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陈式太极拳四大金刚中的两人为什么做膝盖手术

(2016-10-11 16:27:12)
标签:

转载

分类: 太极杂说

我刚学陈式太极拳,最近一直膝盖疼
.zm-item-answer"}" style="border-bottom-style: none; color: rgb(34, 34, 34); font-family: 'Helvetica Neue', 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 line-height: 22.1px;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针对本题答案 @仁义宋襄 的观点与各位讨论一下。
陈家沟自四大金刚以上断层严重,文革中家传功夫丢了一半,很多人从沟外再往回传,现在沟里和散打结合,基本是练外家的功夫,已经没几个人明白内家拳理(包括四大金刚)。
表:
陈氏传人生卒年                 他们去世时四大金刚当时年龄分布表
https://pic4.zhimg.com/d0bf74d2bf35b6f81fd3d37ff47e46cf_b.png @仁义宋襄 说的四大金刚指的应该是,国家级陈氏太极拳非物质文化传承人陈小旺、陈正雷、王西安、朱天才。说这四个人不明白内家拳理,功夫断层这种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

四大金刚从小是陈照丕启蒙,接着是村里“高薪”聘请陈照奎回村教拳,如果我没记错还请过冯志强。
陈小旺、陈正雷等也曾多次前往郑州、北京、济南,向陈照奎、冯志强、洪均生学习,并保持通信联系。

https://pic4.zhimg.com/b7ee6a4d31773dd6eddaa2cd46301b67_b.jpg
照:1:杨振铎 王培生 洪均生 冯志强 陈小旺

https://pic3.zhimg.com/61be43c10430261f71286039ec9180e2_b.jpg照片2:陈正雷与冯志强
https://pic3.zhimg.com/2acec26ad477b21ef44e4807b2f81ae2_b.jpg照片3:陈小旺书信向洪均生请教拳理

陈家沟请陈家族人回乡传拳授艺算断层,请陈发科徒弟回村传拳授艺也算断层,那别的门派来陈家沟取经学拳,那算什么?别的门派从陈家沟请拳师过去讲课、交流,算什么?
......

杨露禅随陈长兴学拳前后三次共18载。

正式拜师后。十八年中三下陈家沟,深得陈式太极拳精髓。四十岁左右,在家乡永年教拳。

孙禄堂跟郝为真学拳实际只有几年。

1912年孙禄堂在北京遇太极名家郝为真。郝将自己所习太极拳之心得传于孙禄堂。此时孙禄堂武功卓绝,德高望重,誉满京城。1918年孙禄堂终于将三家合冶一炉,融会贯通,革故鼎新,创立了孙氏太极拳,卓然自成一家。

武禹襄过访赵堡镇陈清平学赵堡架“月余”“精妙始得”开宗立派。

里人杨露禅赴河南温县陈家沟学习太极拳,十有余年,备极精巧。禹襄见而好之,常与比较,彼不肯轻以授人,仅得其大概。后赴温县赵堡镇月余,从陈清平学习太极拳,精妙始得。

也就是说,这些人学习十几年、几年、月余就发展成一个门派,然后没“断层”,而陈氏拳代代师徒不绝,反而“断层”了。真不知道这个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


顾留馨(陈、杨、吴等拳师从陈微明、武汇川、徐致一、吴鉴泉、陈发科等)、李经梧(陈、吴等拳师从赵铁庵、陈发科、杨禹廷等),都是兼学多家、广泛切磋交流,陈氏拳有没有断层他们最有发言权。看看顾留馨的书和李经梧传下来的拳,就知道他们对陈氏太极拳的认可。那些没学过陈氏拳,看不懂陈氏拳的人,凭什么断言陈氏拳断层了。


反正这个事儿现在有很多人讲,以后还会有人拿出来说。我觉得我早晚要写下来与诸位讨论。所谓讨论,就是摆事实、讲道理、用证据说话。以上讨论如有不妥,恳请各位指正,以利我学习提高。谢谢。



-------以下是原答案--------
武术用鞋鞋底都比较薄,是不是对膝盖脚踝等关节不好? - 独孤逸风的回答
我在其他答案里写了,看到了忍不住再贴一遍。几乎隔三差五就会有人拿这个出来说事儿,或者攻击陈氏太极拳。 

我以前答案里说过,“初学者”“平时练习”不要震脚。 

因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相等的,僵力、拙劲没有去掉,谁使劲跺脚腿都麻! 

他怎么麻了呢?!你跺你也麻!!不信可以问范伟,对,就是被赵本山忽悠瘸了那个。

人体各关节是很脆弱的,过度的挤压、震动会造成伤害。

那什么时候震?
第一,是表演的时候震。
第二,僵力拙力去掉了,膝关节不会腹背受敌再震。

一方面是上面的压力,一方面是大地的反弹力同时作用在膝盖上,日子久了,要么换不锈钢膝盖,要么坐轮椅。这不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嘛! 

