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让是一种美德。但事实上,能将礼让融入一言一行的人很少,尤其是现在的独生子女,父母常常一边给孩子讲孔融让梨的故事,一边担心孩子受屈鼓励事事争强好胜、当仁不让。对丫丫的美德教育,也时常处于这种矛盾之中。丫丫的问题并不是过于多事而是毫无霸气,有时候甚至显得有点懦弱。小朋友排队,如果有人插到她的前面,她毫无怨言主动后撤;吃饭、领东西从不一马当先,而是憨等最后;别人抢了她的座位、玩具,也从不争夺,只会悄悄抹几滴眼泪向家长倾诉。这样的孩子显然得不到老师更多的关注。纵是我们一家人再怎么教她强硬手段,她仍我行我素、坚持礼让原则以至若似处于弱势群体。
前日就又发生了一件事,讲给家人听,就有不同的反应。丫丫学习舞蹈的新星艺术中心举行第七届文艺汇演。丫丫们在后台候场,沈琪表演完其他节目换装时找不到了跳舞用的扇子,一把夺过陈煜琦手中的说:“这是我的扇子,是李飞凤送我的。她有两把,不信问李飞凤去。”陈煜琦一脸迷茫不停地问:“那我的扇子呢?”我在旁边看得一清二楚,对沈琪的手疾眼快、伶牙俐齿、当仁不让很是佩服,同时四下寻找老师,准备帮陈煜琦要扇子。但接下来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丫丫看看她俩,不知脑筋急转了几道弯,居然把自己的扇子主动给了陈煜琦。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又不好撺掇丫丫再去抢回来。虽然扇子上面都写有孩子的名字,可孩子们在观众席上吃东西的时候早就拿乱了,快要上台了,没有扇子可怎么办呢?好在有个小姑娘说她妈妈手中还有一把,自告奋勇跑下台拿去了。本来事情到此为止,也无可厚非了。没几分钟,沈琪的头饰皮筋断了。她妈妈显然措手不及,没有做准备工作。我迟疑了片刻,还是从化妆包里取出了个小卡子,帮沈琪固定了头饰。想想刚才沈琪的霸道样,不知如果同样的事情打个颠倒,她们母女会帮助我们吗?!后来我问丫丫为什么那么大方地把扇子拱手相让,她回答倒简单:“我发现扇子上的名字不是丫丫。”
类似这种事情数不胜数,我也见怪不怪了。既然她坚持了自己的选择,而且是正面教育的结果,家长又何必教一些相对矛盾的方法去混淆孩子的视听呢!之所以会产生不愉快的感受,就是当家长的制造一些自相矛盾的观点灌输给孩子,以成人的世俗眼光看待孩子的纯净世界。咳,既然如此,就让别人当仁不让好了!
上场前最后一次排练
丫丫的老太太扮相
丫丫和胡晨曦,胡晨曦表演的是《京韵》
丫丫和李飞凤
舞蹈《俏夕阳》部分演员
排练从来不笑的丫丫,一上台就控制不住自己的笑容。可能是第一次上这么大的舞台,兴奋的吧
好不容易才捕捉到的镜头
谢幕时好不容易才被妈妈呼唤到镜头前

还好配合镜头摆了个pose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