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朱杰仁和他的博客(上)     吕佩浩

(2009-06-22 13:34:56)
标签:

宝林

诗作

平仄

博友

朱杰仁

黄河

分类: 校友会活动

朱杰仁和他的博客(上)

                                           吕佩浩 

 

朱杰仁和他的博客(上) <wbr> <wbr> <wbr> <wbr> <wbr>吕佩浩

       

     在新浪博客网页中,有这样一幅朴素又充满诗意的页面:黛青色的画面,远山,近水。水之一方,有艄公撑着二三只小船儿徐徐而来……画面左上角有一行醒目的文字:朱杰仁的BLOG。博客等级11级,博客积分669分,博客访问14558人次。这就是朱杰仁开设在新浪网的博客。

    朱杰仁,上海市天山中学1960届高中毕业校友,也是母校校友会的副会长。我们是在筹备校友会过程中认识的。他的工作热情和人品赢得了同学们的尊敬。我比他小六岁,习惯称他为“朱兄”。

    朱兄的博客和我的博客是同时创办的,时间大约是2006年10月。博客的创办,为我俩的退休生活开辟了一个新天地。

    开博之初,朱兄的博客以散文为主,有关于他的第三代成长的故事《小帅外传》、《宝宝正传》,有由他编导的以荒诞手法演绎当今小学教育弊病的小品《强化训练》,有歌颂徐珩老师的《迎春花赞》和赞美母爱的《妈妈的窗口》,还有游记《九华山纪行》(九篇),等等。这些文章,或妙趣横生,或富有哲理,或饱含真情,一开始就引起博友的关注。

    朱兄并不满足于此。通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他把自己的博客定位于传承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上,并逐渐形成以格律诗创作和评论为特色的博客风格。近三年来,在朱兄的博客上共发表诗作一百余首,包括上贴咏春诗55首,“格律诗唱和”以及单独上贴的诗作53首。其中,他个人创作的诗词作品27首。与此同时,还发表诗评、诗论19篇。

    朱兄博客发表本人的诗作并不算多,但是可以说,每一首诗作都是他心血的结晶,是他对艺术的完美追求。这里,以他的两首七律为例。

 

七律·赞先华君徒步塞外黄河

青年才俊树新标,

徒步黄河意气豪。

情伴开冰涌春浪,

心随归雁唱云霄。

长城根处觅残箭,

烽火台前听马啸。

效法先贤弘正道,

振兴华夏在今朝。

    先华君,即肖先华,广西桂林的青年学者,我们的朋友。2006年和2007年,先华君连续两个春节只身冒着风雪,徒步宁夏、内蒙古至山西境内的黄河。一路上,我们都与他短信往来,共同度过了几十个不平凡的日日夜夜。朱兄诗中再现了肖先华徒步黄河的壮丽画面,歌颂了他探寻中华文化活水源头的坚忍不拔精神。诗作发表后,博得诗友广泛好评。“杀手老文”说:“先生诗大气磅礴,气势如鼓如雷,真乃锦绣满胸啊。尤其是‘长城根处觅残箭,烽火台前听马啸’两句之历史感、沧桑感,把肖先生壮行烘托得让人慷慨激昂,拍案叫绝。”

 

七律·重逢

谁云咫尺两天涯,

再度相逢鬓已华。

如咏如歌说不尽,

若云若雾道成家。

今朝秋雨今朝露,

昨日春光昨日霞。

好汉不提当年勇,

荷锄小院种闲花。

    这首诗,描写了他与几十年前一位女友重逢的情景。含蓄是其特点,中间四句对仗极为工整,且完全采用比喻手法。最后两句是诗眼,表达了他直面人生,乐观、旷达的心境。这首诗上放博客时也引起了博友的共鸣。

    在朱兄的博客上,经常发表同学友好的新作。其中,孙福龙同学的《七绝·丙戌重阳》给我留下很深印象:

无肴无酒过重阳,

庭院黄英自吐芳。

甘为东篱门下客,

一书一茶一炷香。

    朱兄在发表这首诗时还外加了一段评语:

    “《丙戌重阳》乃佳作也。全诗遣词精当流畅,吟来朗朗上口,以‘无肴无酒’开头,起句不俗。顺势引出二句。妙在‘庭院黄英自吐芳’,写得水到渠成,令人回味。后两句有典故,有风骨,既有叹喟潘大临(宋代诗人,有‘满城风雨迎重阳’之名句)之意,又道出了作者的追求,是为不可多得之佳句也!”

