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言诗]
题董小宛
王志学
冠盖如云过眼烟,
不恋公卿不恋钱。
真情只倾贤郎意,
贫病犹守在君前。
2017-01-02 14:18:34
[七绝诗]
也题董小宛
吕佩浩
青莲女史出瑶池,1
终得襄郎连理枝。
雪润寒梅留气骨,
香魂长伴葬花时。2
注1.青莲女史,即董小宛。董小宛名白,一字青莲,别号青莲女史。
注2.
相传顺治二年,清兵南下。董小宛随夫君冒辟疆从如皋逃难到海盐,寄居南北湖畔。当地有在暮春葬花为花神饯行的习俗,董小宛也随俗在鸡笼山葬花,并立有“董小宛葬花处”碑。此碑于2003年9月被发现。学界认为,从《红楼梦》中描写“黛玉葬花”的情节隐约可见小宛的影子。此碑的发现,对于研究董小宛的生平事迹和她与文学典型林黛玉之间的联系,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2017-01-07
13:09
[七言诗]
题董小宛
朱杰仁
大家闺秀落风尘,
淡抹素衣陪酒人。
心有灵犀知己客,
报恩甘苦待郎真。
2017-01-07
15:33
初稿
2017-10-31 16:02
二稿
[七言诗]
复題董小宛
雲 垠
風塵淪落仍脫俗
才情高雅妙詩賦
莫言青樓三千客
獨得辟疆識慧珠
2017-01-07 23:11
[七绝]
金陵八艳之董小宛
超 弹 力
真风神采天然韵,
珠落埃尘娇不妖。
洁若莲花鄙权贵,
柔情万种为君憔。
2017-11-19 07:06
秦谁八艳之董小宛
秋 影
何如孤影酹清月,
只念凄惶燕子矶。
几叠风霜浑不觉,
惟求人菊两相依。
2017.12-25 22:17
![[转载][诗唱和]七言诗~题董小宛 <wbr>王志学 <wbr>吕佩浩 <wbr> [转载][诗唱和]七言诗~题董小宛 <wbr>王志学 <wbr>吕佩浩 <wbr>](//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附录]
董小宛
董小宛,原名白,出生于苏州城内"董家绣庄","董家绣庄"是苏州小有名气的一家苏绣绣庄,因活计做得精细,所以生意一直兴隆。董家是苏绣世家,到这一代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别看刺绣属于工艺制造行业,可十分接近于绘画艺术,所以董家还颇有几分书香气息。
女主人白氏是一个老秀才的独生女儿,老秀才平生不得志,只好把满腹经纶传给了女儿。白氏为董家生了个千金,为寄夫妻融洽之情,取名白,号青莲,小闺女不但模样儿俊秀,脑子还十分灵慧,父母视如至宝,悉心教她诗文书画、针线女红,一心想调教出一个才德具全的姑娘。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董小宛十五岁那年,父亲在暑天患上了暴痢,药不凑效,不久便撒手人寰。后又遭伙计欺其孤女寡母,捣鬼账目丝庄不仅没有银两剩余,反而在外面欠下了上千两银子的账,母亲一急病倒。绣庄破产,债务压头,生活的重担猛地压到了十五岁的董白身上,一时情急,使出下策,答应了别人的引荐,来到南京秦淮河畔的画舫中卖艺,改名小宛,名隶南京教坊司乐籍。
董小宛雖淪落風塵,超尘脱俗的气质使她很快就在秦淮河出了名。生性孤傲的她,她只是陪客人飲茶喝酒、吟詩唱詞、也陪客出游。因不肯听凭客人摆布,遭老鸨冷嘲热讽。一怒之下离开南京回了苏州。但为了替母亲治病,不得已继续在半塘重操旧业,陪茶、陪酒陪出游。依然陪客不卖身,這是很不易的!
