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_美丽年华_
_美丽年华_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5,069
  • 关注人气:17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杜甫草堂游记

(2008-01-09 12:33:48)
标签:

杜甫草堂

龙抄手

茅屋

成都

分类: 行万里路
 

   

 

 

    元旦前一天成都天气阴有雾,温度在零上13度,一大早我开车送老公到单位后,就拎着儿子给我买的新相机,来到西门外的浣花溪畔杜甫草堂,看见右手边有家蛮大的龙抄手店,正好我还没吃早饭,就进去看看了。龙抄手也是成都的名小吃,这家店子的规模也不小,就决定买1碗尝尝,味道果然鲜美,一碗9元,吃完随后从北大门进入草堂,门票60元。上午八点半进园,步出园林已是晌午12点 

 

    杜甫草堂景点:  大廨    史诗堂   柴门   水槛   花径   工部祠   少陵碑亭  茅屋景区   草堂寺  浣花  祠梅园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成都杜甫草堂,这块中国文学史上的圣地,值得一游,也值得一看。

    

   在草堂幽静的园林中漫步,看得最多的是后人对杜甫的歌咏和赞颂,而杜甫在成都的那三年零九个月却被无意识地湮没了。可能因为自己已经是成都人的缘故,所以特别想知道杜甫对当时成都的看法,以及那一千四百多个日日夜夜他是如何度过的。回家后我上网查阅了有关资料得到了杜甫在成都生活的一个大致印象。

 

   "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十二月,一位年近半百的老人,骑着一匹瘦骨嶙峋的马,带领着全家老小向成都赶来。他就是在中国乃至世界诗坛上名垂千秋的大诗人杜甫。"
 
   "杜甫在成都期间,曾经游览过成都最著名的一些风景名胜。他在游武侯祠的时候,写到了祠中森森的古柏和树上鸣啼的黄鹂,感叹一代贤臣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悲凉。卓文君和司马相如曾经在那儿开过酒店的琴台路,杜甫也曾去过,但当年卓文君和司马相如“弹琴”说爱的地方已变得相当萧瑟荒凉了。眼前四处开放的野花和缠绕的蔓草,令杜甫想起卓文君动人的笑靥和绮丽的罗裙。"
 
   "杜甫在成都期间写过一些情调别致的小诗,描绘成都美丽的自然风光,特别传神。这个寓居他乡的人每天用细腻敏感的心感受着成都的天气、成都的雨滴、成都的诸般好处,虽然他的身体和心境日渐衰老,但每当谈起成都的点点滴滴,这位老诗人却焕发出罕见的青春和赤子般的爱怜。"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躺在茅屋的床榻上,听见成都春天的细雨沙沙地在他居址四周的黑夜中徘徊着,他在被窝里感受到了清新的凉意和春季逐渐到来的生机。早晨披衣起来一看,岂止是他的茅屋四周,连整个锦官城都落满了湿漉漉的花瓣"。

   "当时在成都做官的严武及高适都是杜甫的朋友,他们对杜甫在成都的居留都给予过很多帮助。有一次,身为节度使的严武为杜甫在节度使府中谋了一个“检校工部员外郎”的差事,希望杜甫能参与政治实现自己最初的抱负。但是杜甫关心的只是国家和人民的疾苦,他对腐败的政治早就看透了。因此在节度使府中勉强干了半年,便又回到草堂过他相对平稳和寂静的生活。他有时候会拿着一把锄头在草堂前面的菜地和药圃里劳动,有时候会跑到郊外跟田野里的老农闲聊,有时候会跟朋友在柴门半闭的草堂内彻夜不眠地喝酒。”
      
   “表面上看杜甫在成都的生活是安闲和自足的,然而他的内心却时时处在焦灼和不安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客居的人开始感到叶落归根对他的重要,他对河南故乡的思念之情正在与日俱增。当听到唐朝的大军平定“安史之乱”收复河南河北时,竟然老泪纵横。公元764年春天,当杜甫站在草堂外面看见一群大雁正展翅朝北方飞去时,当即写下《归雁》这首令人心碎的思乡诗。是啊,成都再好也不是一个敏感的异地诗人终老的地方。于是公元765年,杜甫打起背包,带着家眷坐船离开成都,沿着长江迂回向故乡进发。在洒满星光的狭窄的小船上,杜甫感到江风和晨露的寒意已经深深地渗入了他的骨头,他开始不停地发烧咳嗽。在湘江岸边的一条破船上,五十九岁的杜甫贫病而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