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主和朋友们在徒步黄河入海口
徒步黄河入海口
感受母亲河的宽容和无私
——在北京珍珑文化艺术沙龙“与大自然的心灵对话”讲坛的演讲
吕佩浩
博主在作命题演讲
主持人、各位朋友:
很高兴应邀来参加北京珍珑文化艺术沙龙的活动并作命题演讲。
很高兴认识在座的各位文化界、艺术界、企业界的精英人士和媒体的朋友。
刚才,主持人在介绍我时,封了我一个“旅游家”的头衔,我感到受宠若惊。我在出版工作岗位上曾经编辑出版过一些有影响的书,在圈子里有人称我是编辑家,又由于主编了一部《汉语非本义词典》,也有人称我是语言方面的专家。但是,从来没有人推举我为“旅游家”。话又说回来,我从事记者工作二十年,后又从事出版工作十五年,由于工作的性质,差不多走了大半个中国。我深情地爱我的祖国,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现在,我已经退休了,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只要我身体可以,我要多游历一些名山大川,争取做一个名符其实的“旅游家”。
今天文化沙龙的主题是:《与大自然的心灵对话——一次感动心灵的真实体验》。这是个很有意义的命题。今年9月,我和朋友们一起徒步了黄河入海口。这的确是我与大自然产生共鸣的一次人生体验。我愿在此说说这一经历和感悟,与朋友们分享。
我徒步黄河入海口缘自我的朋友肖先华先生。肖先生是一位青年学者,对国学有很深的造诣。他是真正的旅游家,有媒体报道称他是“当代的徐霞客”。他在大学历史系读研究生的时候就立下徒步黄河的宏愿。从那时候起,他用了十二年时光,先后二十九次徒步,终于从黄河源头走到了黄河入海口。他走黄河的精神,感动了志士同道,大家来到他身边,和他一起走黄河。我就是受他精神的感召,加入了他的团队,决心陪他走最后一程黄河,并见证他与未婚妻在黄河入海口行拜天地礼。本来,我把这次徒步黄河看作是对朋友的一个支持,事实上,最大的受益者是我本人。因为这是我最难忘、最有意义的人生经历。通过这次徒步,我感受到母亲河的宽容和无私,我的心灵受到了震撼和净化。
大家知道,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是我们的母亲河。讲到黄河,我们就会想到唐代大诗人李白脍炙人口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赞美黄河还有两句诗:“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可见李白对黄河的钟情。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昆仑山脉,先后流经我国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九个省区,最后于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注入渤海。干流河道全长5464公里,相当于一万零九百多华里,也就是古人说的“万里”了。古往今来,黄河都以“咆哮万里”、“奔流不息”的雄姿出现在文人墨客和艺术家的作品里。著名的《黄河大合唱》的第一句歌词就是“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现代画家、摄影家表现黄河的题材大多选用壶口瀑布。我刚才看了这次来参加沙龙的画家张顺义先生的油彩中国画作品集,其中收入的六幅黄河系列作品都取材于壶口瀑布,画面逼真,大气磅礴,令人赞叹。然而,黄河流入山东境内,水面变得开阔,水势也平缓下来。在这里,黄河展现的是另一种风貌,另一种神韵。“一马平川飘玉带,岸边碧绿野花开。随君策杖黄河口,无限风光入眼来。”这是我在徒步黄河入海口途中咏的一首七绝,题目是《随先华君徒步黄河入海口有感》。若不是跟随肖先华先生徒步黄河入海口,有这个亲身体验,我是绝对吟咏不出这样的诗篇的。
现在请大家观看我徒步黄河出海口时一路实拍的黄河口风光照(播放黄河口风光照)。
从刚才播放的黄河风光照,我们可以看到,这里的黄河有两大特点:一是她的水是黄色的,无论是雨天还是晴天,都是这个颜色。黄河,就像一条橙黄色的玉带,镶嵌在中华大地上。这是黄河与其他大河不同的地方。二是黄河的河道里多沙丘。我是从北京直接赶到山东东营市利津县加入徒步黄河的团队的。利津县黄河大桥可以说是我走向黄河入海口的起点。我们在利津县黄河大桥上由东朝西眺望黄河,看到开阔的河面中央,由沙土堆起了一道长长的天然堤坝,一直延伸到天际,一条黄河变成了两条黄河,十分壮观。这是我在其他地方所没有见到过的景观。
从利津到垦利,我们这一路上和黄河有过几次亲密接触,但大多数时间看不到黄河,而是步行在黄河边的大堤和公路上,特别是最后两天,是游览于黄河口湿地生态旅游区。这里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沼泽湿地生态区、芦苇湿地候鸟观赏区、海滩湿地观光区等。因为季节的原因,我没能看到芦花如雪、百鸟飞翔的情景,但芦苇碧绿、柳林叠翠、湖塘交织等黄河口景观也足以让人流连忘返。对此,朋友们从我刚才播放的黄河口风光照中也有所欣赏了。
我想强调的是,这里是中华大地上唯一一块不断生长的土地。我们的母亲河,辗转万里,从这里汇入渤海。黄河是世界上输沙量最大的河流,大量的泥沙输至河口,年平均造陆地3至5万亩,“沧海桑田”的自然规律在这里得到真实的体现。当我乘坐游艇游览黄河口时,两岸是大片新生的陆地,就像一幅巨大的水墨画卷。雄浑的黄河水注入蔚蓝的大海,海河交汇地带,黄蓝泾渭分明,蔚为壮观。这的确是世界上最独特的景象。