董小宛与冒辟疆
崇祯十五年春,小宛从黄山归来,母亲去世,自己又受田弘遇抢夺佳丽的惊吓,患了重病,闭门不出。辟疆到时小宛已奄奄一息。冒辟疆满怀同情地将她宽慰一番,并且说了自己几次寻访都吃了闭们羹的经过,董小宛露出一丝歉意和欣慰。见她病体虚弱,冒辟疆几次提出早早归去,董小宛却殷勤挽留,两人直谈到深夜才分手。翌日,冒辟疆忍不住又雇舟来到小宛家,两人并没有约定,小宛却笑盈盈地站在门外相迎,一夜之间病竟好了大半,也似乎料定冒辟疆今天会来。小宛将冒辟疆迎进了屋,奉上茶,牵着他的手说:"此番公子前来,妾身的病竟然不药而愈,看来与公子定有宿缘,万望公子不弃!"她吩咐家人具办酒菜,与辟疆在床前对饮。冒辟疆此行还需到南京参加乡试后再回家乡,他与董小宛约好,一等乡试结束,就马上返回苏州为她赎身。然董小宛在江南的名气太大,出多少钱赎身,老鸨也舍不得放了这棵摇钱树,后幸遇柳如是、钱谦益也来苏州游玩,凭钱的影响力从中斡旋方得以赎身,冒辟疆、董小宛相伴回到如皋。
董小宛感念冒辟疆赎身之恩铭记于心,小宛嫁入冒氏之门后,与冒家上下相处极其和谐。马恭人(辟疆母)和苏元芳(辟疆妻)特别喜欢小宛,而小宛也很恭敬顺从。宁静和协的家庭生活刚刚过了一年,李自成攻占北京,清兵人关南下,清军肆虐无忌,冒家险遭涂毒,家产丢得一干二净。小宛随夫一路南逃。
战乱过后,冒家辗转回到劫后的家园,缺米少柴,日子变得十分艰难,多亏董小宛精打细算,才勉强维持着全家的生活。就在这节骨眼上,冒辟疆却病倒了,就在这节骨眼上,冒辟疆却病倒了,下痢兼虐疾,把他折磨得不成人形。疟疾发作寒热交作,再加上下痢腹痛,冒辟疆几乎没有一刻能得安宁。为照顾他,董小宛把一张破草席摊在床榻边作为自己的卧床,只要丈夫一有响动,马上起身察看,恶寒发颤时,她把丈夫紧紧抱在怀里;发热烦躁时,她又为他揭被擦澡;腹痛则为他揉摩;下痢就为他端盆解带,从没有厌倦神色。经过五个经过五个多月的折腾,冒辟疆的病情终于好转,而董小宛已是骨瘦如柴,仿佛也曾大病了一场。
日子刚刚安稳不久,冒辟疆又病了两次:一次是胃病下血,水米不进,董小宛在酷暑中熬药煎汤,紧伴枕边伺候了六十个昼夜;第二次是背上生疽,疼痛难忍,不能仰卧,董小宛就夜夜抱着丈夫,让他靠在自己身上安寝,自己则坐着睡了整整一百天。
艰难的生活中,饮食难饱,董小宛的身体本已虚弱,又加上接连三次照料丈夫的病痛,冒辟疆病愈后,她却病倒了。由于体质已极度亏虚,冒家多方请来名医诊治,终难凑效。顺治八年正月,在冒家做了九年贤妾良妇的董小宛终于闭上了疲惫的眼睛,在冒家的一片哀哭声中,她走得是那样安详。
![[转载][诗唱和]七言诗~题董小宛 <wbr>王志学 <wbr>吕佩浩 <wbr> 冒辟疆著红楼的直接证据:小宛、黛玉葬花焚稿 <wbr><wbr> <wbr><wbr>冒廉泉](//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董小宛 冒辟疆画像 选自吕佩浩博客
董小宛画的扇面
![[转载][诗唱和]七言诗~题董小宛 <wbr>王志学 <wbr>吕佩浩 <wbr> [转载][诗唱和]七言诗~题董小宛 <wbr>王志学 <wbr>吕佩浩 <wbr>](//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诗唱和]七言诗~题董小宛 <wbr>王志学 <wbr>吕佩浩 <wbr> [转载][诗唱和]七言诗~题董小宛 <wbr>王志学 <wbr>吕佩浩 <wbr>](//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董小宛书扇面书 杜甫七律三首
留存下来的董小宛画的《蝴蝶图》 选自吕佩浩博客
综观董小宛的一生,她是一位热烈的爱国者,这是三百多年来,人们怀念她的原因。首先,她虽然出身卑微,却关心国事。来往金陵、苏州之时,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大变动的关键时刻,东林党、复社,强烈要求改革明末弊政,跟以阉党余孽阮大城为代表的大地主集团的斗争达到白热化程度。董小宛与手帕姐妹顾横波、李湘真、李香君、柳如是等同情东林党人,站在复社后期领袖陈贞慧、侯方域、冒襄、方以智、吴应箕、黄宗羲等一边,支持他们的正义行动。
在满清贵族南下时,董小宛表现出很高的民族气节。在逃难江南时,她耳闻目睹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阴大辟、嘉兴剃发等血腥暴行,对满清统治集团的民族屠杀、民族侮辱政策十分痛恨。在盐官城照料被惊吓而病危的冒襄时说:“异日幸生还,当与君敝展万有,逍遥物外,慎毋忘此际此语!”劝导冒襄在任何情况下不应跟满清贵族合作。董小宛的言行对冒襄本人一生义不降清影响很大。比起那些降清的“文臣武将,董小宛品格之高就不言而喻了。
清道光以后有人妄言小宛当年未死,被洪承畴计取,送入皇宫,以博帝欢,得顺治宠爱,辟疆恐惧,谎称小宛已死,其实董鄂妃即董小宛,全属虚谈。董小宛死时28岁,顺治才14岁,小宛与辟疆崇尚气节,誓死不肯降清。小宛厌恶宫廷的奢侈生活,何况满汉不通婚,小宛无入宫邀宠之理。
——摘编内容选自网络向原作者致谢
![[转载][诗唱和]七言诗~题董小宛 <wbr>王志学 <wbr>吕佩浩 <wbr> 冒辟疆与董小宛三部曲之一:深闺中的水绘园](//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如皋水绘园 选自flying的博客
![[转载][诗唱和]七言诗~题董小宛 <wbr>王志学 <wbr>吕佩浩 <wbr> 隐藏在大观园中的如皋水系 <wbr><wbr> <wbr><wbr>冒廉泉](//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如皋水绘园 选自吕佩浩博客
本页图片除注明出处的外,均选自网络百度图片库特此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