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堂】之二
只言片语谈养生
秋季是享受海鲜美味的季节,但大多数海鲜属寒性,不易消化,易引起腹泻。吃海鲜时只要配合喝碗生姜苏叶茶,就可以有效地预防吃海鲜引起的胃寒、腹痛、腹泻、呕吐等不适。
常喝陈醋防便秘。民间有句俗语:便秘用陈醋,胜过药无数。因为陈醋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可促进消化的酶,能帮助肠蠕动,维持肠道内菌群平衡。常喝陈醋可以辅助治疗习惯性便秘,且没有副作用。
先排毒再进补。夏秋两季气温较高,易导致人体代谢、内分泌、体温调节等功能失调。吃酸葡萄能生津止渴,健脾消食;而吃甜葡萄,则可补气益血,滋养肝肾。此外,吃紫葡萄可预防衰老,吃黑葡萄可缓解疲劳,吃红葡萄可软化血管,吃白葡萄可滋养肺气。
鸡蛋应煮沸八分钟再吃。生鸡蛋可能有沙门氏菌。沙门氏菌是食物中最常见的致病菌之一,人感染后会出现胃肠炎、败血症、类伤寒、局部化脓等症状。为避免受其感染,要求对食物低温贮存,高温灭菌。
吃小番茄(小西红柿)好处多:小番茄维生素C的含量非常丰富,还含有维生素B、维生素A
。其中,维生素PP含量居果蔬之首。维生素PP有助于保护皮肤,维护胃液的正常分泌,促进红细胞的生长。小番茄还含苹果酸和柠檬酸,有助于胃液对脂肪及蛋白质的消化。但小番茄不宜空腹吃。
立秋后应多吃些扁豆。扁豆富含蛋白质、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维生素C等,有健脾助消化、缓解便秘和排毒作用,最适合立秋后吃。但吃时一定要煮熟煮透,直到颜色不现翠绿为止。
六个减轻生活、工作压力的方法:一是静坐冥想,二是听音乐,三是睡午觉,四是喝红茶,五是交风趣朋友,六是嚼口香糖。
饭后八件事不能急着做:一、不急于吸烟;二、不急于饮茶;三、不急于吃水果;四、不急于松裤带;五、不急于散步;六、不急于开车;七、不急于洗澡;八、不急于上床。
健身带块运动毛巾。带毛巾不仅与擦汗有关,还是培养良好运动习惯的开始。运动后出的汗如不及时擦去,会慢慢蒸发,造成身体热量的流失。这样,人就容易感冒。
立秋后应先排毒再进补。中医认为,立秋后一个月内应先把体内的毒素排掉,然后再进补。排毒可吃些凉性的食物如冬瓜、丝瓜等,有清热养阴的作用;山药有补益脾肾作用,早晚可喝点山药粥;冰镇西瓜也有清热祛暑作用,每天可适量吃。此外,薏米煮稀饭也是不错的选择。
睡足八小时,健身效果好。只要少睡一小时,身体会多支出100—200千卡的热量来维持机能。睡眠不够还会影响情绪,使人变得烦燥,缺乏耐心和坚持性。晚11点至凌晨2点是人体新陈代谢最为旺盛的三个小时,也是睡眠的“黄金时间”。
秋季养生以肺为先,饮食以滋阴为宜。肺属金,肺气盛于秋,通气亦于秋。中医认为“金克木”,即肺气太盛会伤肝。故在秋天应少吃辛辣味的食品,防止肺气太盛;要增加酸味的食品,酸味入肝,可增加肝脏功能,以抵御过剩的肺气侵入。适合秋季吃的食品有:山药、白扁豆、藕、黄鳝、栗子、胡桃、花生等。
秋季前期用于温燥的饮食养生法:以清热滋润为主,坚持二粥一汤的饮食方法,即早晚餐食粥,午餐喝汤,但粥汤的内容要有所不同。
传统养生学认为燥邪最易伤肺,在煮粥时加些切碎的梨块,有生津止渴、滋阴润燥、止咳化痰的作用,适用于秋季干咳少痰、失眠多梦者食用。煮粥时加些用水发好的银耳,有滋阴润肺、养胃强身的作用,适用于身体虚弱及患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及慢性支气管炎者食用。羹汤类则以西红柿鸡蛋汤为佳。西红柿鸡蛋汤蛋白质和维生素含量丰富,还有利于人体的消化吸收。
秋季后期用于凉燥的饮食养生方法:以驱寒润肺为主,饮食原则除滋阴润燥外,应适当增加吃些蛋白质和能量较高的食物。吃粥仍是主要方法,如吃梨粥、百合粥、银耳粥、栗子粥、桂花莲子粥、龙眼肉粥、红枣粥、瘦肉皮蛋粥等,都可以补充人体蛋白质的消耗。还可多食一些温性的蔬菜水果,如南瓜、葱、姜、香菜、桃、大枣、荔枝、乌梅等。
吕佩浩选编
选编自国际台老干部处编印的《健康参考》第20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