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我讲过,巴菲特什么时候退出市场?是一个真正的大牛市开始不久后退出的。美国的那次大牛市是在1969-1973年,整整一个牛市,巴菲特几乎都离开了,但这并没有影响他发财。而且是发大财。
我们为什么在牛市里还能保持一个比较正确的判断?是因为在B股开放后,也就是2001年6
月政府允许内地居民可以参与B股投资之前的两个月内,市场疯狂后我们就退出了。那一次退出令我印象深刻,我也相信了以前不甚了解的价值投资理论。从那之后,我们的步伐就合上了市场的节奏。
退出之后,我们再次回到我们已熟悉的香港股市,当时香港市场上的许多股票都跌到了非常便宜的价格区间,这给了我们机会。在这么多次崩溃中,我们的信心并没有丧失,反而越做越有自信,而我们的路也越来越像巴菲特一样规规矩矩了。
回溯过去,我们走过的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中间也有很多投机的色彩,也做了很多错误的事情。但在整体仓位上没有犯致命的错误,这才使我们生存了下来,并且有机会领悟到真正的投资之道。
当年2000年时,等中国证券市场想开夜市的时候,美国已经有了。2001年年初我正好在美国,住在一个朋友家里,我不太懂英文,所以就到超市买中文报纸,发现整版整版都在谈论股票。我朋友家在加州,因为美国东西部时差的原因,他是每天加早班(天还没亮,相当于夜市了),凌晨6点多就在电脑前看行情了。因为有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的前车之鉴,我感觉到狂热的美国股市离顶不远了,这是重要的直观因素,我感觉中国的股市一直在跟随美国股市,行情自然要慢一点。其后美国等国际市场的下跌调整是十分充分的,中国一直没有调整充分,又有涨跌停板制度,所以熊市持续的时间反而人为地加长了。
这也告诉我们,不要去谈论什么定价权,现在的证券市场应该唯美国市场马首是瞻。这不是什么志气不志气的问题,而是市值、实力的问题,看看太阳、地球和月亮谁围绕谁转就知道了。如果美国股市都不行了,中国自然会跟着下来。
另外,当时内地的股市确实高到了一个非理性的地步,平均市盈率都有60多倍了,从理性的角度来看,它迟早要走一条类似日本股市的道路——理性的回归。
鉴于美国股市到顶和市盈率过高,我们判断前景不妙,就退出了。然后我们进入了比较熟悉的香港股票市场,但当时香港股市也没有调整到位,所以后来也调下来了一点,直到2003年下半年香港股市才起来。当然,我们与巴菲特相比还是有相当差距的,他可以做到一段时间完全退出定价偏贵的市场,我们还远远没有达到这个境界。
1997年我们刚去香港市场的时候,我们是抱着炒一把的态度。尽管已经很小心了,而且还是选择了高速公路股,又是打新股,结果还是损了手。我们选择的是成渝高速,算上发行佣金是一块五毛多、不到一块六。发行第一天,它从发行价跌到一块以下。当时给我们的感觉是不可思议,要是在内地股市,绝对股价这么便宜的股票上市第一天应该是涨到天上去了,怎么可能一天内就跌到一块钱以下?如果说进入市场要交学费的话,这就是学费,因为我们对这个市场还没有理解,抱着内地股市的炒作思想贸然就进去了。结果第一次出去就遇到了亚洲金融风暴,那种跌法终身难忘。
好在当时运气不错,因为不会炒股票的人输了往往就熬。1998年3月的一次强劲反弹中,它回到了一块四毛多,我们果断把它出清。现在回头看看,如果当时你买了一只垃圾股的话,那就惨了,用香港的话来说,可能就永远回不了家乡了。顺便说一句,成渝高速的股价现在还在一块三港币左右。
那是我们第一次去香港市场投资,之后我们也赶上了香港2000年的科技股炒作,当时的中移动、联想等大市值股票都涨了10倍左右。科技股的市盈率很高,市场极其疯狂,我们这次的成绩比上次要好得多,赚了钱。
2003年再回去的时候,我们感到不能再随便炒了,风险非常高,要踏踏实实以做实业的心态投资做股票。因为像盈动这只全香港人都在买的股票也会从二十多块跌到一块多,还有什么不能跌的。
找寻和踏上朴实的价值投资之路的过程非常漫长,当中的喜怒哀乐现在回想起来还是很有感触。
我们现在就是选择非常优秀的公司,用一句不太恰当的话说,就是闭着眼睛都可以买的股票。闭着眼睛能够把事情想得比较清楚,会想到它的风险在哪里,有没有倒闭的风险。这是投资的关键一步,我们后来选择的几只股票从目前看来至少20年之内不会倒闭。在这以后,我们没有参与过多股票的投资,也就投资了几只股票,这与巴菲特集中持有的理念不谋而合。
这时我们对什么是价值投资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了,不再追求很短时间的增长,而是追求能够闭着眼睛持有十年二十年的股票,所谓时间越做越长,胆子越做越小了。现在内地有些上市公司有很多故事,但因为闭着眼睛想想可能这家公司五年以后都不一定存在了,所以也就没有参与。
每个人做投资最重要的是要理解股价往上走的根本动因是什么?对此我们现在理解得比较深刻了。一只股票,根据什么判断它能从一块钱涨到两块、三块甚至十块钱?我们就是看一条,看它五年甚至十年的盈利跟现在相比,有没有上涨的空间,比如一只股票现在一年赚一千万,那么要判断它五年十年后有没有赚五千万甚至上亿的能力。在股本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未来五到十年每股盈利是不是比现在大得多是判断一家公司能不能长期持有的标准,而能不能判断一只股票未来五到十年盈利大幅增长是看一个投资者是否优秀的标准。看看内地股市中的中集、赤湾、茅台等股票,每股的盈利是不是比五到十年前翻了5到10倍,就可以知道判断股票长期涨跌实在是需要远见的。
我现在只敢讲买一只股票未来两三年输不了,不敢预测两三年涨五到十倍这样的好事。我问有些投资者,是否知道他们买的股票为什么上涨,为什么敢持有它几年。很多人实际上根本弄不清楚,所以有的人会输得很惨。刚才我说过新手往往输了就熬,实际上只有刚刚我说的那类股票能熬,否则的话,熬到后来就什么都没有了。我们经常劝一些投资者不要熬,但他们有的说我买在高位,一定要等它回来再抛掉,这样想真的会血本无归。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