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界的十大谎言

(2010-09-03 13:34:25)
标签:

杂谈

分类: 说三道四

 

    1、社会: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
  教师是一个职业,是千千万万个职业之一,和其他职业并无根本的不同,太阳不会特别地照亮这一块,郑重其事地宣布教师这个职业是最崇高的,实际上正是对教育的贬损。当我们想要提高老师的地位时,不从根本入手,只是从道德层面上提一些口号,不仅使我们看到了语言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严重悖离,更重要的是伤害了教师。而且这种类似颁发贞节牌坊的形式,依然让我们嗅到了封建的味道,感觉到了等级思维。对教师的一味拔高,是把老师送上神坛,而神坛从来都是祭坛的同义词,一同陪祭的,是中国的教育,中国的未来。  

    2
、政府:我们实施的是九年制义务教育。
  我们的经济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国家比过去更有钱了,但是反观教育,不知道这些钱跑到什么地方去了。现在在高中,不属于义务教育阶段,所以收费自然是芝麻开花,而这几年,看到教育上钱来得容易,也纷纷在打教育的主意,不但没有投资,而且开始向教育摊派。买单的永远是老百姓。这就是义务教育,不过,是教育向政府尽义务!
  

    3、教育局:我们正在全力推行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个框,这个框硕大无比,没有什么装不下的。而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几乎是一夜之间完成的,现在素质教育的风过去了,研究性学习又成为风靡教育界的新名词。说实话,中国有相当一部分文人,特殊的文人,我们一般称之为写材料的,而写材料在中国又从来是做官的捷径。这些文人的笔下功夫真真厉害!这些秀才们已经习惯了用生花妙笔把任何词纳入他们的体系,然后捧杀,素质教育跟“小姐”一词一样,就是这样倒掉的,而校园里,实在没有多少变化,有的只是更为激烈的拼杀而已!这个素质,实在只是应试素质。  

  4、法律:公民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
  平等?对了,这是我们的理想,而理想与现实总是有距离的对不对?不平等到处存在,从入学到毕业!放眼望一望,名目繁多的借读费,赞助费,平等是需要钱的!再看一看城市周边的那些简陋的,随时会被关闭的民工子女学校,你就知道教育的平等有多难!就是在一所学校里面,重点班,普通班,分得清清楚楚,最需要帮助的学生配备的是最劣的教育资源,而交的是最昂贵的费用。名目繁多的加分,高考录取就更是令无数学子黯然神伤。生在穷山恶水,想靠高考来改变自己的命运的孩子,对不起,你的门槛比别人高!一个生在北京的孩子与一个生在外省的孩子相比,命运会有很大的差异,有人怒斥为“朝野之别”然而面对这差别悬殊的分数线,北京的回答是,单独招生,看你怎么比!平等就是这么一回事情。 

  5、标语: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再穷不能穷教育,在组织的关怀下,教育当然不穷了,谁家的孩子不读书,一刀一刀下来,再痛也得忍着,陪着笑脸把钱递进去,唯恐人家不要。而教育已经成了创收的手段,君不见连小学都有着名目繁多的考试,想干什么?其实就是为了那点考试费,为了某某室某某组的几个人能红红火火地游山玩水,吃得嘴角流油,只可怜那些老师不得不领着一帮孩子补课。再苦不能苦孩子,正是这种想法,助长了对教育的搜刮!  

  6、办学理念: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
  “为了……”中国人对这种句式早已耳熟能详。我们为什么办学?不否认有理想主义的校长,有理想主义的教师,但更多的是打出为了学生的名号,干着伤天害理的勾当。特别是这种勾当获得社会,家长的默许,获得有关部门的嘉奖后,中国教育的苦难就看不到终结之日。所以,当教育与官帽,职称,工资等等联系在一起时,为了学生这句话,总是苍白得没有一丝血痕。  

  7、专家: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教师。
  在这世界上,有些话就是正确,正确得你一方面做不到,恨得牙痒痒,另一方面又找不到一点毛病,找不到一点理论上的缺陷,圆不溜秋,看来看去找不到缺口,这句名言就是其中一例。如果我们承认教育是个双向的过程,那么就不要让老师把所有问题一个人扛,特别是在中国。中国的师生比例,老师水平,教育程度先天地决定了教育必然有一定的粗放性。美国人精耕细作都免不了校园枪击案,何况我们?我想,这世界上可能真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我们教不好的学生可能有人能教好,这个人在哪里? 

  8、校长:以事业留人,以感情留人,以待遇留人!
  第一次听到此话,心里还是颇为感动,但真正呆久了,就明白了其中的把戏。奉劝所有的同行: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一切只能靠自己!待遇是争来的,不是送来的,实在不行,此地不留,自有留处!  

  9、老师:分数不是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
  过去有谚:“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话今天依然适用。什么时候就不适用了?踮起脚尖望了许久,还是没有看见。 
  10、家长:我的孩子将来是忘不了你的。
  平衡心理的方法之一,就是在他们的孩子忘掉你之前,先忘掉他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我在等一个人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