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房地产房价物业税买房投资房产 |
分类: 房地产评论 |
中金公司
中金公司在4月23日发布的由白宏炜撰写的《对银监会房贷新政解读的评论》中提到如下数据与观点:
一、对二套房明确以房屋数量为认定原则,短期抑制投机需求力度更坚决:以前是只要购房者还清第一套房贷款,或者人均居住面积低于城市平均水平时再购买第二套住房,还是可以比照首次购房,而该次明确提出以房屋数量来作为认定是否为第二套住房的标准,监管部门对于房贷新政解读比以往更加严格,政策着眼于"居者有其屋"而非鼓励投资/投机,而银行层面,我们预计在经历1季度按揭贷款5227亿元放款后,在住房信贷方面也将开始逐步谨慎,因此,未来一段时间内对于投资、投机性需求的抑制都会比较明显。我们同时注意到,此次银监会表态是继国土部、住建部后,在一周内第三个部门出台的配套细则,就目前政策出台的力度以及密集程度来看,总体上原则是"从快从严",短期内抑制投机需求的力度和决心都很坚决,对于资本市场情绪扰动也会比较明显。
南京证券
南京证券在4月23日发布的由包晓霞撰写的《近期房地产政策总结分析:政策之巅,阵痛难免》中提到如下数据与观点:
表态上,我们只是看到比07年的首付比例提高了一成,但是我们认为此次政策的实际执行力度将强于07年,市场也不用对此持怀疑态度。
政策目的分析:我们认为对房地产的调控已经不再局限于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对民生问题的考量,房地产调控已经上升为稳定社会、稳定政局、提高政府公信力的层面。
对未来销量和房价的影响:(1)供给增加。一是本来09 年下半年新开工增加将逐步在10 年中期释放为新房供给;二是在供给的各个环节给予监控,拿了地不盖房的,要打压囤地,盖了房不卖的,要限制捂盘;三是土地供应会增加,如新农村建设将农村宅基地收储化零为整,限制低密度住宅用地审批,提高小户型住房比例等。(2)投资性需求减少。一是因为投资成本增加,二是因为房价预期下跌。(3)房价上涨速度减缓。中央要求地方建立稳定房价问责制,将促进调控政策有效执行。而在过去,正是因为对地方考核机制的扭曲才导致政策执行力度差,政策调控无效。但是我们认为房价出现大幅波动的可能性不大,只有房价上涨过快的地区,新开楼盘可能会出现一些下降。房价过快上涨和房价过度下跌都将影响社会稳定,最终将背离政策调控的目的。
对房地产投资的影响:(1)预期销售下滑,开发商将放缓投资力度,预计新开工面积增速会下降;(2)对投资端,09 年上半年下调项目资本金比例至20%-30%,目前这一政策未变,说明这次政策主要是遏制需求端,并不像07年那么为防止经济过热而打压投资。
对政策未来的预期:房产税、物业税早晚会出台,只是短期内难以全面推行,因此,按揭政策是目前最有效的调控手段,也将是政策调控的一种过渡。
此次房地产调控力度较大,如果房价上涨缓和,销量未出现明显萎缩,预计政策将告一段落,地产股将迎来反弹;如果政策未达到预期效果,对投资购房的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仍有上升空间,中期房地产股都缺乏投资机会
中投证券
中投证券在4月23日发布的由李少明撰写的《楼市调整才刚刚开始,不建议介入》中提到了如下的数据与观点:
一系列的收紧政策将引发一线城市房价涨幅过快的远郊和投资占比过大的二三线城市的投机客大量抛盘,开发商也将加速推盘,而市场的承接力有限,接下来楼市将出现价跌量缩的局面,行业毛利已见顶。
银监会正在调查制定的二套房认定标准可能将“以银行信贷记录为准”改为“以借款人实际持有房屋数量为准”,我们认为将有效控制楼市泡沫过度。
结论:严格认定二套房贷对遏制主要城市房价将立竿见影,中国主要城市的楼市调整才刚刚开始,主要城市“价跌量缩”很快将出现,预计2010
瑞银证券
瑞银证券在4月21日发布的由王震宇等人撰写的《中国房地产:中央放“狠话“地方终回应》中提到如下的数据与观点:
截止3月份由于先前出台政策如泥牛入海且房价也未因之下跌,终于促使国务院直接警告:“(各部委和地方政府)对稳定房价、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不力,影响社会发展和稳定的,要追究责任”;这或导致其他部委和直辖市政府群起响应中央政策并推出类似的紧缩措施;而且会加剧了政策“调控过猛”的风险。
