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吕佩浩
吕佩浩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9,723
  • 关注人气:26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朱杰仁和他的博客(下)    吕佩浩

(2009-06-22 13:39:55)
标签:

诗友

博友

百灵

诗坛

朱杰仁

中国

分类: 校友会活动

朱杰仁和他的博客(下)   

                                                                  吕佩浩

    还值得一提的是,在朱兄和我的博客联合举办的“同写一首咏春诗”活动。

    早在2008年春节,朱兄就在自己的博客里成功地举办了“征对新春联”活动,征得博友应征联一百几十幅,评出佳对30副。通过征联活动,朱兄更加热爱我国的传统文化。今年春节前夕,朱兄与我商量,有意再搞一次征联活动,但又觉得“炒旧饭”没有多大意思。正好这个时候,博友“日月百灵”在朱兄博客贴条,提出“同写一首诗”的建议。一个创意一拍即合,经过很短时间的策划,除夕那天,以日月百灵、朱杰仁和我三人名义在朱兄和我的博客发出了“同写一首咏春诗” (以唐代诗人贺知章《咏春》、白居易《春至》等为范文,以七言绝句的传统文学形式,描写春天,歌颂春天,唱响我们时代春的旋律)的倡议。

    这次活动历时一个月,到二月初二“龙抬头”之日落下帷幕。活动期间,朱兄和我的博客共收到诗友们的咏春诗来稿108篇,上贴合律且意境好的七绝作品55首。

    此后,我们又因势利导,发动博友参与评选,评出咏春诗活动的“十大家”,进一步展示了这次活动的成果。

    在朱兄的博客里,还做了一期“诗唱和”与一期“贺诗集锦”,祝贺“同写一首咏春诗”活动圆满成功。

    关于这次“同写一首咏春诗”活动的成果、特点和意义,我在活动结束时写的一篇题为《折得东风第一枝》的博文中已经谈及,这里就不再重复。校友们有兴趣的话,可以登录朱兄或我的博客查阅。在这里,我愿提供两个数据,谈两点体会。

    一个数据:朱兄博客的访问人数,活动前约8000人次,活动结束时达到13000多人次。也就是说,有5000多人看了有关咏春诗的博文,平均每天的访客比平时增加了几倍。由此,朱兄的博客等级从9级上升为11级,一举突破了10级大关。

    另一个数据:朱兄博客积分,从活动前的300多分,一下达到500分,远远领先于我的博客积分。博客的积分,大概是根据博主博文下评论栏贴条的多少来判定的。据网上统计显示,在朱兄博客《“同写一首咏春诗”倡议书》和《来稿刊登》续一、续二博文下评论栏贴条达217条。其中,《倡议书》下评论栏贴条103条,贴了满满的三页。这在一些名人博客里也是少见的。

    这两个数据,说明了朱兄博客的人气正越来越旺。

    两点体会:

    一、朱兄的才华和人格魅力令我折服。

    这次“咏春诗”活动主要是在朱兄博客展开的。《倡议书》贴出的第三天,我上我的博客看了一下,贴条的并不多,又上朱兄的博客一看,“啊,好热闹!”朱兄正兴致勃勃为诗友改诗、论诗,诗友们都聚集到他的博客上参与讨论。连我博客的一些诗友,看到他那儿热闹,也把诗稿贴到了他的博客上。我大呼:“上当!”我与他合作发起“同写一首咏春诗”活动,结果是“为他人作嫁衣裳”了。但是,不久我就被朱兄的人格魅力和才华所折服。朱兄对每一位诗友来稿,都予以认真的评点,从意境、立意、用韵以及声调予以详尽而中肯的分析。宝林曾用“吟诗不厌千回改,炼句终究一字安”的诗句来称赞朱兄的治学精神。朱兄不仅对自己的作品是这样,对诗友的作品也是这样,一丝不苟地推敲,提出切实可行的修改意见,供诗友参考。正是朱兄的才华、热情、执著和谦逊,赢得了诗友们的信任和尊重,也形成了他的博客和谐的民主讨论风气。我在参与切磋讨论中,也向他学到很多东西。我最终不吃亏,同样,他的一些诗友,如“日月百灵”、“老子”、“层林尽染”、“凝泪成珠”等,后来都成为了我的朋友。

