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推荐年收益7%的无风险投资品种,到10月6日为止,收到近300封邮件。就到10月6日为止,以后的邮件一概删除。请网友们不要再发了。因为如果买得人太多,可能造成这个品种的价格波动。事实上我的29个大学同学(除了一个看到我那个文章)主动询问外,我都没有告知。同时不得不对大部分人表示歉意。我公布这个品种是希望中低收入的人,能有一个对抗物价上涨的压力,找到超过银行存款收益,又不适合承担风险的人,并且我希望这个收益往中西部流。所以我给新疆、湖北、安徽、山西、河北、云南、东北的网友发得比较多。对于不能说明自己在哪个城市和其他个人信息的,一般不予告知。有些情况说得比较详细,哪怕把我的名字说成“黄祖宾”、“王祖斌”的,也告之。做保安、下岗工人、普通工人,家在农村的,为父母投资的,也是我优先考虑的。有些邮件已发出,所有邮件,在下周内全部发出。其实有些网友已经知道是什么品种,还告诉了我,有些网友还推荐了更好的品种。如果这些品种好,或下次我发现了类似的品种,可能直接在文章中公布。
这个目前的收益其实超过8%一年,没有收到邮件的网友们,也不要失望,这样的投资品种长期存在,甚至以后的收益会更好,我可能会在以后陆续通知。实在不好意思拒绝信任我的广大网友们。
自从今年8月10日申请开立香港的股票账户以来,快两个月了,这里做一个简单的回忆,希望对打算投资港股的人有所帮助:
今年8月7日,中国共产党著名的八七会议80周年那一天晚上近12点,在网上搜索美女图片未果,就到某证券公司的香港子公司的网站上看看,发现有开通香港股票账户的在线申请,反正不收钱的,就申请一个。不料第二天就给我打电话,让我去办手续。于是在8月10日,带上我舍不得25元钱办新身份证而仍旧持有的旧身份证,信用卡的对账单(证明个人住址)跑到上海这家公司的一个营业处申请。其中要填个人财产,我得意洋洋地填上50万港元,发现负责开户的人露出轻蔑的表情。厚着脸皮填好表,落荒而逃。巧得很,出去就淋了一场大雨,真是好兆头。
本来说要一周之内审核并通知是否成功。11、12日是休息日。不料8月14日就收到邮件了,但白天收到的只是账号和密码,并未收到汇款的银行账号。急得不得了。晚上9点多钟又收到了银行账号的邮件。于是第二天,8月15日早上直接去银行,换了125000港元,汇到香港渣打银行的以我个人名义开的账户。汇款要收80元电报费,和千分之一的手续费,找给我7分钱零钱,一直没舍得扔,如果有网友有3分钱零钱的话,通知一下,我给他7分钱,最好当然是他给我3分钱。银行的人讲,一星期到账。于是第二天就10分钟刷新一次交易软件的内容,不料早上金额还是为O,中午就到账了。一看,被扣除了110元的费用,估计是渣打银行收的进账费用。赶紧下单买进。香港的证券公司和大陆大不一样,不提供免费的交易行情,最多只能看到15分钟前的行情,有的要延迟30分钟。所以只能在中午收盘后,下午开盘前,根据上午的收盘价下单买入。因为美国房奴还不起贷款,导致美国股市大跌,而香港股市一般是看美国股市脸色,就跟着大跌,到8月16日那天,香港恒生指数已经从约23500点跌到20500点。我把125000港元中的一半,分别以26.15和5.88、7.1港元的水平,买入招商银行、中国国航,中国石化1000、4000、2000股。而大陆当时招商银行是35元,中国国航和中石化是15元左右。算了一下,相同数量的股票,我在香港买,只化了一半的成本。
香港的股票一手各有不同,不象大陆统一是100股,招商银行、中国国航和中国石化,分别是500、2000、2000股为一手,大多股票是2000股为一手,就是最少一次要买2000股。并且交易拥金至少要收100港元。
于是把MSN上的签名改为“趁大跌买入香港股票,从香港人那里奋勇抢钱”。
第二天,就是8月17日,香港股市继续大跌,早上又跌去近600点,于是中午休市时,以9.6
和24.1的价位上挂单,买入中国石油2000股,招商银行1500股。下午有事出去闲逛去了。晚上回到家,发现我的运气比较好,成交价分别是9.4和
23.7港元。而且下午恒生指数曾大跌到19400以下,大跌1300点左右,这种让人受不了的时候我却不在,而收盘时却只跌了160点左右。
现在回忆起来,这两天的买入运气非常好,银行很配合,第二天就到账,正好因为次级贷危机让香港股市大跌,给我制造了入市的好时机,美国股市反弹,香港股市自然也大涨,有趣的是,在我这次买入后第二天,或是第三天,就有消息,国内在天津要试点港股直通车。到现在,已经涨了七八千点了。
后来考虑到A股价格太高,决定完全撤出,并把当时仅存的A股,即5100股招商银行全部转为持有H股招行。于是再次汇款75000港元,这次到账非常晚,好象是四天才到账,正好这几天招商银行涨了不少,不得不在29.15港元的价位买入2500股。因为银行办理慢了几天,多付出近3000港元的成本。
第三次又汇了10万港元,速度同样比较慢,一星期才到账。所以说我第一次买入真是交了狗屎运了,运气太好了。第三次汇入的现金,一直没有入市买入股票,主要是我判断美国资级贷危机只是刚开始,远未结束,届时香港股市会因此大跌。
