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钟国端老校长(中)在天山中学六十周年校庆校友返校日合影(左一为校友会会长夏炽耀)
终身难忘的教诲
——读吕佩浩学长《名副其实的教育家——我心目中的老校长》有感
柏万中
读了学长吕佩浩写的《名副其实的教育家——我心目中的老校长》一文很有感触,也深受教育。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作为一位资深媒体人吕佩浩对钟国端老校长的恩德依然念念不忘,充满了感激的心情,我们不能不说这是一个很好的事例,也充分说明了老校长教书育人的成功。
提起钟国端校长,几乎每个人都会说到当年他在每周一次的晨会上讲话,都会栩栩如生地描绘他讲话时的那种神态。即使是再过几十年,大家都会津津乐道,都会记忆犹新,都会深有感触。吕佩浩学长也在文章中深情地回忆了钟校长的晨课。为什么那么多的天山学子对钟校长的晨课如此钟情?因为这是钟校长长期坚持且行之有效的基本工作方法。因为广大天山学子都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也让我们从中看到了钟校长的“长项”,看到了他的特色,看到了他的责任心,看到了他的职业精神。用吕佩浩学长的话来说“正是在那个时期,我开始确立了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我相信,不仅仅是吕佩浩,很多天山学子都有着这同样的感触。我想,这就是钟校长的魅力所在和成功之处。
我相信,我们一生都没有再碰到像钟校长那样,能长期坚持每周用广播讲话这样的形式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校长——这是他个人的独创。
我相信,我们一生都没有再碰到像钟校长那样的集形势教育、理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为一体的那样生动活泼的晨课教育形式——这是他的特色。
我相信,我们一生都没有再碰到像钟校长那样把革命的大道理和做人的小道理、把理想和现实,把批评和表扬、把弘扬正气和抵制歪风,把是与非如此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思想政治教育必修课——这是他的功力。
可以说,钟校长开创了天山中学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为倡导良好的校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也许是老校长让人终身难忘的一个原因。
然而,让吕佩浩终身难忘的不仅仅是钟校长的晨课,还有一些他和钟校长零距离接触的、甚至刻骨铭心的故事。
吕佩浩学长在这篇文章中一口气讲了三个故事。第一个故事,是他和他的学生会同事企图私分戏票又交给了钟校长,受到钟校长教诲的故事。第二个故事,是讲他高三时因从学生会回到班级而产生了思想波动,后经钟校长能上能下的启发而释怀的故事。第三个是在他高中毕业的人生关键时刻,经钟校长的耐心开导,改变了戍边屯垦放弃高考的决定后,考入中国传媒大学,改变命运的故事。
这些故事说明了什么?我以为,至少说明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钟校长十分关心学生的成长、特别是关心学生干部的的成长。钟校长不仅清清楚楚地叫得出他们每一个人的名字,还做到有事及时与他们沟通联系,与学生会的干部保持着密切接触。第二,钟校长十分善于从小事抓起,防微杜渐,提高学生干部的思想觉悟和境界。第三,钟校长很讲究工作方法,发现问题,不是简单地批评了事,而是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处理。在“戏票杂念”中,当吕佩浩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以后,钟校长还是把戏票分配给了他们。既提高了他们的思想认识,又让他们得到了艺术享受,让他们“终生难忘”这个故事。在“能上能下”的故事中,钟校长既讲清了“干部要能上能下”的原则,又告诉他们高三年级集中更多的精力迎接高考是对他们负责的道理,让他们高高兴兴地回到了自己的班级,集中精力迎接人生大考。在“改变命运”的故事中,钟校长在循循善诱、让他做好“一颗红心,两种准备”的同时,告诉他“祖国更需要有知识有文化的接班人”的道理,使在他人生关键时刻做出了更理智的选择,从而改变了人生。毫无疑问,这是让他一辈子刻骨铭心的事。
看完吕佩浩学长讲述的钟校长的故事,我们对钟校长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作为一个教师,他把教书育人作为己任,把“要成才,先成人”作为自己的教学理念,用毕生的精力,积极探索符合客观规律的教学方法。创造了每周晨会这样一个独特的教育形式,收到了独树一帜的效果,让所有的学生念念不忘。
作为一个校长,他关爱每一个学生,不仅关注他们的成绩,更关心他们的成长。不仅关心他们心智的成长,更关心他们的人格培养。为此,他呕心沥血、循循善诱,留下了许许多多的感人故事。
作为一个教育家,他关心学生的前途命运,更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他最大的成功,就是培养了成千上万个祖国需要的接班人,他桃李满天下。他是一位当之无愧的教育家。
