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俄罗斯在乌陷入泥潭?

(2022-03-27 12:10:20)
标签:

俄罗斯

分类: 杂谈

                 

    俄罗斯在乌的军事行动相较于最初,有明显的放缓。在乌前线的情况有不少自媒体真假难辩的各类视频,也有两国的一些官方报道,不过都不能完全相信。不少信息都是互相矛盾的。由于一开始俄军进展如闪电,但后期进展不大,估计不少人看衰俄军,认为俄罗斯又要像美俄两国深陷阿富汗一样,要陷入战争泥潭了。从几个方面来看这种可能性不大。

首先不能简单类比美军在伊拉克的进展速度。

两次军事行动的背景、目的都大不一样。美国就是要推翻伊拉克当时的统治的,而俄罗斯没有这个目的。俄罗斯的经济总量不过和中国的广东或是江苏,但负担很大,拿下乌克兰有什么用呢?没有这个财力补贴全乌克兰。美军当时是要占领伊拉克全境,但俄罗斯并没有这个目的,只是想拿下东部的一些地区。美军当时要消灭伊拉克全军,俄罗斯这次只想消灭亚速营为首的一小部分军队。美军为实现目的可以不计成本的大打特打,导弹可以像手榴弹一样扔(正中军工复合体的下怀),普通平民大量伤亡完全不在乎。而俄罗斯没有这个财力,成本高的导弹要省着点打,而且不能为了打军事目标,不顾民用设施和平民的伤亡。毕竟美军从来不打算把伊拉克纳入美国的国土,美国离伊拉克恐怕有上万公里,而俄乌两国是邻国,做得太绝,以后很难相处,更何况乌克兰的年轻一代被政府的宣传已经较深地培养了反俄情绪。所以俄罗斯的进展比美国当年在伊拉克慢是必然的。

其次,俄罗斯要胜速是不大可能的。

要让美国为首的西方,和乌克兰政府,签订面子里子都没有的停战协议是非常困难的。对西方来说,这个太丢人,很难做出决定允许乌克兰签城下之盟。对乌政府来说,谁签这个协议,谁就是民族罪人。所以俄罗斯需要一个从容不迫,逐步让西方和乌政府体验在战场上不断损失,战争代价越来越难以承受的过程。说个挺丢人的事,我在学校时或是毕业后,历次考试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都逐渐有点耐受不了,希望考虑赶紧结束,哪怕考不过也无所谓。我不大相信西方或是乌政府的官员们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当民意受不了开始不顾ZZ正确,在实际利益受损的情况下要求结束战争的时候,这帮人恐怕未必受得了。以欧洲为例,承受天然气价格近10倍的上涨,忍受1天,和忍受2个月心情是完全不一样的。这次西方政府到企业对俄罗斯的一些制裁,体现了中国一部动画片中两个人的共同个性《没头脑与不高兴》。这些莫名其妙的制裁,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会让有关人有所反思。比如不许飞机飞俄罗斯领空,本来油价就大涨了,还要绕过一个全球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再比如一些公司决定撤出俄罗斯市场。市场份额的占有和提高是很不容易的,主动给商业对手让出一个市场,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以前的华约不是铁板一块,现在的北约或西方也是。只有让各方充分体验战争和制裁给自己造成的损失,才容易会有分化。

第三,时间在俄罗斯而不是乌克兰。

对于西方与俄罗斯的斗争,时间在西方,俄罗斯经济表现一直不行,新能源早晚对石油出口国构成重大的冲击,俄罗斯更面临下一个领导人能不能支楞起来的问题。但俄罗斯与乌克兰的斗争,时间却在俄罗斯。

虽然俄罗斯军队推进慢,代价大,但油价大涨,等于补贴了军费开支所以也不用着急现在的石油价格经常在100美元一桶甚至更高的位置,和最近几年的价格相比,几乎能多倍一倍的价钱。这和一般战争有所不同。战争的成本极大,对双方来说往往比拚的就是财力。但代价对双方都很大,俄罗斯能从石油价格的上涨中获得收益补偿战争的部分成本,乌克兰拿什么来补偿?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明确表现不参战,提供的武器普遍是几十年前的。俄罗斯军队的表现当然是差了一些,武器比起中美也有一定的差距,但毕竟不论是军人素质还是武器装备,比乌克兰要强不少。一些国外志愿者笑嘻嘻地来到乌克兰,本来就是打算拍照,发朋友圈,交女朋友,吃乌克兰美食,回国好吹吹牛,并且这是在高薪预期的情况下来的,结果吃了导弹,薪水堪比本国国内的失业救济金。乌克兰数千个军事目标被打掉,形势一天比一天严重。乌克兰靠什么翻盘呢?

不论是最近一二十年西方对俄罗斯的打压,还是俄罗斯这次突然出兵,都是比较鲁莽的。但这两件事中国都说了不算,也施加不了多大的影响。作为一个正常的中国人,应该从如何符合中国利益来考虑这个事,而不是扯什么自义、公平或是国际法之类的。上百年前就有人说国家没有永恒的盟友,只有永恒的国家利益。想让中国主动介入这个乱局,恐怕是痴人说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