香港股市和A股有较大的不同。国内的各种股票的信息是比较多的,又有各种分析评论,但是香港这方面的信息很难找,公司的财务报表都找不到,一些投资银行的评级,一般只是几句话,详细的资料是没有的。估计如果出钱就可以买到,我这种小户人家是没有这个预算的。一开始甚至股票的代码是多少都不知道在哪里找,也找不到看哪怕是延时15分钟行情的软件。现在发现一个叫“华财网”的,及新良网香港站的“财经”频道,可以找到一些资料。“同花顺”软件有一个版本,可以看到延时15分钟的交易行情。所以我重点考虑同时在A股上市的股票,招行、中石化、中国国航就是如此,特别是招行和国航是我曾经买入,有过相当多的资料搜索与阅读的。而中石化,只是因为它的价格只有国内的一半不到,同时看《理财教室》时,听张昕帆建议出租车司机买股票,并且在20年后可能因赚的钱太多而哭,哭何时能数完这么多的钱,推荐的股票就是中石化。中石油是因为马上要发A股了,考虑到中国平安、中国人寿等都是公布发行A股的消息,H股就大涨的情形,投机一下。后来中石油公布了消息,果然涨了不少。
这四只股票除中石油近期准备抛售外,其他三只准备长期持有,没有卖出的计划。
投行评级的大相径庭。在买入的时候,参考了一些国际投行对这些股票的评级,也是挺有意思的。现在因为网址更新,有些资料找不到了。大概记得,关于中石化,有投行评级是抛售,目标价是5港元,而另一个却认定它能涨到10港元。相差一倍,到底听谁的?而国航,有个投行说它今年的业绩是因为人民币升值和因为持有17%的国泰航空的股票带来大量分红导致业绩大涨,是不可持续的,应该跌到4港元,而另一个投行却说它可以涨到8港元。更有一个投行在5.1港元的价位,抛售了上千万股。不知面对现在超过10港元的市价,他们有何感想。好在我现在看一些机构的评级或是个人的评论,我首先想这是在胡扯,事实上股票这个领域,100个人,99个就是在胡扯。真要是有水平的话,根本懒得发表评论。什么时候巴菲特出过自传,或是炒作自己?什么时候巴菲特在《华尔街日报》上发表对数十个股票的评级?越是一些二把刀水平的人,却能对超过100只股票发表意见。当然,这些人的水平肯定比一般非专业的人强,在猪圈里呆久了,长不出猪毛,也有猪的味道了。而且一家公司的业绩和股价预测,真是非常难的。象招行,在它公布半年报以后,看了近十家投行对它的评级,就比较接近,在28-35港元之间,基本都在30港元。要投资的话,要么买基金,要想买股票,就要建立在研究和了解基础之上的自己决策。
新股认购。我去开了户,于是带动了我以前的同事和现在的同事共5人一起去开户,其中有人就带回信息,说可以认购新股,比较赚钱。我就鬼迷心窍,办起来。一开始相当长一段时间没有新股发行。后来有一只大成糖业上市。在网上搜索了半天,才得到一点点资料介绍。认购新股可以向证券公司借钱,比如我有10万,可以借90万,共100万认购,利率一般在6%,算下来,90万一天的利息是150元。但是证券公司提供的出借资金是有限的,申请晚了就没有了。我申请过四五次,没有一次成功,估计是下手晚了。A股认购新股是不发生费用的,无非是损失一些利息。而我开户的这家公司,现金认购要收50港元的手续费,融资认购则收到100港元。考虑到抛售至少100港元的佣金,虽然成功率比大陆高上百倍,要赚钱也不易。认购的大成糖业是50倍的超额认购,我现金认购25手,居然也中了一手,2000股,每股2.04元。香港有一个“暗盘”,在上市前一天的报价比发行价高出一成。不知这个暗盘是什么意思,是非正式的买卖双方的报价,还是先报价,在开市后以双方的报价成交。心想以这个价格,差不多可以赚250港元,也不错。上市交易第一天,最高到过2.5港元,因为不能看到实时行情,当我发现这个价位的时候,已经是15分钟前的事了,没有抛出。收盘却只有2.17港元。后来持续下跌,最低到了1.84港元。跌破发行价一成。在国庆期间,这只股票曾一天大涨17%,到达2.4,但在老家不能看行情。这只股票的市盈率只有10倍(A股这种市盈率的股票哪找去),反正只有4000多元的成本,长期投资也不是不可以。让我比较后悔的是,我当时面临恒鼎实业和大成糖业的选择,可以认购其中一只,而恒鼎实业上市第一天就涨了七成。选错了。新股的中签率也让人一头雾水。比如最近上市的中国淀粉,138倍的超额认购,1手的中签率是10%,要35手才能稳中一手。恒鼎实业是669倍超额认购,一手中签率是8%,要30手才能稳获一手。大成糖业是57倍超额认购,一手中签率是8%,认购25手稳获一手。这三组数据我实在是搞不懂超额认购倍数、一手中签率和中一手需要的认购倍数之间的关系。大成糖业出师不利,我又认购了金山软件,对这个公司多少有占感情,我现在做律师,最感兴趣的是投资,其实我本科时是学IT的,编程水平不行,的不到工作才去银行的。也不知我现金认购25手,能不能中一手。
国庆期间,H股招行曾冲到37港元,盈利曾冲上9万港元,现在仍有7万港元,主要还是运气好。男的聪明,女的漂亮,人运气好,其实真不是什么好事情。不过在股市暴跌后适量买入,不失为盈利的办法之一,关键是有这个耐心等待暴跌。
在我蛊惑之下,我有两个同事,一个朋友,一个网友,买入招行和中石化,赚得不是很多,也有20%左右,比较高兴。不过这种事情以后我尽量少做。特别是现在,港股短期的风险已经比较大了。不建议任何人在这个时候入市,除非是认购新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