本文作者系上海市天山中学校友会副会长、本次征文活动的中心点评人
校友对吕佩浩回忆文章点评(摘要)
王佩筠会长的点评:
吕佩浩学长和前面所发表故事的学长们讲的这些故事非常生动、详尽地描述了钟校长在创办天山中学和担任校长、书记期间,是如何坚定地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以成才先成人,造就了天山中学一代代杰出的人才。钟校长为给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化费了大量心血,比如针对“为校争光”的口号,钟校长提出要“为国争光”的口号,虽只是一字之改,但充分体现了老校长博大的胸怀。钟校长对学生会干部严格要求,无论是“戏票”的故事还是“能上能下”的故事、“一颗红心两种准备”的故事都是于细微处见精神,说明钟校长不仅善于发现学生中的问题,更加善于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工作解决问题。正是钟校长和天山的老师们点燃了一个个天山中学学生心中的火种,他们才能飞得更高更远,真正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
余国放副会长(作家)的点评:
吕学长的回忆文章从细节着手,娓娓道来,故事生动且有教育意义,让我们看到了钟校长教育思想的光辉。吕学长作为学生会成员,属于校级干部,能够比较近距离接触钟校长,他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了。吕学长长期关注关心校友会和年级分会的工作,在此向吕学长表示崇高的敬意。
朱章玉校友的点评:
为柏万中对吕佩浩文章精彩点评叫好!老柏在如此炎热的天气下,仔细阅读原文,综合提炼,深刻分析了钟校长的教育思想和理念、独特的工作方法和潜移黙化深入人心的启发教导……再现了教育家钟校长的崇高思想及人格魅力,使我又一次受到深刻教育。谢谢老柏,望多保重。
沈翠英秘书长的点评:
柏万中的点评切合实际,有深度,有高度,我为吕佩浩的文章点赞,也为柏万中的点评叫好!感谢你们的辛苦付出,感谢你们让我们一起再次分享天山学子的风彩!
顾莉英校友的点评:
吕佩浩《名符其实的教育家我心中的老校长》一文字里行间体现真切感情,生动有力,给我们上了一堂思想教育课,受益匪浅。为精典的美文点赞。
杨培琪校友的点评:
读了吕佩浩校友《名副其实的教育家——我心目中的老校长》一文,
感触很深。钟校长无愧为优秀的教育家,不是吗?他把一生奉献给教育事业,他通过亲力亲为的教育实践,创造出重大教育业绩。在他的领导下,天山中学涌现出不少杰出人才:李荣融、黄四法、陈青洲、朱章玉、王佩筠……正如万中所说:作为一个教育家,他关心学生的前途命运,更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他最大的成功就是培养了成千上万个祖国需要的接班人,他桃李满天下。他是一位当之无愧的教育家。为优秀的教育家钟国端校长点赞!
张柏森副会长点评:
钟校长的成功,天山中学的成功,不仅仅在于为国家培养了许多栋梁之才,还在于培养了千千万万个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普通劳动者。天山中学的学子,在社会大学里都是好学生。吕佩浩的文章,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
赵妙娟校友的点评:
读了学长吕佩浩的文章,给了我们很多思考的空间。我想,办好一所学校,校长的作用无可比拟。钟校长爱的传播,让整座学校流淌着关爱的暖流,让天山校园桃李芬芳。吕佩浩学长总结了八个字,立志、尚学、敬业、感恩,浓缩了做人一辈子的遵循。钟校长为千千万万个学生“扣好了人生第一粒纽扣”。中国需要这样的校长,中国需要这样的教育家,中国呼唤这样的教育家。
沙文学长的留言:
佩浩兄:你好!你写钟校长故亊的文章和在校友会视频会议上的发言非常好,我拜读后受益良多。谢谢你了!
不知你知道吗?我们首届毕业生中有一位叫胡兴平的同学,当年和我都是少先队大队委员,1960年他考进了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毕业后分配到福建人民广播电台工作,后调至省电視台,是一位正高级的编辑记者,和你一样,是天山中学和北京广播学院培养的优秀人才。他現定居在福州。
本期柏万中文章和校友点评,均由上海市天山中学校友会提供,特表感谢!
向母校赠送吕佩浩撰写、张宝林书法的楹联:春雨无声润桃李,秋霞有意染樟槐
天山中学校友会向母校赠送楹联仪式
出席母校校友亭楹联挂牌仪式的天山中学校友会负责人和师生代表合影
母校六十周年校庆校友返校日,吕佩浩和严立铭同学在校友亭前留影
在六分会的会议上,吕佩浩会长向老校长赠送著名画家罗敏华的《鹤舞夕阳》图
八十八岁高龄的钟国端老校长精神奕奕地参加天山中学六十周年校庆校友返校日活动
天山中学校友会为老校长钟国端九十大寿举办隆重又温馨的祝寿活动(2016年6月5日)
在祝寿活动中,吕佩浩与人生导师钟国端老校长手牵手合影
参加祝寿活动的老校友和钟国端老校长、现任校长潘敬芳在天山中学校门口合影
钟国端老校长、潘敬芳校长和出席校友会换届工作会议的校友代表合影(2015年6月21日)
本期图片,均选自博主曾发表过的博文,除由博主拍摄的外,大多由校友拍摄。
博主的有关文章:
名符其实的教育家——我心目中的老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