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的局限 (看《自由坠落》)

(2013-12-04 13:36:15)
分类: 影音
        看了部德国片《自由坠落》。相比流行于国内的美国好莱坞永远的英雄拯救世界,德国电影主题还丰富点,至少《浪潮》、《窃听风云》(德国秘密警察那部,不是港片)这些,都是公认有水准的电影。
        《自由坠落》中,警察直男被掰弯后痛苦不堪,终于深切体会到大众对小众的歧视。这种不理解来自生养自己的父母,也来自平时融洽相处的同事,强烈的隔膜居然只因一个概念。
        看到电影结束前男主茫然无措地开车奔在街上,我不禁恶趣味地笑出声来:是的,人类就是这么局限(我激愤地将其称之为蠢),因无法理解世界的复杂,对所有超出了个人经验范畴的事物,均持打击态度。我觉得,将这样的行为称之为局限是礼貌而克制的。
        从来如此。
        据说我们就是这么活过来的。当人类初现,在我们眼里,这世界一片混沌,是靠一步步定义时间、空间、物种、公理,才逐步构建了心中的秩序和安全感。
        这世界上的一切概念、价值都是我们创造的。你会不会觉得,对于你我认为的合理还真不必太认真,因为我们毕竟还不知道这世界的边界到底在哪里。
        我搜了下导演,德国导演斯蒂芬·拉坎特,是个七零后。《自由坠落》入围了第63届柏林电影节“德国视角”单元。关于导演的信息只查到这么多。
        王小波写过剧本《东宫 西宫》,大约在二十年前,也是个警察直男被掰弯的故事。忍不住和这部比较了下,我觉得德国导演在故事视角方面更宽广,对人的局限也表达得比较好——警察还是那个警察,对同事友善,训练刻苦,对父母依旧很爱,但是他妈很失望:“我们可没想把你养成这个样子。”男主某同事,动手狠狠揍了男主一顿,只因他居然也是个玻璃,觉得和他同工作着实被冒犯。
        这些是小波笔下《东宫 西宫》里没有的。大约二十年前的中国时代背景里,所有同志恋人都不得不严守秘密,否则不被“处死”也差不多要“家毁人亡”。小波剧本里那俩小恋人就跟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似的,啥社会关系都没显露。
        当然还有同妻戏份。
        《自由坠落》里面给了“同妻”蛮多戏,毕竟她是男友新爱情的直接受害人。反而是他们两个之间的挣扎和痛苦看起来最正常且正常。 
        在豆瓣影评里看到一句话,觉得写挺好的:“因为,我们生来不同,总有一天你会跑出人群,坚毅而孤独。”
        我想说的是,人类应不断拓宽边界感,最低,要自知有限,并因此不伤害和自己不同的人。否则,实在是个,电影里那话怎么说来着?对,孬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一点小感慨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