第三,适度的震脚能够强化身体的抗压力和承受力。过度就适得其反。 

比赛时候震,平时少震或者不震。即使错了,也不会伤身体。

我在另一个答案里写到
您对太极拳的看法,您的印象中太极拳是什么? - 独孤逸风的回答

只要是运动,只要运动方式不正确,都有可能伤膝盖。针对某个人、某个拳种进行攻击的行为,我本人很反感。 

要想出功夫又不受伤,那就找出了功夫还没受伤的太极拳明师啊。确保姿势、方法正确啊。 
要想不受伤又出功夫,运动量要合理,小了,不出功夫或者出功夫慢;大了,功夫出了人伤了。 


那怎么算合理?这个要有经验的教练,根据学生的情况,根据学生身体的状况,根据运动后的各种反应,来做合理的调节。超量训练,那要有营养和医疗保障,都要专业人士根据运动员的情况来调节安排。 

某人是陈氏拳代表人物,他有成名的压力啊,他按照“祖传”的要求,一天XX遍拳。问题是古代人说话并不都是科学的呀,挺过来的当然认为说得对,还有大批死在路上的没留下话就挂了(衷心感谢现代医学)...说这个话的人练着没问题,你练就挂了,你明白我意思吧? 

你们千万要记着,看到一个说法,你们本身也要判断,道听途说、以讹传讹,你再帮他说一遍,你也有责任啊。 

祝各位遇到好老师!

https://pic1.zhimg.com/v2-4dc5da5c11d1f09016223caafa1bb0b8_s.jpg
沟里跟陈照奎大师是有矛盾的,都没去人给陈送终。陈照奎没交他们真东西。
1 8 月前
https://pic3.zhimg.com/f041d729840ec6f37fbd8a70153633ca_s.jpg
独孤逸风作者 回复 郝大仁
重要的是理路清晰。剩下的自己慢慢摸索。这么多可以学习的前辈,有河南体委和村里大力支持,就是拼也拼个八九了。有一个时期,太极拳还没那么势利,不然就没有李经梧、顾留馨、孙南馨这些兼学多门的通才了。老师教学生,不可能一碗水端平。得没得到东西,只有传人心里清楚。
8 月前
https://pic1.zhimg.com/v2-4dc5da5c11d1f09016223caafa1bb0b8_s.jpg
郝大仁 回复 独孤逸风作者
沟里拿到市面上的东西如果没隐藏的话,应该丢了不少东西,陈家的东西很大部分在陈发科那支,虽然陈发科忠厚,但自家的东西却没往外拿,陈照旭才是他精心培育的,可惜早亡。陈照奎对陈小旺是不满的。功夫没有老师手把手教不好摸索吧,除非成手后。
8 月前
https://pic3.zhimg.com/f041d729840ec6f37fbd8a70153633ca_s.jpg
独孤逸风作者 回复 郝大仁
我学陈氏如今十多年了,又跟杨氏和吴氏传人学了功夫,我自认还有一点鉴别能力。陈氏拳比较保守不假,但是东西还是在传承,不轻传是真的。另外一点老师就算不保守想真传,能接住的人也没有几个。现在能沉下心来练功夫的人太少了。大师身边求名求财,挂个牌子的徒弟太多,得真传的只有常在身边的那么几个,练成的一两个就不错了。我也知道难平悠悠众口,别人爱信不信吧。
功夫练到自己身上才是真的,别人断不断、传不传,那个也与自己无关。
4 8 月前
https://pic1.zhimg.com/1622c8b18_s.jpg
其实冯志强说过他练到后来,觉得陈式太极的有些地方是错的,于是他做了些改进………
4 月前
https://pic3.zhimg.com/f041d729840ec6f37fbd8a70153633ca_s.jpg
独孤逸风作者 回复 Ku Kl
为自立门户找个理由罢了。陈杨吴武孙动作都不一样,练对了才是太极拳,练错了那是自己的问题。
2 4 月前
https://pic4.zhimg.com/6497af82b6e7113191276f3f29f9cedb_s.png
一般来说,仅从太极自身来说,十几年、几年、月余足以说明一上来就真传与一上来部分真传之间的巨大差异,而万一出现皮毛真传,从逻辑、理论上说如有断层,也是完全有可能的。至于膝盖受伤云云,把太极以外的其他内家拳一一对比,明显大家都会用到膝盖这个部位的,而且在训练中膝盖也吃力不小,但是膝盖伤害率并不是普遍的,也不是比较多,因此可以证明太极并不是以伤害膝盖为特色的拳种。
2 月前
火星业务员 埋头过河的通信一卒
别练了 屈膝松胯 含胸拔背 虚领顶劲 沉肩坠肘 都是要先练出来的 这些不会练 练啥都没用 还要伤了自己 显示全部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