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杂事杂说 |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一百年只是短短的一瞬。但对于一个具体的人,甚至一个具体的单位,一百年是又是很漫长的,已经构成了一段不短的历史。
西南大学办学百年,是西南大学的大事、喜事。在高等教育历史相对较短的中国,有几所大学满百岁了?
从1906年4月开办的川东师范学堂、四川乡村建设学院、四川省立教育学院到西南师范学院、西南师范大学;从四川省立教育学院、私立相辉学院、私立华西协和大学到西南农学院、西南农业大学;其间合并、吸纳了国立女子师范学院、私立乡村建设学院、四川畜牧兽医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橘研究所等多所学校和科研机构的教育、学术资源;再到2005年7月组建的西南大学,西南师范大学、西南农业大学这两所同宗同源的大学终于组建成了一个新的家庭。一百年里,这所大学经历了许多的风风雨雨,迁移了很多地方,如今成为办学条件、办学规模、学术地位都相对较优的大学,一代一代的西大人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劳动,甚至付出了整个的身心。对于这段并不漫长但却充满创业艰辛的历史,每个和她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人们也许都会去追寻,去思考——那里有我们的文脉与传承。
在我的印象中,在西南师范大学和西南农业大学的围墙打开以后,西南大学是全国校园本部最大的大学之一,这是办学百年的收获与骄傲。我们终于安定下来,不需要再四处奔波、四处流浪了。
这个时候,我开始思考:一所大学办学百年究竟意味着什么?
我想,有些问题也许是每个关心学校历史和发展的人都会思考的:
一百年里,我们的学校是不是出现过真正的学术大师?
一百年里,我们的学校是不是培养了一批杰出人才?
一百年里,我们的学校是不是形成了一批出色的学科?
一百年里,我们的学校是不是出现过被人们长久关注的成果?
一百年里,我们的学校是不是形成了别人所不能取代的文化?
一百年里,我们的学校是在不断地发展着,还是徘徊不前甚至在后退?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的学校是不是有了明确的发展目标?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的学校究竟要发展成什么样子?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学校的办学理念是不是能够适应世界进步的潮流?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的学校是不是能够和每个人的发展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每个人应该为学校的发展做些什么?
……
我还关心:在综合性研究型大学里,对人的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产生重要影响的人文学科的地位会是怎样,会不会被一些相对实用的学科挤压到某一个角落,甚至逐渐淡出学校的关注视野?
对其中的大多数问题,我们也许可以自豪地给出肯定的答案。但对有些问题,我们还需要思考、观察,甚至付出更多的努力。我相信,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杆秤,称得出历史的轻重。我们为吴宓、晏阳初、侯光炯、袁隆平、方敬、邹绛们而自豪,也期待更多的文化人、科学家在这里出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