日前住建部宣布:
本轮过猛的政策调控可能导致内地三大城市二手房价最多下跌20%,回到07年历史最高水平,但如果跌破这一水平——这种可能性更大——二三线城市的房价今年或仍会零星上涨。
随着房价下滑,NAV/EPS
渤海证券
渤海证券在4月25日发布的由周户撰写的《弱势均衡,建仓地产》中提到如下数据与观点:
4月商品房成交量将环比回落,政策压力提升。5、6月将处于政策观察期。随着推盘量回升以及受政策影响新开盘的推迟,5月份成交量有可能环比回升,但将出现区域分化。因此,我们认为5、6月存在反弹行情。若政策严格执行,10年住宅市场将处于弱势均衡,调低地产评级至中性。长期来看,看好土地环节具有竞争优势,土地资源或潜在土地资源充裕的开发商,同时,继续推荐具有政策优势和土地溢价独享和先发优势的一级土地开发商。
浙商证券
浙商证券在4月26日发布的由戴方撰写的《房地产行业2010年4月第4周周报》中提到如下数据与观点:
4 月17 日-4 月23 日,我们跟踪的15 个重点城市的总成交套数和成交面积分别为40796 套和418.41 万平方米,分别环比上升0.07%和下降1.77%,与之前一周基本持平。成交数据表明,一线城市与二线城市、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出现了明显的分化。作为“房价过快上涨地区”代名词的北京、上海和深圳3 个城市上周成交总体环比回落超3 成,而同期中西部的重点二线城市重庆、成都、武汉、长沙等4 个城市成交继续保持明显环比上升态势,总体幅度在2 成以上。当然,我们认为,随着以“国十条”为核心的新政的进一步深入,房地产市场成交量回调、萎缩将在5月份日益显现。
申银万国证券
申银万国证券在4月27日发布的由江征雁等人撰写的《房地产行业周报:新政效果初现,各地一手销售锐减》中提到如下数据与观点:
政策效果初步显现,跟踪主要城市中一手销售量大多环比大幅萎缩
受销售下降影响,三地销售率回落。-----三地整体销售率继在上两周继续攀升后。本周出现回落,同时三地的存量均出现小幅上升,其中北京增加8.3
持续跟踪楼盘中,整体销售下降,北京杭州去化速度明显减慢,广州销售率微降。北京新盘去化速度较前期20%左右明显下降为10%左右,深圳销售率继上周下降后大幅下落,去化速度深圳低于春节后水平。杭州和上海下降情况也非常明显,广州销售率则相对稳定。
估值和投资建议:市场将由关注政策负面转为对行业基本面调整幅度,预计股价调整后低位运行,行业无投资机会,维持中性评级。预计未来各地政府和部委将陆续对政策予以细化执行,包括房产税条例修改等文件出台的概率较大,政策将直接影响到行业未来调整幅度和持续的时间。整体来看,行业交易量大幅度萎缩已成必然,预计房价将会4
中银国际
中银国际在4月27日发布的由田世欣等人撰写的《房地产交易数据点评:调整如期而至》中提到如下数据与观点:
13
上周中银国际主要城市销售价格指数环比下跌1.1%至167.7,仍处于历史高位;其中一线城市分类指数下跌3.3%至171.0,但二三线城市分类指数上涨2.9%至162.4,续创新高。
中银国际主要城市可售存量指数上涨
七大城市新增可售面积环比下跌 23.3%,同期成交量也大幅回落,下跌50.1%,导致新增供应消化率从前周的131.8%急剧下滑至上周的85.7%。分城市看,深圳、武汉和南京等城市供应放量非常明显,而杭州和北京则出现了较大幅度的环比下降。
在中央力度空前的新一轮调控政策出台后,上周的成交量如我们预期出现了显著调整,其中一线城市和杭州、重庆等热点区域尤为明显,这与投资投机性需求在新政作用下大幅萎缩有关。新增供应尽管较前周有所下降,但仍接近年内次高,显示开发商欲赶在政策效应放大前集中推盘。随着政策的逐步落实,楼市将进入较长的观望调整期,成交量的大幅萎缩和价格的高位回落将不可避免。地产股经过近期的大幅调整后,估值水平已逐渐接近历史低谷,下行空间有限,但楼市的低迷和调控政策进一步出台和落实的风险使得板块中短期内难以得到市场资金的青睐。我们维持板块的中立评级,并建议投资者在调控效果未充分显现、后续政策手段明确前保持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