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雾中的七仙岭/东明拍摄
七律•热带雨林抒怀(平水韵)
吕佩浩
二月春风暖保亭,
七仙玉立岭如屏。1
禾田蛙旺黎乡富,
槟树坡丰苗寨馨。2
雾气千重生晓雨,
霞光万道透沧溟。3
自然生态今珍护,
水绿山青宝岛兴。4
注1.此句形容海南省保亭县境内七仙岭的春色。七仙玉立,将七仙岭拟人化了。七仙是当地黎苗族同胞信奉的七位女神。据民间传说,她们为保护当地雨林生态自然环境,与北方风魔殊死搏斗,最后化作七座山峰,阻挡了风魔吹来的冷空气。这就是著名的七仙岭。
注2.槟树,指槟榔树,热带、亚热带地区特有的经济作物,其果实是一种中药材,具有健脾燥湿、杀虫消积、行气利水等功效。
注3.
沧溟,大海,也指苍天,含有高远幽深的天空意。
注4.在保亭县文联组织的“邂逅春天•静听雨林”主题创作采风活动中,我们一行走进什玲镇水贤黎村、什东苗村,亲身感受雨林生态区的自然美,同时了解保亭为保护原始雨林生态环境而进行两村的整体搬迁工作,实地参观了政府为安置生态移民村村民建设的别墅群和安居环境。在采风中,我们还了解到,国家确定在海南岛中南部建设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公园跨越五指山、琼中、白沙、昌江、东方、保亭、陵水、乐东和万宁9个市县,森林覆盖率达95.85%。这是全面践行“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为当代人造福,也给子孙后代留下珍贵的自然遗产。作者故有“自然生态今珍护,水绿山青宝岛兴”的感叹。
2023年2月26日晨于海南保亭

五律•山城春早
吕佩浩
东风频送暖,仙岭敛轻寒。
蕉叶婆娑摆,木棉红艳团。
花间双蝶舞,溪上独垂竿。
身置山城里,心宁梦自安。
2023年2月23日晨于海南保亭
从什玲镇采风时看到的七仙岭/选自网络
读诗随想
朱杰仁
近日,佩浩君随海南保亭县作家协会的朋友到当地黎乡苗寨釆风,《七律•热带雨林抒怀》和《五律•山城春早》就是这次采风的成果,也是他奉献给读者的两首好诗。我想就后一首谈点随想。
先说点题外话。
我知道,海南是我国少有的热带、亚热带地区,这里没有冬天,许多北方老人每到冬天就像候鸟一样飞到海南过冬。吕君夫妇就是这样的“候鸟”。他们退休后,几乎年年在海南过冬,疫情三年,有两年是全年呆在海南,几乎从“候鸟”成为“常住户”。
大家知道:生活是文学艺术创作的唯一源泉。长期的海南生活,给吕君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据我所知,吕君退休后的十多年时间里,创作了上千首格律诗和词,其中反映海南、特别是保亭题材的作品就占了三分之一多。随着他对海南的了解,诗作也越写越有“海南特点”。
请看本诗--
首联:
东风频送暖,仙岭敛轻寒。
没有冬天的地方,怎么写春天到来的景象呢?诗人除了用“东风频送暖”表述外,还用了“仙岭”这个海南保亭的地名。仙岭,就是七仙岭。相传七仙是水神的七个女儿,即雨仙、谷仙、织仙、歌仙、舞仙、酒仙和药仙。她们曾与北方的风魔悪战,最终化为七座山峰,抵御了风魔吹来的冷空气,保得一方四季温暖,风调雨顺。诗人突出了“仙岭”这个富含民族文化的地名,说它收敛起轻微的寒气,体现了海南的柔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海南这块土地的热爱。
颔联和颈联是律诗的精华部分,要求对仗工整、语言精练,阐明主题。对此,吕君也做到了。两副对联中,说的也都是具有海南特色的风光,描绘也栩栩如生,各有神采。请看:
颔联:
蕉叶婆娑摆 ~ 写动态,
木棉红艳团 ~ 写色彩。
颈联:
花间双蝶舞 ~ 是近景,
溪上独垂竿 ~ 是远景。
两副对句,展现出了一幅“南国春早”生机勃勃的画面。这第四句,可以说是远景,我更愿意看作是诗人自己的化入,成为其中一景。
尾联:
身置山城里,心宁梦自安。
这句诗是诗人对自己在海南闲适生活画龙点睛的描述,也为全诗作了终结。诗人正是通过由客体到主体,由表及里的描述,步步深入,将读者引入佳境。
吟诵至此,我不由得联想到唐代著名诗人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诗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这是诗人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表达了诗人在遭受打击之后不屈而又深感孤寂的情绪。
而吕君的诗塑造了三年疫情之后,新冠离去,轻寒敛息,春意盎然的景象,通过形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无比欣喜的心情,以及“候鸟”们优哉游哉的闲适生活。这种生活,我们不难从诗人尾联中得出明确的结论。
山外有山、人上有人,见仁见智。对佩浩君这首山水诗的现实主义,就不需要在下多费口舌,浪费诸位宝贵的时间了。好!不说了,就此打住!
2023年2月27日于上海奉贤
本文作者是我的学长,知名编导、诗人和诗评人
海南保亭县文联于2月18日组织当地的作家、诗人举行“邂逅春天
静听雨林”主题采风活动,此为诗作者与参加活动的县文联工作人员、县作家协会会员的合影
保亭县候鸟鸣七仙诗社的候鸟诗人们走进七仙岭雨林生态区,领略原始森林的魅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