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祖斌:2019年收益率创10年新高

标签:
股市股票 |
分类: 房产、股票、基金投资 |
2018年,在1月大涨之际,曾不切实际地对当年的收益率抱有幻想,没想到一路下跌,少有反弹,手上的茅台、平安和兴业其实跌得也不多,但股指期货加大了亏损,全年大亏大概27%或是28%。今年持仓其实没有太大的变化(除了中国平安自作聪明地做T做丢了一部分仓位),股指期货也没有在上涨中加一些。但由于运气不错,全年大赚84%。对于我这种持股分散,不追求暴利的人,基本上不可能暴赚。从2010年开始,10年内的收益率,分别是5%,-20%,25%,0%,79%,53%,22%,46%,-27%,84%,10年才赚了4倍多,其中前4年几乎颗粒无收。10年下来,复合收益率19%不到一点。在10年内上证指数和沪深300指数收跌,上证50指数小涨约20%的情况下有这个收益,还是比较满意的。
以下是排名前20名的项目。现金看起来不少,但主要是为股指期货准备的保证金。其中只有广发证券、兴业证券和浦发银行、中国太保、兴全合宜是今年才建仓的,其他今年基本一动不动。算下来一共持有49只股票,比几前年有所下降。手上亏损40%的股票,即使割了一些,仍有好几只。好在投机的时候是很清醒的,一般用不到0.5%的仓位小赌怡情(海天味业和爱尔眼科就是涨一倍以上后才占了1%左右的仓位)。这类股票就不挂了,免得误导别人。
自从20年前进入A股市场以来,水平有过两次比较大的进步,一次是2012年末。从那一年开始,几乎每一年都对市场信心满满,但经过今年的大赚,和市场较大的变化,反而对市场比较迷茫。
曾在某机构工作过几年,一项工作就是为一个母基金挑选子基金。不管是公募还是私募,我都把可复制的获取超额收益的能力当作核心。因为不管之前挖掘了多少牛股,都有可能只是一种运气。而这几年我恰恰是走了狗屎运,而不是自己选股能力突出。茅台最早是2011年或是2012年开始介入,一路跌一路买,这部分仓位一直持有到现在。虽然在下跌时我预计分在十九大之前突破500元一股,但没想到实际比这个价格还高了一倍。有了较大的浮盈后反而屁股坐得住,居然就一直没卖。去年10月跌停第二天还加了一点。
不买中国平安就是伪价投,2017年初多开了几个账户为了打新,其中沪市门票当然首选平安,没想到涨了近2倍。平安、格力这种股票的价值是非常明显的,前几年肯定是低估的,但市场就是如苍蝇逐臭一样喜欢追捧黑五类。
银行是我持续看好很多年了,但按我依赖的方法,应该首选华夏银行或是光大银行,而不是兴业(全年分别上涨6%,24%和39%),这一年下来,差别就不小,这不是运气是什么?
但是显然未来几年很难找到数年前估值又低,有核心竞争力的,又处于起涨点的茅台、平安。
3000点以下,对我来说是一定要加杠杆的,幸运的是今年基本上只持有IF,IC要么没有要么只有1手。而持有代表沪深300指数的IF,全年涨幅36%,比代表中证500指数的IC多了10个百分点。
做了这么多年股票,已经基本不相信各类砖家和神棍对市场的预测了。去年末曾根据上证指数季K线顶多就是5根的“规律”,和从估值的角度,预计今年会是一个丰收年。但5根季K阴和6根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估值低,也完全可以更低,或不创新低,但上涨的力量从哪来呢?所以对未来市场的预测没什么意义。一年到头研究宏观经济,各个产业,和具体的上市公司,我看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可能做的都是无用功。股市中,具体的股票,未来是涨是跌,幅度多大,起涨(跌)时间点,和起涨(跌)终止的时间点,这4个因素,几乎没有一个是可以预测的,更不用说4项全对了。以茅台来说,这样一只股票在过去10年内有至少2次40%以上的跌幅。尤其去年10月跌停那次,这市场怎么那么多神经病一样的交易者?所以2020年市场是涨是跌,是低估值的大盘股强于高估值的小盘股,还是相反,我是完全不知道。平安未来的业绩增长应该还是比较强劲的,茅台目前的估值是偏高的,要不要减仓我也吃不准。不靠预测做决策,因为预测是靠不住的。
虽然不能盲目相信对未来的预测,不过有几点想法,个人倒是比较有把握的:
一是A股市场未来几年仍是一个对投资人不友善的市场;二是要远离黑五类股,在幻想赚大钱之前先考虑回避各类风险,拿别人的钱玩的例外;三是根据历史行情极端位置的估值来称量风险与机会,是比较可靠的一种投资理念;四是个人仍准备在市场估值较低时通过股指期货加杠杆;五是集中度与风险成正比。如果茅台这种股票都能跌40%以上,就不要轻易重仓一只股票;六是打新收益会持续下降,因为新股涨幅会不断下降;七是尽管市场环境不好,但目前估值低,市场又有大量的傻瓜(要战胜他们很容易),则目前的机会要大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