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小散”玩死一个“大庄”的故事
(2008-10-08 20:26:23)
标签:
股市股票 |
分类: 房产、股票、基金投资 |
本文为转贴,作者为人保资产管理公司保险与投资研究所的总经理王家春。王家春博客
话说有这么一个股市,其中只有一家上市公司QQ,总股本为10000股,大股东GM持有5001股非流通股,其余4999股为流通股。
A1-A3年,由于经济景气度不断上升,QQ公司的业绩呈加速上升趋势。A1年每股收益比上年上升10%达到0.33元,A2年每股收益上升20%达到0.40元,A3年每股收益上升30%达到0.52元。
在加速上升的经营业绩驱动下,QQ公司的股价从A1年底的4.95元(市盈率15倍),上升到A2年底的12元(市盈率为30倍),以及A3年底的31.2元(市盈率为60倍)。也就是说,从A1年底到A3年底,该公司股价累计上升6倍多。
此时,尽管股价已经上涨了6倍多,而且市盈率达到了60倍,但投资者还是充满信心----他们预期QQ公司的经营业绩能以30%的速度继续增长下去,这样一来,用不了几年市盈率将会下降到30倍和20倍。
可是,到了A4年初,国内外经济形势快速恶化,人们对QQ公司经营业绩的预期也大幅度下调。同时,大股东GM持有的股份临近解禁期。这时,有少数精明的投资者开始抛售股票、抢先出逃。由于在A3年底的时候几乎所有的人都已经把钱投进了股市,到了A4年初,买方力量已变得十分虚弱。因此,尽管只有少数人在抛售,股价还是出现了大幅度的下滑。
后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由乐观转为悲观,并加入抛售股票的行列,到A4年的9月份,该公司股价累计下跌了70%。
到了这个时候,原本盘算着解禁期一到就卖出手中股票的GM着急了。为了扭转股价颓势,他声称自己要买入市场上的股票。
他果然也这么做了。股价一边下跌他一边买入,最后出现了这样一种结果:市场上只剩下1股流通股,而此时GM手中的钱也用光了;同时,因为不断买入股票,GM已负债累累,连正常的生产经营都难以为继。
到了这个地步,GM如果把市场上剩下的那1股再收入囊中,QQ公司实际上就完全“私有化”、完全退市了。同时,前面说了,市场上只有QQ这一家上市公司,如果QQ公司一退市,股市也就关门了。还有,刚才说了,GM的钱早已用光,想买也买不动了。
于是,GM决定静观其变,等待市场出现转机。这一等,把持有剩下的最后1股的小散户TT给急坏了。可TT也发现,市场上根本就没有买盘。
又过了一些日子,TT终于失去了耐心,他决定“不玩”了----他要用跌停板“出货”。第一个跌停,没人要,第二个跌停,还是没人要(这里还是要提醒读者,GM已经不能再买了,他既不愿意让QQ退市,也没有钱了)。到了第三个跌停,有一个准备抄底的PP把那1股给吃掉了。
可是,PP买了那1股之后,等了很久也没有出现反弹。最后,他也急了,并且也采用与TT同样的方式杀跌出局。还算幸运,到第三个跌停板的时候,TT心动了,因为这时的股价比他卖出时便宜了一大截,而且他觉得“股市”该见大底了。
然而,不幸的是,TT把那1股买回之后,等了很久还是没有反弹。他最终绝望了,又连杀三个跌停。可这时,PP也学聪明了,他要等第六个跌停……
最终,TT和PP之间不断重演以上的剧目,一共杀了17个跌停。股价从大股东进场买股票时的9.54元下跌到1.59元。由于前面已经说明的原因,在整个杀跌过程中,大股东只能心如刀绞地观望,只能绝望地等待下一轮牛市的到来。
可是,事情没有那么简单,大股东为了进场买股票借了很多钱,经济形势下滑使其经营上又亏了很多钱。最终,在下一轮牛市尚未到来之前,他----破产了。
我编的故事到此结束了。时间仓促,编得不怎么“完美”,希望大家多提修改意见,也愿意听听朋友们的听后感,我尤其想知道朋友们对故事寓意的理解和我“创作”的本意(本意中有四层寓意)是否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