这里拥有我国暖温带生长最快、最年轻和最典型的河口新生湿地,是中国六大最美的湿地之一。地理学家把湿地比喻为“地球之肾”。大家知道,人的肾脏出了问题,就要危及生命。我们可以想象,要是没有湿地生态系统,地球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呢?由黄河泥沙淤积成的黄河口新生湿地,则是全世界增长最快、中国最大的新生湿地,有着独特的湿地生态系统和动植物资源。目前,这里已经成为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的重要“中转站”和越冬栖息、繁殖地。国家在这里设立了生态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15.3万公顷,分布着各种野生动物1524种,其中鸟类达268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1种,如丹顶鹤、白头鹤、白颧、黑嘴鸥、中华秋沙鸭、金雕、白尾海雕、大鸨等。生物学家称这里为“候鸟的天堂”,联合国官员把它比喻为“鸟类的国际机场”。这里的植物有390多种,植被覆盖率53.7%,生长着国内罕见的天然柳林。数千公顷芦苇荡,春夏苍翠欲滴,秋来芦花如雪,形成了多彩多姿的黄河口风光。
这里还是以石油工业为主体的现代工业基地,但又弥漫着接近原始本色的静谧与安详。
这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是一个充满着梦幻与希望的地方……
我在徒步黄河入海口的过程中,特别是在游览于黄河口湿地生态旅游区时,心里充满了对黄河的感激和崇敬之情。肖先华先生说,他徒步黄河,不仅是文化之旅,还是朝圣之旅,感恩之旅。作为黄河儿女,难道我们不应该热爱和感恩我们的母亲河吗?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这条蜿蜒曲折上万里、昼夜奔腾不息的大河,流出了灿烂的黄河文化,创造了最早的中华文明。她以博大的胸怀、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生灵,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历史的辉煌。今天,我在徒步黄河入海口的亲历中,深切地感到,在她宽容的怀抱里,容纳着无穷的风景,黄河口、大湿地、大油田,无一不散发着母亲河独特的魅力。
我在徒步黄河入海口的路上,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哺育了中华民族。但是,也有人认为她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很多的苦难。在近二千年的历史上,黄河下游决堤、泛滥1590次,特别是对河南省和山东西南部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当洪水祸害的时候,人们甚至诅咒她是一条“害河”。黄河果真是“害河”吗?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黄河的决堤、泛滥?我想:造成黄河决堤、泛滥的原因,是人类的生产活动、乱砍乱伐,让黄河上游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大量的黄土和泥沙流入黄河,让我们的母亲河不堪重负。此外,过去,人们在抗洪上只注意筑堤,不愿意留出泄洪滩地。这样,堤越筑越高,河床高于地面,一旦决堤,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所以说,黄河洪水泛滥的原因,归根到底,还是人类自己的过错,是人类自己造的孽。尽管人们错怪过、诅咒过黄河,但黄河老母亲从没有抱怨过她的儿女。她无怨无悔,继续造福中华子民。我脚踏的这一片美丽的湿土地,就是母亲河对子孙后代无私奉献的明证。
徒步黄河入海口,使我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人类只有地球这一个绿色的家园,中华民族也只有黄河这一条母亲河。黄河的水不应该是黄的,黄河应当像一条碧绿的玉带妆扮中华大地。肖先华先生在探索黄河源头时看到,那里的水有雪水、泉水、沼泽水,都是清澈的。“黄河九曲万里沙”,黄河水变黄,因在泥沙。而黄河泥沙主要来自上中游的黄土高原地区。所以说,让黄河水变清的最终解决方案是进行综合治理,大力开展上中游水土保持工作,绿化荒山,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减少黄泥沙流入黄河。这可能要有几代人的努力。现在,黄河入海口有关方面正在开发这里的旅游资源。我希望,开发旅游业,一定要注意对黄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
徒步黄河入海口,使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母亲河的宽容和无私。我们要感恩黄河,感恩大自然,感恩祖国,感恩父母,感恩丈夫,感恩妻子,感恩一切帮助过自己的人!现在的社会太浮躁,我们应当净化我们的心灵。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以母亲河的胸怀,待人处世,为营造幸福家庭,为构建一个民主、法制与和谐的社会而努力!
祝朋友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家庭幸福!
谢谢大家!

博主与活动策划人佟玉会(左)、品仪(右)合影
博主与应邀参加北京珍珑文化艺术沙龙的朋友们合影
在北京珍珑文化艺术沙龙演讲后,博主和朋友们一起品尝各式红酒
附录:北京珍珑文化艺术沙龙简介
北京珍珑文化艺术沙龙由北京珍珑风尚广告有限公司主办,系非嬴利机构,旨在为文化界、艺术界、企业界等知名人士提供一个休闲、社交的平台。沙龙的理念为:结识天下雅士,共享艺术人生;交流人生体验,共享智慧人生;汇聚新朋旧友,共享快乐人生。
沙龙以聚会、座谈形式不定期举办。活动时间和内容敬请关注珍珑文化艺术沙龙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400655867
*
本文是博主2011年11月4日在北京珍珑文化艺术沙龙“与大自然的心灵对话”讲坛的演讲,录入时在文字上略有补充。
我的同类博文:
黄河入海口风光实拍(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