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禅宗是吸收中国文化精华的大乘——读《禅宗与道家》第三章

(2011-09-17 11:07:16)
标签:

释迦牟尼

禅宗

禅定

佛教

禅学

文化

分类: 阅读

禅宗是吸收中国文化精华的大乘——读《禅宗与道家》第三章

 

第三章是本书的精华部分,解答什么是佛教中禅宗。

 

有几点疑惑得到疏解:

第一,我们通常见到的寺院中的静坐参禅,只是通道,并不是禅宗之目的。也就是说,禅宗的修行需要经过小乘修行方法中的“禅定”,一种技术上修炼心性、内观自己的方法。把方法当目的,不可取。

第二,言语上的机锋,不是“禅”。佛学的最终目的,着重在修证方面,既有修行又有证明,并不是以学术思想为究竟。禅宗的机锋,是禅师们启发学人智慧与思考的办法,说白了也属于技术范畴,目的还是在于考核学习者的见地与实证的功夫,引起学习者的怀疑,起到自参自悟自肯的作用。

也正是由于后人过于爱好机锋(往往是因为并没有什么思想和见地,只能耍些言语上的花腔),使得学禅走入歧途,甚至直接妨碍了禅宗慧命的延续。

 

通过这段时间的阅读,目前考虑把禅宗的“禅”,理解为人生修为的过程和目的:向往智慧,一心求证,通过向外学习知识,向内修炼精神两种方法,使见地与功夫并举,以达到成圣成佛的自我追求,用自在洒脱的强大之心,做勇敢助人救人的大慈悲行径。

 

下面把南怀瑾关于禅和禅宗的见地摘录些,和有兴趣的朋友分享。后面括号里的东东,是我个人的理解和补充。

“禅宗,是释迦牟尼佛教的心法,与中国文化精神结合,形成中国佛教,融化古印度佛教哲学最精粹的宗派。”(禅宗是中国化的佛教宗派,学禅要经过学习国学的路。)

“在佛学中,‘禅定’是大小乘共通行持修证的方法,‘禅定’的原名为‘禅那’,又有中文的翻译为‘静虑’,后来取用‘禅’的梵文原音,加上一个意译的‘定’字,便成为中国佛学惯用的‘禅定’。”(技术方法“禅定”的由来,表示得到思虑与安定的意思,这个“禅定”的“禅”和禅宗的“禅”,两码事儿,后者比前者丰富得多。)

“禅宗,虽然不离于禅定的修正,但并不就是禅定,所以又名心宗,或班若宗。心宗,是指禅宗为传佛教的心法,般若是指唐代以后的禅宗,注重般若(智慧)经,与求证智慧的解脱。”(由此可略窥禅宗在修行上注重哪些方面。)

“并不是注重机锋转语的口头禅,禅宗不离禅定修证的功夫,以期达到明心见性成圣成佛的极果。”(明心见性是目的,禅定是通道之一。)

“总之,机锋是宗师们的方便说法,是一种机会教育的教授法,并不是禅的宗旨和目的,这是因时、因地、因人而变的活用法门,并非究竟的道理,如有学禅的人,转以机锋转语为事,那就是错把鸡毛当令箭的笑话了。”(学问就是学问,学不了学问的,只好瞎搞野狐禅。)

“禅宗固然是中国佛教的中国佛学的特色,但从释迦牟尼所创立的整个佛学体系而言,它的基本宗旨,与最高的目的,并非因与中国文化融会以后,就根本推翻了释迦佛教的主旨,只是在教授法的方式,与表达最高真谛的言辞与方法,产生一种中国文化特出的姿态,而且渗合借用儒、道两家学术思想的名言和作风而已。(这也是为何佛教可进入中国,并留存中国,还得以发展的原因,它是经过中国本土儒道文化检验的。另外,禅宗依旧属于大乘体系,是吸收了中国文化精华的大乘。)

“禅宗的中心,虽然不是禅定,但仍然不离以禅定修行求证的方法为基础。禅宗的目的,虽然不是着重离尘遁世,逃避生死的小乘隐退,但仍然不离升华生死,要求心的出世自在,而作入世救众生的行径。”(禅宗是大乘。修持禅定的功夫和见性悟道的见地都很重要。修行目的是为了入世救众生。修行的过程是为了让自己更强大,更有能力。)

“因此研究禅学,若不全面了解佛学大小乘的学理,遍览经、律、论三藏的经典,明白中国各宗佛学的大义,以及不通佛教修行求证定慧的方法与功夫,只取禅宗的机趣而言,必然不能触及其中心的宗旨与道果,至少,会落在愈走愈偏,愈学愈仄的情况。”(明心见性的基础是学识。)

“尤其自中唐到宋、明、清的禅学,更进一步与中国文学结了不解之缘,随处与诗、词、歌、赋等文学会流,倘使从纯粹的白话国语文学入手,恐怕难极了解其究竟。况且以中国文学发展史而言,自魏晋六朝以后,唐诗、宋词、元曲、明小说、清韵联,无一不与禅境有息息相关之妙,所以要全面了解禅学的精神,必须对佛学与中国文学,具有相当的基本修养。”(学习禅学必要学习国学。另外,也可看出禅宗在中国知识分子阶层中曾经的流行程度,毕竟,他们都是心向学问之人。不过,这恐怕也是禅宗在近现代走向衰败的原因:门槛高固然是原因,剑走偏锋,把过程当目的也是原因,清朝为巩固边疆,推崇黄教也是原因,还有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知识分子的沦落。清后之国家状况自不必说,再到新中国成立,寺院禅林关闭破除自不在话下,连西藏的那个谁,后来在北京住着,第十,不是也得还俗娶妻。扔掉自己精魂的国度,最精粹的学问自然传习无继。试问,国中目前可有卓越的禅宗大师?不过,这也正是我辈心存向学之心的动力,想了解自己为什么是自己,想做个真正的中国人。)

 

最后分享点儿南怀瑾对宗教的理解:

“因为我认为宗教信仰尽管不同,每一宗教教义的深浅是非,尽管有问题,但是真正够得上称为宗教的基本立足点,都是劝人为善,都是想挽救世道人心的劫难,这个是几大宗教共同具有的善事,用不着因为最后与最高宗教哲学的异同,而争执到势同冰炭。那是人文文化过去的错误,是人类心理思想的弱点与耻辱,更不是中华民族,中国文化的精神,希望大家多多注意与珍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