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写稿——从独克宗将收“维护费”看本土居民的集体失声

(2012-01-31 17:04:22)
标签:

古城

独克宗

维护费

本土居民

集体失声

古城保护

人类

心灵愉悦

云南网

杂谈

分类: 尝试

从独克宗将收“维护费”看本土居民的集体失声

萃萃

 

1月31日云南网消息:云南省独克宗古城拟向游客收取古城维护费,每人次30元。据悉,此费将用于偿还古城道路、供排水、电力通信、消防、照明亮化、广场等基础设施改造所花款项,目前此提案正在公开征求意见中。

独克宗古城是迪庆州建塘镇最早酝酿旅行者欢聚气氛的独特所在。我第一次出现在那里是2005年,正值秋末冬初,古城里游客不多,更多的是世居于此的本土藏民。傍晚,寒风凛冽的小广场上,众人热烈起舞,我也混迹其中。随后,和刚结识的几个店家、游客、居民同围在气势非凡的藏式民居火炉旁,闲聊、歌唱……彼时的新城,寂寥空洞,以至当时的州长大人也要在古城的酒吧里待客。提起独克宗,在小小的建塘,名头甚是响亮。

大概是因为那次的古城记忆太过美好,以后连续数载,年度旅行必去香格里拉。不管主题是疯狂热烈的户外活动,还是休闲放松的朋友相聚,其中几天定然安排在独克宗:一起喝喝咖啡,晒晒太阳,聊聊八卦,吃吃藏餐。尽管它越来越和中国其他古城、古镇产生趋同性,我们依旧宠爱它,因为它的最初是如此不同。

关于古城的未来发展,各地都喜欢学习丽江,收保护费,美其名曰“以城养城”。以我一介旅行者的眼光来看,滇西北最最失败的古城保护案例,就是丽江——那座曾经的茶马古道重镇,现今除了剩钱,还剩下什么?大研古镇里还有多少本土居民居住其中?一个失去了本土居民、本土生活,到处充斥着外地资本、外地商家、以买卖而非生活为主要内容的地块,至多是商业运作的成功案例,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讲,都不能叫做“成功地”保护了古城。

或许,他们口中的古城和我们心中的古城完全是两个概念:前者是一堆砖瓦,后者是一个有温情、有生命的所在。

就如同现今独克宗古城管理委员要向游客收取维护费的陈辞:“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建筑的恢复性建设”、“公共设施的维护和保养”,我看到的依旧是冰冷砖瓦,没有任何人类温情。请问,在这个收钱加建设的计划中,作为古城核心价值的本土居民,他们的声音在哪里?他们的未来又被规划在何等位置?

早在1967年,英国已经颁发《城市文明法》,规定要保护“有特殊建筑艺术和历史特征”的地区,最耐人寻味的是这部法律的名称直译为:“有关市民舒适,愉悦的法律。”也就是说,保护历史街区,保护历史环境,是为了让人类追寻美好的心灵得到保护。

这正是本文要与各位读者探讨的:一座真正有人文有历史的古城,它必定能使本土居民感到愉悦,使到访者感到愉悦。这也是人类不断出发、不断旅行的原始动力。因此,保护古城的主要力量,从来不该是什么管委会,而是每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本土居民自己,是每一个选择来此生活的新古城人。让人无法理解的是,各种该如何保护古城的探讨与提案中,最该表达意见和建议的居民们,被集体失声了。

试想,一旦独克宗被名正言顺地收取“维护费”,就意味着它已经成为一个要交门票的景区。游客既然买票进入景区,就意味着游客要消费这里!有谁愿意自己的家园被消费?我们去一个村庄做客是不需要付费的,付出的是一个到访者应有的礼貌:看到藏族阿妈在阳光下打瞌睡,众人会轻轻走过,不去打搅她。

至于具有政府职能的独克宗古城管委会,能做的事情实在太多,比如说让居住古城内的居民们发挥出他们应有的力量,为彰显家园独有之美尽一份心力。显然,让居民说话比画地为牢收取保护费,更能体现政府部门的能力和智慧。

至于这个目标的实现要不要使用金钱?7年前的独克宗让人无法忘怀,游客范儿的我并不觉得它多需要一大笔钱来重新建设。

古朴与格调,永远无法用钱买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