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对话》:信通院、中国电信、华为等十问十答,算力时代中国机会!

分类: 科技 |
文/海峰看科技
今年2月,我国正式全面实施国家级超级工程—东数西算,在数字时代的今天,东数西算备受瞩目。有人说它是一座里程碑,将开启中国的算力时代,引发万亿级的产业投资,也将重新谋划中国经济的产业新版图。
什么是算力?算力时代的开启对中国而言意味着什么?在4月2日央视《对话》节目中,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桂清,华为数据通信产品线研发总裁刘少伟,产业观察员宁宇对上述问题进行讨论。《海峰看科技》追完后总结了如下干货:
什么叫“东数西算”?
信通院余晓晖:所谓的东数西算,通俗的说就是把东部的数据拿到西边进行计算,数据指的是以二进制方式可以存储处理的数字化信息,计算的过程代表了一系列算力资源。
数据中心有比较高的资源、环境约束,不适合全部在东部建立,西部具有计算算力资源的基本要素,如人口密度低、资源富集等。因此,将一部分数据放在西部来进行处理分析,这是一个全国范围内的整体性资源配置优化工程。
中国算力版图需求看东部,资源看西部
信通院余晓晖:从中国算力版图来看,东部远远高于西部区域,东部占60%,西部占20%。从算力资源的空间分布潜力来看,西部潜力远高于东部。
对于实时性要求高的算力,如工业互联网、金融、游戏等需要在东部进行计算,对于非实时的算力,如离线分析、数据备份等则在西部,业界通常以50毫秒为界限进行判定。
算力是不是数字经济时代的“石油”?
信通院余晓晖:一个国家算力能力与经济呈现正相关关系,据分析,全球算力排名前20的国家中,有17名国家经济也位于TOP20。
中国的算力有多强?
信通院余晓晖:近年来,全球对算力资源的重视达到前所未有的地步。中国的排名位列第二,中国占全球算力资源的31%。目前我国算力达到135EFlops(每秒浮点运算次数),形象的讲,相当于10亿台笔记本共同计算。
算力+千行百业的化学反应
华为刘少伟:以算力与制药结合举例,以前需要数年才能完成,而通过超级算力,可以在2周时间搭配100种药,其中有30%的有效率,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次筛选。
中国电信刘桂清:算力时代的到来,推动元宇宙将虚拟走向现实,元宇宙也提升了算力的需求空间。中国电信作为基础电信运营商,正在搭建算力时代的数字底座。
在此基础上,产业链上下游以及生态伙伴关系也会发生改变。以前华为作为供货商向中国电信提供设备,现在华为也变成了算力提供者。通过合作,双方变成了相互渗透、联合跨界的合作关系。
算力时代正在重构产业生态
华为刘少伟:东数西算建成后,算力网络的最终目标是:“全国一台计算机”连接无数用户。算力如何做到灵活调度很重要,根据华为对银行客户观察,数据每丢失千分之一,吞吐量就会下降50%,这就要求要能做到无损网络。面对未来挑战,华为的重点是投资算力网络,包括算力、网络、云服务等。
一元钱算力投入可以拉动多少GDP?
信通院余晓晖:根据信通院测算,算力每投入一元,算力直接和间接的经济回报是3-4元。其中1:1为直接产出,1:3为间接产出。直接经济产出指的是服务器计算设备、存储设备、IT网络设备等。间接产出指的是将算力资源投入到经济部门带来的生产力回报以及效益提升。
中国电信刘桂清:数字产业化是直接拉动,产业数字化是间接拉动。产业数字化指的是产业转型升级和传统产业数字化升级,数字产业化指的是数字设备和数字网络的推动者。中国电信近年来产业数字化达到20%增长。
算力时代下新的产业机会
华为刘少伟:从近年华为销售解决方案增长来看,数据中心网络和云业务增长很快。
观察员宁宇:企业个性化需求所产生的小规模定制化会给中小企业带来增长点。
中国电信刘桂清:算力时代大型企业靠规模效益实现收益,因中心算力、区域算力到边缘算力的整体布局,中小企业无需再建设备、运营维护,故中小企业的收益会更加明显。
信通院余晓晖:我国产业转型升级能否成功,取决于中小企业能否搭上“数字化浪潮”的快车。中小企业因为技术和资金的困境,在过往的信息化浪潮中相对滞后,在未来发展中,如果通过云的方式为其提供轻量级的系统和服务,数千万的中小企业转型有望取得成功。
算力赋能制造业的机会和挑战
观察员宁宇:制造业如果用数字化水平取代现有工厂,会出现成本高、代价大、周期长的得不偿失体会,这也是制造业不愿意去做数字化改造的根本原因所在,究其原因是制造业不能像互联网行业进行标准化、流程化生产。
信通院余晓晖:不同于互联网处理的是数字对象,制造业处理的则是物理对象。制造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问题在于,算力资源要和每个制造业行业进行结合,才能产生化学反应以及数字化革命,这个过程相对会比较漫长。
中国电信刘桂清:一方面,制造业对于高可靠、低时延的要求随着5G时代的到来得到满足。另一方面,东数西算的规模效应会使制造业的成本有所下降。
华为刘少伟:汽车行业数字化程度较高,以汽车功能实验举例,原来180万条数据需要数周时间计算,在人工智能和算力资源加持下,仅需一天。此外,制造业目前数字化占比低的原因在于,工厂的有线连接“七国八制”,导致“数据上不来,算力下不去”。
算力时代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观察员宁宇:以数字孪生场景举例,通过虚拟镜像的映射,身处北京的高端专家可以和甘肃的工程师同步维修复杂设备。数字孪生让人远在天边,通过算力调度和应用场景加工,让身入其境的操作成为可能。
华为刘少伟:人工智能算力的到来,使整个网络变成人工智能原生的架构,面向未来,网络会根据其承载的业务要求,自动调整和分配。
中国电信刘桂清:算力时代的到来会深刻改变经济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从个人来讲,我们能够真正享受生活,进入元宇宙的世界。
信通院余晓晖:在未来的10年-20年,可以预见是经济社会的每一个领域都会有深刻的数字化变革,所有业务流程和体系都会数字化。
在这场对话中,笔者感受到,无论是技术逻辑、产业生态亦或者社会变化都如此新鲜,但又让人心动。期待通过业界的共同努力,早日拥抱网络无所不达、算力无所不在、智能无所不及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