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郎咸平对李嘉诚父子的前后表现反复

(2011-03-20 20:51:31)
标签:

郎咸平

李嘉诚

财经

分类: 转贴

    以下内容来自《郎咸平真相》一书,作者吴丁杰:

    我们先来看两篇文章。

    第一篇是郎教授批评小超人的。题目是《李泽楷的财务故事》,发表在《新财富》2001年第5期上。(参见图5)

   文章的主要意思是:“李泽楷直接从高度市场化的香港拿到64英亩的‘办公用地’;在这片地块上,住宅用地占了整个开发区70%以上,获取该土地的成本,是投资70亿港元建设基础配套设施,而这笔费用,由多家银行筹资垫付;保守地估计,该项目利润为93亿港元,而作为一笔绝好的无形资产,该项目更为其主人拓出资本市场辗转腾挪的空间,于是便衍生出不久后琼吞‘香港电讯’的故事。。。。。。”

   然而在美国纳斯达克股指一跌再跌的大背景下,目前这位连续叱商场两年的骄子正逐渐陷入内外交困之中:香港及美国媒体报道他并非‘斯坦福大学毕业生’,引爆了‘小超人’个人诚信危机;从前让‘小超人’备感骄傲的战利品‘香港电讯’,一年来业绩红灯高挂,情趣年帐面亏损达141亿港元,这是自1963年以来‘香港电讯’首次出现亏损。如此巨额亏损更为香港篮筹企业所罕见,加上‘电讯盈科’的老东家----英国大东电报局出售其所持股份,‘电讯盈科’股价在2001年4月6日跌至2.575港元,大幅缩水燎成以上,从而又引发了人们对李泽楷经营能力的质疑……”

 

