旁边也有许多支线,存在着很多人物关系和矛盾。第二,影片中没有高大全的英雄人物,多的是一些小人物的命运悲喜剧,他们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缺点坏毛病,缺乏英雄人格魅力,即使《光荣的愤怒》中的正义主人公叶光荣,也长相猥琐,而且不能打。第三,除了《光荣的愤怒》外,没有明显的二元善恶对立。而即使是《光荣的愤怒》中的大决战,也没有出现那种奇观化的武力对决。第四,精英意识依然渗透在影片当中,力图将现实社会中的许多矛盾涌入影片中,给予喜剧化,娱乐化的包装,再带来一个相对温情的结局。但往往这种处理又过于刻意,人为雕琢的痕迹太过明显,比如《落叶归根》就试图以一种公路片的流淌形式反映太多社会阴暗面,而《棒子老虎鸡》的结尾,热气球驾驶员与大老板之间的尖锐矛盾也由于他们的共患难而得到了调和!
《我叫刘跃进》就是在这种娱乐浪潮的大背景下诞生的一部荒诞娱乐片,导演居然还是《我们俩》的温情女导演马俪文。但在本片中,温情的元素缺失了,我们看到更多的是移植于香港电影的黑帮暴力和官商之间的权钱交易,权色交易。虽然影片定义为喜剧题材,但这里的喜剧却更多带有了黑色味道,比如严总在公路上被撞死得那一段(《棒子老虎鸡》中也有类似情节),还有曹哥汽车掉进水里变成猴子那一段,都很黑色幽默,而刘跃进在吴哥手下扒开秦海璐上衣时说的那句“原来胸是假的啊”,则有点王晶式的咸湿。影片在前面30分钟试图展现老板拖欠民工工钱、勾引别人老婆、“仙人跳”、大款明星绯闻、官商勾结等诸多社会问题,到了中段部分则成了《两杆大烟枪》或《疯狂的石头》那般多股势力,多路人马之间的复杂角斗,而结尾又来了一个恶势力统统落网的大团圆和谐结局,前后的风格实在有点不统一!
虽然这算不是一部优秀的影片,但在某些方面还是挺大胆的,比如说影片中以“主任”为代表的高官腐败问题,以往从来没有哪部内地影片敢这样明目张胆地提出来。而对北京城内黑社会的描述,也让人有点“瞠目结舌”。你看看,曹哥的手下一个个怪模怪样,凶神恶煞,比成奎安、黄光亮、何家驹之流都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他们对人质的折磨,也可以用现在所流行的“很黄很暴力”一词来形容。另外那个戴眼镜的酷哥,还有那三个用“仙人跳”敲诈勒索的伙计,以及严总和“主任”之间的黑金交易,都为影片中的黑文化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群像谱,所以说这是一部内地黑帮片也不为过!
其实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娱乐片中,就有很多黑帮存在,不过当时那叫犯罪团伙,是与我正义的公安干警形成鲜明对立的罪恶分子,最后是肯定要被消灭的。后来大家干脆拍上海滩的黑帮,因为那反正是旧社会。到了2001年冯小刚的《大腕》,虽然安排了黑道模样的大哥小弟来砸场子,却借葛优之口高呼道:“中国就没有黑社会”。而《天下无贼》中的黎叔一伙又被归为偷盗团伙之流,善恶对立明显。但这两年来,似乎尺度有所放宽,黑帮、赌博、舞小姐这些“恶元素”统统被搬上了银幕,而且屡试不爽。像《血战到底》就相当于一个黑帮片,可谓“黑赌黄”俱全,其中四川的小姐还高喊“要不要耍一耍”。07年的几部影片中,《光荣的愤怒》就是表现农村的黑帮横行乡里,而《落叶归根》中的小饭馆老板,《命运呼叫转移》中的“大头”哥,《大电影2》中的投资商,都有黑帮人物的影子在里面。这次到了《我叫刘跃进》,干脆来得更猛一些,影片的主基调就是黑的。可即使你在黑,到了最后的结尾也要被白色所吞噬掉。公安干警将黑势力一网打尽才是王道,《英雄本色》、《跛豪》和《古惑仔》这样美化黑帮人物的纯黑帮片是不可能在中国内地出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