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莉有馨兮
莉有馨兮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779
  • 关注人气:11,20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岁小女趣学《论语》

(2011-03-02 11:28:41)
标签:

阅读

分类: 四岁的瑶瑶

四岁小女趣学《论语》

 http://pic1a.nipic.com/2008-11-05/2008115201116165_2.jpg

说起女儿学《论语》有很多巧合的,二岁左右她读完《三字经》,瑶妈试着给她念了几句《论语》,当时她的表现是毫无兴趣,那么瑶妈也就无二话,当时把书藏过不提。前段时间看了一篇报道说是于丹四岁的时候就能背诵《论语》并且都能理解,这则消息让瑶妈感觉非常奇怪,会背不奇怪,要 说四岁都能理解里面的意思我想会不会是有些夸张的嫌疑呢?正疑惑间,那阵子瑶宝老犯一个毛病,就是喜欢吹吹小牛,不管知不知道的,她都会来一句:“我早就知道的。。。”瑶爸有一天忍不住批评她说:“瑶瑶,你这样不好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瑶宝乐了,应了一句:“什么知之不知的,知了(就是蝉)呀?”哈哈哈,一家人都笑了,在笑中瑶妈似乎想起了点什么,于是。。。。

 

有一天晚上给瑶宝读完故事书吩咐她睡,然后自己开盏台灯翻开了一本书在聚精会神地看着。

 

瑶宝好奇地问:“妈妈,你在看什么?”(鱼已上钩)

瑶妈:“哦,你先睡吧,妈妈要看一下这本书。”(欲擒故纵,瑶妈的拿手好戏,关键是分寸要把握得好。)

瑶宝:“什么书?”

瑶妈:“你小的时候我给你念过的,你那时候太小了不懂。”(暗示她现在长大了。)

瑶宝:“到底是什么书?”(越发的来劲了)

瑶妈:“你还记得上次爸爸说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吗?你还开玩笑说是知了的。后来我问爸爸,爸爸说那句话是这本书里面有的,所以我想看一下还有什么有意思的东西没有?”

瑶宝:“给我看一下,叫什么名字?”

瑶妈:“《论语》,是古代的老爷爷说的话,你想不想知道古代的老爷爷是怎么说话的?”(兴趣,勾起孩子的兴趣比啥都重要)

瑶宝:“想呀,我也想学,妈妈,我现在已经长大了,会听得懂的。”(正好呼应了前面她小时候不懂的话,瑶妈这个局设的真是天衣无缝啊!)

瑶妈:“那就给你先读一句吧,说好啊,一个晚上只能读一句,想知道意思妈妈也可以告诉你。”(瑶妈是不是很矫情?但你要是知道瑶宝的“学而不厌”的情况,你就会明白瑶妈为什么要丑话说到前头了,这孩子不控制,晚上可以读到十一二点直到眼皮直接闭上睡着。控制一方面是不让她一下子把兴趣用光,一方面是让她养成细水长流、坚持的好习惯,就象学围棋和钢琴一样样的。)

 

于是顺理成章地,瑶宝夜读《论语》的学习生涯就开始了。

 

教瑶宝学《论语》主要用了如下方法:

 

1.瑶妈先精选。先解释一下,瑶妈是工科出身,但语文学得还不算太差,遗憾的是古文就很一般,最喜欢看的《红楼梦》大概读了百遍之多,但类似《论语》这样纯古文看的就不多,属孤陋寡闻之辈。所以在教瑶宝前瑶妈先自己稍微看了一下,先选一些较为容易些,语句短小,易记且朗朗上口的,或是虽然有点拗口但有趣的。选完后会打个圈做个记号。

2.每晚一至两条,视时间与瑶宝心情而定。一般是有点睡前小点心的意思。瑶宝是非常要强的,容易的读一两遍,难的三四遍她就要自己背诵下来。背完以后她会自己用铅笔在上面打外钩以示她已经会背了。期间瑶妈会解释一下意思,瑶宝也似懂非懂地点着头,有时候问一些瑶妈不明白的东西,让瑶妈倍感惭愧,只好说以后我们一起去书里面找答案吧。。。

3、温故而知新。每天晚上在读新的语句之前会先温习一下前几天读的东西。

4、学古通今,灵活应用。经常和瑶宝“探讨”一下古代和现实是怎么样相结合的。比如上次读到一则: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瑶妈跟瑶宝解释完意思后就开玩笑说:你看,默而识之说的象不象爸爸,天天出差,把所见所闻都默默的记在心上;而学而不厌说的就是瑶瑶啦学习起来总觉得不够,学了还想学;诲人不倦说的就象妈妈一样,教瑶瑶从来不觉得厌烦疲倦,妈妈会不会因为瑶瑶学东西一遍两遍不会就生气骂你呀? 类似这样的段子有很多,瑶宝非常喜欢。

有一次我教瑶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不想瑶宝在读完并且理解意思之后自己背成这样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更乐知者。 ”你说听了这个,应该不怀疑孩子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了吧?哈哈哈,瑶妈当然不会骂她,只会跟她一起乐。。。。

 

    总之,目前没功利性的想过学《论语》会有什么“用途”,只知道读《论语》给我们娘俩带来了不少乐趣,瑶妈自己觉得里面存在有很多做人的道理和可以解瑶妈内心中不少的“惑”。

 

 

下面这些是瑶宝最近学的《论语》基本会背,意思大多似懂非懂。。。。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君之不器。”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从其言,而后从之。”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为已。”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于礼,亦可以弗畔矣乎!”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下面这些是计划接下来几天要读的: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