    大概是出自对我的诗作的偏爱,朱兄先后为我的《七绝·游金陵瞻园》、《七绝·三亚游三首》、《七绝·夏游香山》、《五绝·吉林游八首》等写过诗评。朱兄的评论极富想像力,且鞭辟入里,能将读者引入作者诗作的诗情画意之中,更深地领会作品的意境和内涵。

    《格律诗唱和》和《诗外闲话》是朱兄为自己博客设计的两个颇有特色的栏目。

    《格律诗唱和》栏目用于发表博主与诗友唱和的诗作。

    2008年5月24日,张宝林同学携弟弟、弟媳在严立铭、尹碧茵和我陪同下专程到奉贤看望朱杰仁学长。宝林以龙树(榕树的一种,俗称长寿树)相赠,表示祝福。朱兄感铭于心,于5月29日作七绝致谢:

身躯盘曲似苍龙,

华盖葱茏树髯浓。

寓意常青长寿乐,

宝林情义不言中。

    宝林也为其情感动,于戌子端午奉和一首:

美髯浓须一树翁,

筋强骨劲意从容。

奉贤城里奉贤士,

荫下闲来且品茗。

    这就产生了《格律诗唱和》栏目的第一篇博文。

    接着,两人又以《七律唱和》互赠,产生了此栏目的第二篇博文。

    是年中秋、重阳,朱兄和诗友均有诗作唱和,刊登于该栏目。

    以上的唱和形式是一种互动,比单纯发表个人诗作的做法前进了一步。因此,这个栏目一出现,就被“中华国学网“、“诗词赋对论文章”等圈子加为精华博文。网友“平平淡淡”留言:“欣赏精彩博文,品味精品人生!”“星宇楼兰”留言:“好诗,好唱和,好兄弟!”吕士文留言:“来客皆故友,饱酒乐琴诗。见你们几个老友诗歌唱和,其乐融融,我也如置身其中也。”

    《诗外闲话》是朱兄与我合办的一个栏目,旨在回顾学习写格律诗的经历,总结如何深化诗意、斟酌用词、探讨平仄的体会,与博友分享创作的快乐。

    这个栏目目前已推出了“重阳诗话”、“重阳诗话续篇”、“《拜见净空法师有感》切磋记”、“宝林帮我们改诗”共四期。

    以《诗外闲话》第四期为例,在这一期中,朱兄讲了宝林早年为他改《元日》诗、令他佩服的故事。朱兄原诗是:

元日开初细雨连,

犹如兄弟情緾绵。

掬得一捧研墨写,

遥寄北国祝新年。

    这首诗,朱兄最早是用短信发给我的。我将其中的“北国”改为“长天”,又转发给宝林,请他指教。宝林回短信称朱兄这首绝句甚佳,有“遥寄一枝春”之意境。同时指出格律用词尚有斟酌余地。他说:元日即开初,意重,不如用“迷蒙”,写雨象。“情”改“意”,此处应仄声。掬得之“得”字为入声,宜改平声;一捧太多,寄送麻烦,不如数滴(滴,入声字,研墨也)。最后一句的“新”字改“亥”字,也因平仄之故也。次日,宝林又来短信说,改诗第三句仍不好,第六字应平声,再改“掬来数滴濡新墨”。

    这样,改诗如下:

元日迷蒙细雨连,

犹如兄弟意缠绵。

掬来数滴濡新墨,

遥寄长天祝亥年。

    改诗完全合律,在朱兄博客上发表以后,立即博得网友一片叫好。“畅情悦性”留言说:“‘掬来数滴濡新墨,遥寄长天祝亥年。’好句!有韵味。”“杀手老文”评论:“又是一首好诗,诗情弥漫纸面。掬来数滴濡新墨,乃绝好之句,一字不能动了。”朱兄坦言,他此前对格律有“不以为然”态度,通过宝林给他改诗,他尝到遵律的甜头。从此,他写诗时逐渐注意平仄格律了。

    在这一期博文中,我谈了宝林为我的《七绝·与大学同学赴江西采风》(五首)和《七绝·与高中同学赴江阴秋游》作修改的情况。我把六首诗的原诗和改诗标出平仄,相互对照,从中看出宝林改诗不仅使诗作更符合音律,而且用词更精当,意境更别致。我写下的体会是:“写诗,工夫在诗外啊!”

    由于我们讲的都是格律诗创作幕后的故事,这个栏目给人以别开生面的感觉,来访的博友人数明显增多。光是在第四期朱兄博客上贴条评论的就有二十位之多。网友蓝天昌留言说:“十分感人的学习故事。”“日新”感叹道:“好诗不厌千回改,绝句从来自天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