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就是一部电影吗?

(2007-05-19 15:42:57)
分类: 电影评论
不就是一部电影吗


小时候看电影,一般都是去电影院。那个时候的电影基本上没什么宣传,电影院门前的海报也没有现在做的那么绚烂夺目,但大家就是爱去电影院,因为低廉的票价和大家伙儿聚在一起的热闹气氛。那个时候其他形式的文艺活动远没有现在丰富,所以看电影就成了唯一的大众狂欢体验,特别是像《少林寺》、《神鞭》和《京都球侠》这样热热闹闹的武打片,最能让人感到兴奋,电影院里时常能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叫好声,好像现在在演艺吧里看表演一样。当时学校里每个学期都有几次包场,父母单位里也有包场,像《京都球侠》这种明星大腕云集,颇有现在贺岁意味的娱乐大片,就在学校包场和父亲单位包场中各欣赏了一回!

 

九十年代初,国营电影院不景气了,私营录像厅却异常的火爆。录像厅里放得基本上都是香港电影和好莱坞的B级枪战片,都是挺吸引眼球的那一种(也被专家学者社会教育家们抨击为“文化垃圾”),于是这里便成了顽皮学生、社会青年和外来打工者的聚集地,烟雾缭绕,粗口连篇,所谓的好学生和知识分子是绝不会来这里“堕落”的。不少电影院干脆改头换面成了录像厅,为的就是赚取更多的“票房”,不能总坐在那里等着领取救济金吧。对于录像厅放映的片子,根本不需要贴海报宣传,只要觉得好看就大家你传我,我传他,很快便传遍了整个班级,于是放学后(有的甚至逃课)纷纷跑去一睹为快。利用这种“口头传销”的形式,许多经典的港片,如徐克的武侠片,吴宇森的枪战片,成龙的功夫片,周星驰的喜剧片,还有那些三级女星主演的艳情片,都在那个时候被大陆的“下里巴人”所熟识。而由于当时娱乐传媒的反应迟钝,我们根本就不知道也不关心什么“选角风波”和“剧组被打事件”,更无法去体会演员拍戏是多么的辛苦了!

 

后来由于政府加大盗版打击的力度,所以在大庭广众下公然放映盗版的录像厅们纷纷关门,萎靡了多年的电影院反倒由于电影产业化的快速推进又开始风光了起来。于是,宣传的作用便渐渐开始体现,到处都是电影海报,到处都是宣传广告,很快便麻痹你那脆弱的神经,诱使你带上你的“风月俏佳人”,在电影院的售票窗口前掏出两张崭新的“伟人头”,买上两张电影票,一袋爆米花外加两大杯饮料,然后坐在柔软的沙发椅上享受那短暂而又温馨浪漫的观影时刻。就这样,曾经可以观看上百部录像的银子全都用在一部电影了,看完之后还不停地骂骂咧咧,并在回家后将满腔的怒火发泄到电脑键盘上,顷刻间便敲打出一篇洋洋洒洒的战斗檄文!

 

最成功的宣传典范莫过于那部创下2.5亿票房奇迹的国产武侠大片《英雄》了,影片上映前半年就开始以大导演,大明星,大场面,高投入等“大概念”,“高概念”铺天盖地地进行宣传,顿时让全国广大观众对这部有史以来最昂贵的国产影片满怀期待,期待它能超越此前所有的经典武侠片,成为武侠电影史上的一座不朽丰碑。可结果呢?影片的票房倒是赚饱了,却落得个一身骂名,从内容到形式,从导演到演员,从场面到对白,甚至从色彩到动作,都被骂了个遍。正可谓: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

 

接下来的《十面埋伏》同样是带着一堆“高概念”前来迎战04暑期档,三大男女影坛巨星,外加一个内地搞笑天后,还有飘逸的竹林打斗,绚烂的乌克兰花海,再次吊起了观众们的胃口,不顾一年半前上当受骗的教训,继续花钱来到电影院里去忍受两男一女无聊感情戏的沉闷乏味。还真不如乘坐时光飞船回到八十年代的录像厅重温那些低俗搞笑的香港僵尸片,林道长捉僵尸可比“小妹诈尸”有趣多了!

 

不过话也说回来,口碑丢了,票房却有了。如果没有影片发行方铺天盖地的宣传,就没有动辄一两亿人民币的票房。圣诞元旦春节,五一十一黄金周,还有炎炎夏日的夜晚去电影院里观看国产大片已经渐渐成了中国人的习惯,有的时候哪怕没片也要找片看。电影是商品,大家过来就是消费商品的,是消费者,要让消费者更好地了解商品,就必须进行宣传,对商品的每个零件,每个部位,包括它出产过程中所遇到的那些小小麻烦,都要尽可能地向消费者阐释清楚。于是我们便有了那么多的娱乐报道可以看,看娱乐记者是怎样跟踪一部影片从选角到开机到拍摄到收工再到上映的全过程,编导主创演职人员纷纷大吐苦水,痛诉拍戏如何如何辛苦,时而有人撞伤,时而有人落马,时而临阵换角,时而大打出手,落得个同情的同时,也为影片增添了更多的看点。最后这些剧组人员还不忘来上一句:“要想知道影片如何精彩,还等什么呢?赶紧去电影院吧!”人家都做成那样了,下面就应该你掏钱了,再不掏就对不起你的良心了!

 

可有人还是不满意:“你们说了那么多,都是虚的,既然电影是一门视听艺术,需要带给人们最直观的视听享受,那就应该先让我们享受一把呀!”这可不用你操心,电影预告片早就给你准备好了,眼花缭乱的画面剪辑,宛如一首动感歌曲的MTV,很快便把你给迷住了。但正如菜谱上面菜的图样都很诱人一样,再烂的一部电影,其预告片都是精彩的,将故事内容和主题思想从影片中抽离出来,只留下几个精彩的画面,争取最大程度地忽悠你一回。所以,千万别被忽悠倒了!

 

说了这么多,并不是号召大家别去电影院看电影,没有观众,又哪里来的票房?赔本的生意又有谁愿意去做?为了中国电影产业的蓬勃发展,还是应该多去电影院看电影的。但如今的电影宣传的确有许多误导观众的嫌疑,以至于“明明”是一部大烂片,却非要故作“英雄”大玩“无极”,结果让你深陷“十面埋伏”,追悔莫及。有了这么多次惨痛的教训,也就让很多人对即将开拍的《赤壁》心存疑虑了,还没开拍就新闻不断,一会儿这个演诸葛亮,一会儿那个演周瑜,一会儿发哥和老吴有矛盾,一会儿发哥又不计前嫌过来演老黄盖,而另一边,CCTV-6甚至要为《赤壁》的拍摄做全程的追踪报道,似乎要将整个拍摄过程放到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可从电影本体美学的角度来看,任凭你在拍摄过程中做得有多么精彩,最后的电影不像样的话,一切都白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