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百笔千刀裁秦汉》选题策划书  任小天

(2017-06-13 11:00:59)
标签:

选题策划书

百笔千刀裁秦汉

篆刻

秦汉印

任小天

分类: 他山之石

《百笔千刀裁秦汉》选题策划书

                                                         任小天

书名:《百笔千刀裁秦汉》

出版意图:

    篆刻是中国古老的一门艺术,在古时候,还承担着交接信物的重任。今天,只有极少数篆刻和书画爱好者会关注这一技艺,在此时出版一本相关书籍,向大众介绍篆刻,是此次选题策划的主要目的。

图书内容及特色:

     秦汉印是中国篆刻史的一个成熟与高峰期,也是后人取法的源头,现在仍有印宗秦汉的说法。 “百笔千刀裁秦汉”为一位百岁老人吟咏秦汉印文的诗句。本书以此作为书名,主要向读者呈现上古至两汉期间印玺的大致情况,并附大量印文,讲解其风格特点,篆刻技法,以求让不熟悉篆刻的人也能体会到这一古老艺术的美好。

本书的特点在于,它并非已入门者用来临摹赏玩的印文集,只有大量图片与寥寥的难解的名称;也并非一味用文字来讲解技法,却缺乏实物图片来观照揣摩。它所求的,是真正意义上的图文并茂——每种风格的印文,大致取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细致讲解风格技法。同章节下,附大量风格类似的印文。 

拟选作者和拟选理由:

   作者:刘江,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西泠印社执行社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

拟选理由:刘江是书法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书法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浙江书法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在1957年就学于浙江美院国画系,得校长潘天寿教授书法、篆刻。1961年毕业留校任教书法、篆刻等课程,对篆刻有深刻的了解。他的篆刻师法吴昌硕,后追探古玺印之神韵,曾经尝试以卜文、汉金文入印。

刘江出版有《刘江篆刻选》、《刘江篆书唐诗百首》等六部作品,《论甲骨文书法》、《略论唐宋元官私印》、《论气》、《吴昌硕艺术精神》等论文四十余篇,发表在国内以及日本、韩国、台、港等地区。有《中国印章艺术史》等十余种专著面世,其中《篆刻技法》、《篆刻形式美》等四种已被译成日、韩等国文字出版。作品入选全国第一、二、三、四、五届书法篆刻展。

由刘江来担任本书作者,能极大的保证本书的质量。 

基本结构(章节目录):

上编:印史概述

  篆刻的起源

  古时印章的用途

  印章的名称与制度演变

  篆刻体系的形成

  当代的篆刻

 

下编:秦汉篆刻技艺赏析

  神秘瑰奇——亚禽示

  优雅和谐——公孙秦

  摇曳跌宕——榆平发弩

  空灵疏朗——率加不壬

  犀利深刻——王□信玺

  雄浑肆意——□易右司马

  严谨自然——冀丞之印

  圆润饱满——安易水玺

  朴拙雅致——干招印

样章:

圆润饱满——安易水玺

安易水玺区别于铸印法,金属玺印,先铸成印章形状,而后用刀凿刻,称之为“凿印”。这是一方战国铜印,看印底,应为钝刀凿刻而成,笔画丰腴,却不臃肿,饱满而憨态可掬。

印文为四字“云子思士”,在布局上十分巧妙。对角线上的“思”与“子”二字,笔画走势向右拖曳,“云”字钩尾向左上微翘,平和之中又有变动,使印面显得活泼而不失和谐。

  与此相似的另一方印玺,私王粟,文字诙谐闲散,笔触圆满,三个阴文字体无拘无束的分布在朱红色印面上,自然而又灵动。

《百笔千刀裁秦汉》选题策划书 <wbr> <wbr>任小天(图:云子思士印底)

读者对象及市场定位:

    本书属于普及与入门读物,市场定位为对书画有所喜爱的人,对传统文化有所关注的人,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的一般性读者。

    字数:110千字

    开本:1/16

    估价:20.00

    页数:160

印数:2000

封面及版式设计要求:

封面以象牙白为主色,环称用素白纸张,整体格调古朴幽娴。书名竖排陈列,封面图案用朱磦色秦汉印文,印文风格要求端庄和谐。图片一律彩色印刷。

版设设计整洁,要求符合美学原则。

装订要求:

因考虑图案的完整性与图书的便利性,建议用锁线胶背精装。  

写作要求:

要求语言简明流畅,无专业常识性错误。

对印章旧制的介绍要求有概括性,语句简洁,能够清晰介绍印学发展的脉络并明确体现不同时期的不同称谓制度。

本书附带的大量图案请作者自选。所选择的印文要求有代表性,不得有大量残缺,最好能完整辨识。同一章节下列举的所有印章,要求其风格有某种相似性。对于将作为典型讲解的印文,要求讲解到位,语句优美,能够准确把握其风格特点。   

选题论证:

篆刻是一门古老的艺术,承载了几千年的历史,其功用也在在岁月的变迁中不断改变着。当今时代,由于电子刻章技术的存在,手工摹印刻章,对于大多数篆刻者而言,便宜性与实用性并不太强,仅仅只是爱好和消遣。而不再承担着一些职能的印章,其艺术性就显得尤为突出。

篆刻是一种美好的艺术,但同时对许多人而言是却比较生疏。专科类图书市场往往被专业图书占据,对于大众而言,那些术语太复杂,文字太难解。

对于如何向大众介绍篆刻,我的想法得益于一本小册子,它不过巴掌大小,拥有为数不多的图片与文字,却让我极为喜爱。它选取了十几方印,布局大致为印底,印文,并简洁的风格介绍。看着那些优美的文字,看着印身岁月侵蚀的痕迹,联想到它所经历过的岁月,陡然便产生对篆刻的热爱来。

因此我们策划了这本图书,用形象的图片代替干瘪的说理,用直白的语言代替专业的术语。这本图书所要做的,并非是如何深刻地剖析篆刻技艺,让其爱好者受益,而是将篆刻推向大众,对他们说,中国还有一门艺术,它曾是交接的凭借,曾是身份的象征,它拥有优美的形体,长久伴着笔墨纸砚置于文房,是古风雅韵的又一表现。它作为书画的点缀,出现的文人的作品中流传后世,它的质地或金玉或陶石,不变的,是其方寸之间气象万千的特性。

  

 

 *本文作者是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新闻传播学院编辑出版学专业14级编班学生


任课教师点评

“百笔千刀裁秦汉”,是一句吟咏秦汉印文的诗句。“百笔”,形容刀法之娴熟,“千刀”,言尽篆刻之艰辛;秦汉,指秦汉印。策划者以此诗作为一本普及篆刻知识小书的书名,这个名字起得好。

正如策划者所说,篆刻是一门古老的艺术,方寸之间承载了几千年的历史。秦汉印是中国篆刻史的一个成熟与高峰期,也是后人取法的源头。 本书分上下两编,向读者介绍了从上古至两汉期间印玺的历史,讲解秦汉风格特点,并附有大量印章。这个框架搭得好。

本书的特点在于,它并非已入门者用来临摹赏玩的印文集,也并非一味用文字来讲解技法,却缺乏实物图片来观照揣摩。它所求的,是真正意义上的图文并茂——每种风格的印文,大致取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细致讲解风格技法。同章节下,附大量风格类似的印文。由此,体现了其知识性、鉴赏性。这就是本策划书创意所在。当然,策划者对本书的包装也提出了好建议。

相信本选题有实际可操作性,有卖点,能成为一本长销书。

                                         (吕佩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