    二、朱兄的精神让我感动。

    在活动期间,朱兄实际一个人在做两个人的博客。我不懂电脑操作,也基本上不会打字。我的博客,大多是我的学生和朋友帮忙做的。这次“同写一首咏春诗”活动的倡议书和一些文章,是我用手机起草的,然后发到朱兄的手机上,朱兄再复制到他的电脑,分别上放两人博客。我博客评论栏对博友贴条的回复,也是靠这种办法,由朱兄帮忙制作的。加上朱兄博客上的讨论,他工作量有多大,我们是可想而知的。那段时间,我们几乎每天晚上都要互通短信或长途电话,分析研究改诗或评论中的问题,以求把活动引向深入。有一天下午,我有事打电话到朱兄家找他,是嫂子接的电话。嫂子告诉我:“他病了,喘得厉害,我硬把他赶下了电脑,他刚睡着……”“他一天十几个小时都坐在电脑前打字,这怎么行!”嫂子的话,让我的心为之一动。是啊,朱兄在咏春诗活动中焕发的热情,让我都忘记了他是个严重的哮喘病人了。朱兄忘我的工作精神,确实让我感动。

    已丑年春节的“同写一首咏春诗”活动结束了。但是,这次活动让我们认识到的中国文化的魅力以及朱兄的精神,将永久地留在博友们的心中。

    下面摘录的诗友贴在朱兄和我博客上的评论,亦可见一斑:

    “老子”:“此次诗坛盛会,朱兄付出最多,功不可没。其诗学造诣,人格魅力,堪称典范。如不以评选为目的,而以评选为契机,旨在提高诗歌欣赏和诗歌创作水平,将是功德无量的好事。”

    “日月百灵”:“此次活动,我乃倡中一份,朱吕两位才是议者和组织者。”“敬佩您(指朱杰仁)的治学态度,无私助人的品格。把知识消化后育人,是很辛苦的。谢谢了!”

    张宝林:“祝贺‘同写一首咏春诗’活动圆满结束!三位博主创意好,也花了大工夫。特别是朱兄,把此次征文活动变成了一个普及格律诗的讲习班,每天上课,认真评点,使原本对旧体诗知之甚少的诗友,逐渐加深了认识;有的开始兴趣不大,后来竟然入迷,写出了很好的诗。格律诗是一座富矿,深入发掘,必有收获。仅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也是一次有意义活动。”

    “凝泪成珠”(林岳芳,朱杰仁的学生):“谢谢三位老师给我们这些古诗爱好者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朱老师是个豁达睿智的人。尽管身体不好,但他坚守着文学的一方净土,在这里耕耘播种,像一个不知疲倦的园丁。他又是一个唯美主义者,对自己所有的作品,再三推敲,不断凝炼,不达意境,决不罢休。我为老师的精神感动!”

    “闲庭信步”:“三位先生的辛勤劳动给诗友们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平台,机会难得,成果显著,特向先生们表示感谢和祝贺!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需要你们这样的专家和热情。格律诗的优美和魅力,需要广大诗歌爱好者去传承和发展。当今中国的诗坛正在一个怪圈里徘徊,那些让人看不懂、听不明白的所谓诗歌让诗坛失去了她的圣洁。在这种时候,让格律诗为她吹进一缕清新的风,十分必要。”

    陈正祥:“格律诗创作虽然被现代文学时尚潮流挤进偏僻一隅,但吕、朱二位先生光大中国传统文化之所为可钦可佩,值得赞誉。”

    今年4月12日,我偕同我的妻子携儿子、儿媳和小孙女到上海奉贤看望了朱兄。朱兄在他家的客厅里,当着两家人的面,说了这么一番发自肺腑的话:“大家知道,我严重哮喘,不能行动,只能深居简出。我的天地就是从卧室到客厅,从客厅到书房。但是,每当我坐在电脑前,打开博客,许许多多从未谋面的朋友,从全国各地甚至海外来到我的博客聚首,参与“同写一首咏春诗”活动,我感到我的天地变得无比广阔,感到生活是那样的丰富多彩。我为我在病中仍然能为普及、弘扬民族文化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并为诗友们所欢迎而高兴。我要感谢‘日月百灵’,感谢佩浩你。你们的创意和支持,使我过了一个有意义的春节,一个不同以往的诗化的春节,从而更深地体会了生命的意义。”

    说的多好啊!我可爱的朱兄。

    末了,我愿以朱兄在这次活动中写的《七绝·咏迎春花》作为本篇的结尾,因为,迎春花,正是朱兄精神的体现:

 

金花满缀细枝条,

不畏严寒舞窈窕。

欲问此生何所愿,

千姿百态竞妖娆

 

                                             2009年6月21日 于北京“清心斋”书屋

 

    本文系为上海市天山中学校友会刊物《校友》撰写的文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