    下面一篇是郎咸平最近在一次经理人会议上的演讲稿,表扬李氏父子的财技。

   “我认为内容以及横向互补方面做的比较好的公司是和记黄埔,我用两个指标向大家说明什么是和记黄埔。蓝色是地域,纵总是0、1、2、3。你会发现整个坡幅是趋向于3,到2003年是横跨世界五大洲。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梦想,我告诉各位要做到这一步是极其的艰难,不是靠拍脑袋能够做到的,为什么这么说?我把和记黄埔的七大行业包括电信、房地产、能源、基础设施以及金融、零售画成七条彩色的线,这是他利润成长线。大家可以看到七条彩色线成长率最差是-50%,最好是正200%。大家看到-50%就觉得很担心,但200%的成长率对你并不是好事,我并不是说100强是不好的意思,一个企业快速的成长一般都是失败的开始。我为什么这么说?当企业快速成长的时候,企业家开始会自鸣得意,开始写传记、拍电影,但你发现没有,企业发展壮大之后,你精力不够用,最主要就是能力不够用了。你现在成长这么快,你敢不敢在五点关手机?哪一个人敢?没有一个人敢。现在5亿的企业都不敢关手机,我不相信你哪有时间、能力、经历经营5000亿的公司?所以我一再说中国企业做不大,并不是说大家野心不够,而是目前阶段能力是最大的问题。任何一个伟大企业家都改变不了这个行业的本质,所以七大行业如此的波幅,给中信泰富是一样,给德隆也是一样,给通用电器也是一样。那该怎么办?你的行业,七大行业每一个都是-50%和200%的成长,你怎么敢在5点关手机、睡觉?每次我讲到这儿全场都是一片哑声。这时候才是真正考验企业家素质的时候,你到时候才会发现不容易玩转这个企业,当然今天不是上课,不点问题了。我自己想了两个问题,我这个人比较笨,一开始没有想出来,当然今天想出来了,不想出来今天也不敢在这里讲。我只能把企业家做过的事情做一下讲给企业家听。两年之内我没有想起来,结果在一个夜黑风高的晚上,我闲来无事,我就拿一个IBM的电脑把七个行业做一个平均,每一年做一个平均,我得出一个红色的协调,我惊讶的发现它资产组合以后成长率是-5%到20%。也就是和记黄埔的七大行业80%的机会利润是正成长,再正不会超过20%。有20%的机会是负增长,再负不会超过-5%,我今天把这家公司-5%到20%交给在座每一位手上,你会发现这家公司是自我成长、自我调整。你们每一个人都可以五点关手机了,但要做到这一步你七个行业就要互补,这是最难的。由于和记黄埔做到了,所以股东能赚多少钱呢?红色的线。大部分时间红色的线条是稳步上条,虽然小部分有下降趋势,但无所谓。这就是七大行业横向以及内容互补所创造出来的财富。可是问题出来了,你怎么整合七大行业,怎么让他们互补?我希望提出一个反思维。当然我问过他们,你是如何经营这个行业,他回答我相信是挺有意思,可以给在座各位做一个参考。当各位你们要做投资的时候怎么想问题的?是想我这个投资做下去能够赚多少钱,和记黄埔是另外一个想法,他说我做投资的时候,我首先要想到是我如果把它做垮了用哪一块来补它,这个就是互补嘛。今天我没有办法展开讲,但所有行业不管是在公司之间还是项目之间,还是项目理念,这一切都是互补造成的。这就是为什么和记黄埔能够创造稳定的现金流。你可以违反这个规律,你可以不按照经济规则办事,但是我清楚的告诉各位,目前一般困难的选择就摆在各位的面前,未来几年是在座各位经营非常艰难的几年,因为你们马上面临一个问题,你费劲千辛万苦降低成本的结果,你会发现成本降无可降,而且你发现每一个竞争对手都跟你一样的聪明,降无可降。所以成本都是一样的高,或者说是一样的低。因此你没有竞争优势,如果当你的主业不再有竞争优势的时候,企业家想想你干怎么办?当然我们讲一些大话,我们要看它的核心技术,我告诉各位短期是不可能的,而且现在利润都往核心技术转,比如手机核心技术微电子、集成电路,说是可以,但并不是那么容易,投资太大,技术含量太高,所以在一两年之内你发现成本降无可降,你竞争对手跟你遇到同样的压力的时候,你惟一的出路就是做产业整合,做产业整合有两个选择,第一个是向鸿海一样针对技术的缺陷进行整合,找一个技术能够互补的公司做整合,这个小规模的整合造成冲击是比较小一点儿,而且这种类型的整合通常比较容易成功,而且股票市场投资人会比较容易认同。如果想EMS想做汽车底盘、家电,如果如此跨度的话,你一定要精心设计,否则你没有成功的机会。怎么精心设计呢?有几大原则把握住。如果你不做鸿海类型的产业整合,你要记住下面这句话,要把投资拉开,速度要慢,而且越稳健越好。如果你不拉开投资像中信泰富一样,就很容易造成资金断裂,只要资金断裂,大家记住上帝不一定会给你第二次机会,所谓拉开投资,先做稳健的投资,这个是比较容易做到的,更难一个是什么呢?就是行业间的互补。目前行业间的互补做的最好的,我能够找到的案例就是美国通用电器以及和记黄埔,但做到这一步必须要精心设计。”

    前一文章,痛批李嘉诚父子操纵股市、经营能力有限,在被李嘉诚以数百万年薪聘为长江商学院教授后,又称颂李氏父子财技天下无双。前后表现天壤之别,判若两人。这都是因为钱的缘故。

    我们不难发现,郎咸平的批评,不是简单意义上批评。他的批评,是有着强烈个人动机:即先批评后进入,批评是为了引起人注意,是为了进入掠财。所以批评是幌子,是个前提步骤。

 

   

    

郎咸平的高房价低工资论根本是一派胡言    

郎咸平更像是个街头经济学家

郎咸平堕落到靠忽悠危机来混饭吃了       

   郎咸平本质上是个财经演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