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生活随想 |
昨天被一个好友喊去唱歌,在芜湖市新开张不久的一家豪华娱乐城里。我们6个人叫了一个小包房,最低消费220。进了包房,大家开始在服务生的监督下点了224的东西,中途又有一个服务生进来,带来了一大杯橙汁,两盒餐巾纸,还有一小盘青豆,但他却说这是“开房配送”的,以致于我们都以为这是免费奉送的。唱歌很happy,但买单的时候就happy不起来了,因为我们发现“开房配送”的那一揽子东西居然价值78块大洋,也就是我们在服务生的诱导下多花了这些冤枉钱!
作为消费者,我们自然有权利来维护自己的利益,于是便同服务人员争论起来,他们非要说我们既然动过了那些消费品,就应该一个子不少地奉送过来,而且那个骗我们的“小卵子”还狡辩说他此前说的是“开房配套”而不是“开房配送”,还怪我们为什么当时不问,消费完再问,简直是强词夺理(幸好不是“配送”780的东西)。大家就这样僵持了一个多小时,我们只愿付正当的224大洋,他们非要叫我们给302大洋。后来他们拨打了110,来了两个民警(呵呵,这可是我生平第二次陷入到民事纠纷中来),又闹了20来分钟,中间大家情绪还有些激动(因为民警是他们叫来的,所以处处帮娱乐城说话),不过还是双方各退一步,因为其中一盒餐巾纸没打开,省了10块,他们又让了22块,我们付了270总算才走人!
其实并不是为了这几十块钱,而是为了一个“理”字。商家在引导消费者消费的时候,有必要将消费信息阐释清楚,而不是这样模模糊糊,给人误导。今天是情人节,又是娱乐场所大发横财的时机,所以在这里奉劝各位情侣出去娱乐时,一定要询问清楚,不要糊里糊涂掉进他们的陷阱,上了他们的当。“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不要被眼前的假象所迷惑。今天外面玩什么都贵,所以我还是决定在家欣赏湖南台中维维的厨艺,看电视总不会再陷入“付费”收看的陷阱吧,毕竟这不是下赛季的英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