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沙黾农应到股市扫盲班补习

(2008-06-06 10:31:39)
标签:

股市

沙黾农

股票

分类: 房产、股票、基金投资

    今天沙黾农在其博客中讲到:永远不要指望低油价时代重现,油价只有两位数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首先,这是个根本的错误,油价不仅会破100美元/桶,而且会破70美元/桶,有心的网友可以记住我这句话。阿沙没有在1999年石油只有10美元/桶的时候预测目前能涨到130美元/桶,同样无法预测不会跌破100美元/桶。

 

    小沙又提到:今天是端午节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鸡肋行情不做也罢!在我看来,距离奥运会越来越近,以如此多输的局面迎接盛会只能说是中国证券市场的悲哀,证券管理层应该对没能较好地贯彻“十七大”提出的“想方设法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负主要责任!基金的“始终不作为”严重阻滞了中国基金业的发展,几乎使新基金的发行处于瘫痪状态!事实已经证明,基金“只讲钱不会讲政治”、而且“认钱不认人(不管什么领导说什么话)”,他们“所讲的钱”、“所认的钱”并不是“基金的市值”,而是他们无论亏赢都能获取的高额提成

 

    感觉小沙对中国股市不是一知半解的问题,而是需要去股市扫盲班恶补一下股市的基本常识。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他前不久提到刘元生长期持有万科的股票,赚了10多亿,以此案例,在他看来普遍人要成为百万、千万、亿万富公司并不是难事。但显然要长期投资,他说的今天是鸡肋行情,显然是以短线,而且是超短线的角度来考虑。股市要赚钱,唯有低买高卖,而阿沙不是这样的,在5000点的时候号召别人满仓过节,现在跌了两千点左右,又说是鸡肋行情,就是典型的高买低卖的思维。

 

按照阿沙的理解,要想让群众有财产性收入,证券管理层应该把股市搞上去。管理层的任务是监管,而不是既是监管者,又在市场中做市。阿沙的意思是不是证监会应该向财政部借款1万亿,所有股票一概买之,于是散户手中的股票全涨了,在高位抛出,然后股市下跌,结果是散户赚钱,证监会亏钱。是不是这个意思?

 

股市财富的增长,根本来源是上市公司业绩的增长,即使没有现金分红的增长,这部分利润仍属于股东所有,据《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中的内容,美国股市自二战后的近50年,上市公司利润增长55倍,股市涨了60倍。财产性收入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请阿沙搞清楚。

 

阿沙认为基金不作为不应该,谁告诉他基金不作为?他在基金公司有内幕消息?即使一家基金公司不作为,就表示中国的基金不作为?基金要怎么作为?象傻瓜一样买进,为市场的基金资金做嫁衣?迎接大小非的高价抛售?还是买入股票,把价格炒上去?另外基金必须保持至少5%的现金,部分基金至少要买进20%或少一些的债券,当有人赎回基金份额,使得基金的现金比例减少,基金就必须抛售股票,如果基金不这样做,就违反了基金合同。基金不是孙悟空,有72般变化,基金也不是千手观音,可以做很多事情。我看基金只讲钱,不讲政治才是好基金,基金不是共青团组织,不是青少年保护组织,也不是红十字会,基金就是帮投资者赚钱的。基金没有义务做股市的炮灰。基金的发行是因为基金不作为造成的?是不是基金投资者脑子简单到这个地步,只要基金公司声称自己将买进,就会有人买这家基金公司的基金?恐怕不但不会如此,聪明的投资者知道这种基金公司,知道在大势短期内无法走牛的时候要买进,不但不会买这家基金公司的基金份额,还会赎回。

 

最搞笑的是阿沙认为基金公司可以取得不论基金盈亏都能取得的高额提成。什么叫提成?我看不用去查字典,在我看来,在基金这个行业,不管是公募还是私募,提成都是在有盈利的情况下才出现,才有必要谈双方按比例的分配,亏损根本无所谓提成。显然阿沙的这句话是有语病的。至于“高额”,我看目前国内股票型基金1.5%的管理费并不高,基金也是没有任何分成的,基金在前两年的牛市行情中的管理费远远少于为投资者创造的收益。而香港的认购基金管理费总计要在5%,并且部分基金是收取盈利的15%作为补充管理费。

 

再看看阿沙62号提到的:

5、全部A股静态市盈率降至28
    假设全年都能保持一季度增长速度,我们用一季度净利润乘以四作为08年预测值,以流通股作为统计口径来考察各风格股票的市盈率。截至上周,全部A股市盈率已经降至28.75倍,与前一周的29.18倍相比,微降了1.48%

 

首先以去年年末的每股收益来衡量市盈率才是静态市盈率,而阿沙这种算法是动态市盈率。另外阿沙说以流通股来算市盈率不知是什么意思?据我所知,非流通股的股东照样会享受上市公司的利润。

 

不知阿沙有没有做过股票,业绩如何。这里引用一段《漫步华尔街》的“译者的话”:对于全世界的证券投资学教授而言,最担心学生提出的问题恐怕就是:“您这样博学睿智,自己的投资业绩一定很好吧?”根据我的个人经验,多数教授(包括我自己)面对这个问题通常不是面红耳赤就是王顾左右而言他。为什么《漫步华尔街》这本书如此畅销,就是因为作者既是经济领域的著名学者,还通过股票和基金赚了大钱,是亿万(美元)富翁。阿沙没有什么实战的业绩,居然在那里指点江山,判断的根本失误导致无数人亏损,居然面不改色心不跳。真是奇事。

 

看看巴菲特,什么时候每天对股市做一番评价?罗杰斯确实话说得多了一点,但人家有这个资格,人家37岁左右就是千万(美元)富翁了,对市场的把握准确率连巴菲特都佩服。我同样佩服,他在去年70美元的时候做空贝尔斯登,今年在其跌到2美元的时候平仓,怎么不让人佩服呢?

 

目前我在香港做的权证已经是13次全胜,无一亏损了,等我有100次的交易,有90次盈利,我就准备不做任何工作,完全以投资为业了。目前我在想,也许在我60岁前后,因为我对经济领域的种种判断较高的准确率,在那个时候,我的知名度会非常高,而越是这个时候,我一个月只讲一次对经济的判断。到时候,全世界无数投资者,各国央行行长、财政部部长,都伸长了脖子等我开口。当然,这只是梦想,我目前还有脸皮讲出来,说明还是有一点点信心的。

 

最后要说明一下,有人说我骂阿沙,其实不是这样的,我要是骂起人来,是一定要把祖宗18代骂个遍的,一定会非常低价。所以我一般正文中是不会骂人的,只能说是批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