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七绝接龙二月二龙抬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老年文学协会部分会员

(2023-02-19 23:16:10)
标签:

七绝接龙

二月二龙抬头

赶春牛

苍龙二月喜抬头

文化

分类: 诗歌诗论

七绝接龙二月二龙抬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老年文学协会部分会员


七绝二月二龙抬头(新韵)

苍龙二月喜抬头,
细雨绵绵洒九州。
万里河山铺翡翠,
田间处处赶春牛。
                     张 余

田间处处赶春牛,
大雁回归云雀啾。
民谚敬龙祈百瑞,
农耕文化永传流。
               于 旋

农耕文化永传流,
喜见龙王高举头。
万物复苏春鸟唱,
风调雨顺望丰收。
                李玉萍

风调雨顺望丰收,
还赖人勤天道酬。
挥汗田间甘与苦,
深耕细作上层楼。
                王雪峰

深耕细作上层楼,
泥土芳香溢垄沟。
播种时节期喜雨,
滴滴龙润贵如油。
                 王雪峰

滴滴龙润贵如油。
五谷禾苗长势优。
汗水颗颗融沃土,
心情畅快放歌喉。
                 张 余

心情畅快放歌喉,
高唱低吟兴致稠。
紫燕黄莺齐助阵,
淙淙流水荡轻舟。
                 李玉萍
 
淙淙流水荡轻舟,
袅袅炊烟绕小楼。
看我春龙轻抖擞,
新村古苑美神州。
                 于 旋

新村古苑美神州,
喜鹊轻盈落树头。
翠柳婀娜心荡漾,
江山似锦画中游。
                 张 余

江山似锦画中游,
南北繁花眼底收。
万紫千红争不过,
新绿获头筹。
                 王雪峰

新绿获头筹,
细雨无声土泛油。
良种温床皆备好,
精耕细作巧思谋。
                 李玉萍

精耕细作巧思谋,
把握时节计划周。
但愿风调兼雨顺,
农家谚语记心头。
                          张 余

农家谚语记心头,
耕耙撒播汗水流。
百种辛劳千类苦,
丰收一笑瞬时休。
                 李玉萍

丰收一笑瞬时休,
春种夏耘漫解愁。
五谷丰登企盼,
苍龙二月喜抬头。
                 吕佩浩
七绝接龙二月二龙抬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老年文学协会部分会员

小知识
“二月二 龙抬头”的来历
  
  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又称春耕节、农事节、苍龙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龙”指的是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七宿星象。每岁仲春卯月之初,“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故称“龙抬头”。龙抬头日在仲春卯月初,“卯”五行属木,卦象为“震”;九二在临卦互震里,表示龙离开了潜伏的状态,已出现于地表上,崭露头角,乃生发之象。在中国的农耕文化中,“龙抬头”标示着阳气生发,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春耕由此开始。自古以来,人们亦将龙抬头日作为一个祈求风调雨顺、驱邪攘灾、纳祥转运的日子。
  “龙抬头”源于自然天象崇拜,与上古时代人们对星辰运行的认识以及农耕文化有关。“龙抬头”虽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但成为全国性节日并出现在文献上记载是在元代之后。“龙抬头”相关的活动很多,但不论哪种方式,均围绕美好的龙神信仰而展开。它是人们寄托生存希望的活动。就全国而言,由于地域不同,各地风俗也各有差异。
  龙在中国神话里是生活于大海中的神异生物,司掌行云布雨,常用来象征祥瑞。自古以来,人们在仲春“龙抬头”这天敬龙庆贺,以祈龙消灾赐福,给我们带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好年景。
  农历“二月二”,既是“龙抬头节”,又是土地神诞辰“社日”。由于节期重叠,南方许多地区的“二月”,既有龙抬头节习俗,又有祭社习俗。如在浙江、江苏、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区,“二月二”多以祭社(土地神)为主。祭龙则多在“龙飞天”的端阳。
                                           (选自网络)
七绝接龙二月二龙抬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老年文学协会部分会员
博主春日在海南保亭热带雨林采风

七绝接龙二月二龙抬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老年文学协会部分会员
博主和朋友们在苗寨百年铁树前留影

七绝接龙二月二龙抬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老年文学协会部分会员
博主和朋友们在黎乡稻田前留影

七绝接龙二月二龙抬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老年文学协会部分会员
海南保亭县文联于2月18日组织当地的作家、诗人举行“邂逅春天 静听雨林”主题采风活动,此为参加活动的县文联工作人员、县作家协会会员等的合影,站在前排中间的是县文联主席王民



  本期博客所配采风照片均由保亭县摄影家协会罗伦老师拍摄,特表感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