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冬奥会两位归化队员的简单想法
(2022-02-08 22:52:10)
标签:
教育文化时评 |
分类: 杂谈 |
曾经的美国人谷爱凌大概两三年前加入中国国籍。她的妈妈是北京人。当时看到这个新闻,感觉她的选择真是太明智了。她如果得一块冬奥会的金牌,显然作为中国人,相对于作为美国人的身份,价值何止两三倍啊。截至2月8日,她以自己非凡的勇气和超高水平的表现得了一块金牌,以后还有可能得其它项目的金牌。这是数以亿计的中国人期待的结果。
有好事者发现谷爱凌的爸爸是谷歌公司的第5号员工(也有人说她其实成长于单亲家庭,这就意味着她的成长和富有的爸爸关系不大)。于是有人说,以后就是富人的天下了,穷人就没希望了。我看恰恰相反,谷的父母年轻时哪个不是普通人出身?他们的成功正说明穷人努力就能出头,努力加运气,就可能非常成功。最近几年不少年轻人说自己要躺平了。不客气地说,从我开始有记忆力,开始考虑和观察这个世界后的1985后开始,我所看到的不论是成年人还是未成年人,其实多数人就是躺平的,就是不努力的,就是混吃等死的。虽然贫富差距会扩大,虽然经济增速还会下降,但普通人只要身体上勤奋做事学习,头脑勤于思考,态度上积极一点,懂基本的规则,礼貌一点,幽默一点,有个好前途还是大概率事件。亿万富翁和工厂里的工人都是一天24小时。
富人和普通人或是穷人,各有各的长处或短处,早在清朝时,红楼梦里的凤姐就说过:“大有大的难处”。
富人确实不用为衣食住行操心,但很可能几百上千的人靠他们吃饭;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指望他们;他们操心子女的婚姻被套路了;虽然现在治安越来越好,难道他们不担心父母、配偶、子女的安全?他们应酬的压力明显大于普通人,他们的酒量大令肝脏承受压力;他们面对的捐款、资助、采访、各类陷阱要多于常人;他们的事业和成长之路往往长期忙碌,很可能子女缺乏管教又有家庭巨财滋长人性的陷阱所以很可能养了个“衙内”;他们很可能面对同行业竞争对手赤裸裸的仇恨……当然这些只是我作为一个普通人的一点想象。
普通人或是穷人中的多数人一生都可能面临钱不够花的窘境。不过普通人只要想崛起,在这个时代,有较为充足的几乎免费的知识可以学习。早在15年前,我就发现,不论是九阴真经的全文,还是制造原子蛋的方法,网上都可以学到。现在更有微信公众号和知乎、微博,真正想静下心来学习知识的人,可以进步得非常快。普通人或是穷人,又没有亿万富翁的那些包袱,完全可以脱颖而出。普通人只要按社会公认的成功之道上长期努力,也许不能成为万里挑一的人,但成为百里挑一的人是非常容易的。2000年前为什么东西方几乎同时出了一批思想家?因为古代社会是非是不容易分清的,而这些圣人划清了界限。从此以后,东西方的思想家、哲学家,都是在这些圣人的框架里打转。普通人只要知道基本的是非,知道人生在世哪些是好习惯,哪些是坏习惯,坚决培养好习惯,回避坏习惯,又无专属于亿万富翁的烦恼,人生可能比巨富还要快乐和精彩。
再说一个某国冬奥会的队员,这个人据说是因为其父是科学家的身份,在选拔赛不公开的情况下,挤了另一个不少人认为水平更高的队员的资格。在比赛中摔倒,哭。这个事情争议比较大,各种说法都有,有人说既然她代表本国比赛,该国的人就不该讽刺她。有人说既然有国外敌对媒体在搞事,就该坚定支持她。
我想起著名的《武训传》这个电影。这个人是清朝的一个乞丐,但他捐资助学,并且实现了。上世纪大概五六十年代拍成电影。结果毛并未为他的“善举”叫好,反而批判这个电影。我一开始不理解,不过很快也理解了。武训不管他做了什么,他背后有什么势力在运作(乞丐不管是哪个朝代能活下来就不错了怎么有钱办学校?),他的做法是维持压迫普通民众的这套制度。如果中国成为一个任由“乡贤”、“市贤”、“学贤”、“体贤”,看起来对社会有贡献,实际的一个个利益集团把持各个领域的利益,排斥普通老百姓中真正有能力有潜力有水平的人推动社会进步的机会,中国和西方社会的区别在什么地方?
所以这个人的比赛表现完全不重要,她就是拿下金牌,也没有意义,中国需要的是对任何均等的公平的机制。这个公平必然是相对公平而不是绝对公平。有人家里愿意提供1000万元的经费培养子女参加奥运会,而普通人的子女必然在起跑线上落后,但不论背景如何,成绩第一,不能讲背景。
最后要说说父母培养子女成为运动员的前景。以前说过好多次,本文就不再重复举例,长话短说:少数成功的运动员,是成千上万不成功的运动员的血汗训练化为乌有。普通的孩子付出成为省级运动员的那点努力,如果花在理科教育上,回报显著大于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