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如何通过基金改变命运

标签:
基金 |
分类: 房产、股票、基金投资 |
最近在网上看一个35虚岁的人在春节期间在家录的一个短视频,感慨自己在北京打工十多年,一事无成,还是单身,一个月收入不过七八千或一万左右。想回老家,但春节时在老家一个月相亲找工作,都不成功。在当地找的工作月薪只能有两三千。于是决定还是要去北京。
另有一在北京3年多的美女播主介绍自己在北京的生活成本,每月外卖1500,生活用品500,房租加水电7000,交通600,化妆品1000,服装700,买书500,周末活动1000,养猫1000,给父母买礼物1000,随份子1000,共15800。她说自己记录下每笔开销,因为这里有更多的机会和可能,也更值得闯荡。年支出近20万,不过看她才发了50多个短视频就有200多万粉丝,也许是个成功人士,完全付得起这些消费。不得不说移动互联网给不少人带来了成功的新机会。不过显然这个行业多数人必然是一场空。
北京这类的一线城市以前确实是很多机会,那时候中国还是以10%的速度在增长,一线城市人口快速增长,房价以现在的高度来看也不算很贵。不过现在中国能有6%的增长就不错了,京沪已经制订了限制人口增长的发展规划,各类生活成本并不便宜。说句不客气的,不少一线城市如果不能留下来,也不能置下一定的资产,最后人到中年灰溜溜离开,这不是被消耗了电力最足时期的人肉电池吗?
在知乎上另看到一个案例,有个做仓储的工友,和老婆裸婚,结婚后来自农村亲戚的无度借款(这人自己也知道这些钱根本不会还),和各类缺乏前瞻性的规划,存款基本上一直是零。到了孩子10多岁,居然计划让孩子暑假到国外参加夏令营游学之类的,到报名的时候,发现根本承受不起。儿子大怒之下,从此和当爸爸的差不多决裂,结果不回家住同学家。这人一看房子买不起,干脆买了个汽车。
以上三个例子并不具有普遍的代表性。不过多数家庭一生都面临钱不够花的问题,多数家庭毕竟是普通家庭,并不具有显著的赚钱能力。以后这个问题会更加突出。不过可能普通人,还是可以通过公募基金来实现较为可观的投资收益。
有一个新闻报道:中国经济网北京2017年8月7日讯(记者周琳)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洪磊在日前举行的济安金信五星基金“群星汇”上透露,偏股型基金19年平均年化收益率为16.18%,超出同期上证综指平均涨幅8.50个百分点。债券型基金年化收益率平均为7.64%,超出现行3年期银行定期存款基准利率4.89个百分点。
这个19年年化16%以上的投资收益率是什么意思呢?是世界极投资大师的水平,甚至超过了未通过保险公司浮存金加杠杆的巴菲特,超过约翰聂夫,超过凯恩斯,接近于安东尼波顿(20%)。
如果从今年开始,每年年初时投资2万元,20年后的2040年,累计投资40万元,取得如上每年16%的投资收益益,累计的本益和有多少呢?是267万元。如果每年投资10万元,静态的200万元就能增值到1338万元。当然未来中国资本市场的收益率肯定会下降,基金经理在越来越有效的市场上取得超额收益的难度会加大,可以参考下表或自己计算。
以上的投资越早越好。比如投资时限是25年,每年2万元,则50万能增值至562万元,早投资5年,多投资10万元,就以多增加近185万元的投资。
我知道不少人面对这个规划会有各类疑问,本文不作其他的解释。不过可以发一篇今天看到的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