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写稿——上海世博会英国馆为我们带来了什么

(2010-05-04 21:32:09)
标签:

上海世博会

英国人

英国馆

城市居民

更美好

杂谈

分类: 尝试

(写得有点慢呐,都没看着新《三国》)

 

上海世博会英国馆为我们带来了什么

调兵山

 

昨日,来自《长江日报》的消息说,上海世博会开幕以来,曾倍受期待的英国馆没能俘获中国游客的“芳心”。很多游客对英国人搞出的“种子圣殿”、“城市公园”和“城市绿化走廊”表示出“看不懂”和“不值得”的失望情绪。对此,英国馆新闻发言人专门进行回应,说他们展示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理念,需要细细体会。

此新闻引起了一众网民的关注。笔者浏览了一下网民发言,发现大家发出了两种截然相反的声音:一种说,英国人舍不得真金白银,净搞些虚空概念,故作深沉,活该被喝倒彩;一种说,部分观众居然认为举凡展览就是展示与歌颂伟大成就,并不会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方面去理解与众不同的展览,应该进行必要反思。

笔者虽未能亲临上海世博会英国馆,仅从相关报道和网民们对此事的关注度竟对英国馆产生了强烈好奇:地球上哪些植物已经濒临灭绝?是什么原因让它们不能继续存在?未来真有可能出现吃掉自己变成石油的绿草吗?能吸噪音的蘑菇可以做成下酒菜吗?如果有人刚巧在坡地上小憩,就去和他(她)聊聊天:“嘿,你从哪儿来?你们城市最美的景致是什么?你想在什么样的地方生活……”在笔者的评价体系里,优质的人类成果展示不应只展出新奇精进的物化之作,更应凸显办展者在某些方面的深度思考,进而引发看展者的思考,这才是高级别的互动。

以本届世博会的主题为例,“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究竟怎样的生活才是更美好?砍掉维系水土与大气安全的大树,做成一次性筷子、一次性纸杯给城市居民使用,能算是更美好吗?填埋被称作“地球之肺”的湿地、湖泊,盖起高档别墅给城市居民居住,能算是更美好吗?大量种植橡胶取代原生热带雨林,生产出更耐磨的轮胎,让城市居民一方面有数不胜数的汽车选择,一方面承受原生物种消亡带来的自然环境恶变,能算是更美好吗?

从本届世博会英国馆的展示和其新闻发言人的特别说明来看,该馆似乎想展出一种未来的人类城市生活,一种自然界与人和谐共处的场景。当然,很多人觉得这样的展示实在是没啥激情,笔者也完全能理解他们彼时彼地的心情:在炎炎烈日下排队等待了好几个小时,耗尽了所有的耐心,任什么人都不能对如此朴素的展示感到满意。

上海世博会总计一百多个展馆,展示的是全世界各国在科技、产业、文化方面的最新成就,作为一个充满期待的看展者,很多人会选择尽可能多地到不同国家的展馆感受不一样的风情。不过,人类智力所能达到的高度并不能取代人类一直以来都引以为傲的反思能力——当我们穿梭在林林总总的科技成果之中,为后工业时代技术革命给普通人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而振奋鼓舞之际,也请问一问自己的内心:我,究竟需要一种怎样的生活?我,究竟需要一个怎样的城市?

笔者心中有一个美好的城市,在此愿与诸位分享:它是一个安全的城市,我们的孩子清晨愉快地背着书包上学去,傍晚平安回到家里。它是一个有尊严的城市,每个市民都居有其屋,任何人再不住在公厕里。它是一个有诚信的城市,流血流汗的民工每月按时拿到工钱,在外就餐的民众不会吃到地沟油。它是一个温暖方便的城市,大叔大婶自家种出的水果能任意拿到街上买卖,不用担心被什么人以城市美化之由砸掉摊子。它是一个宽容的城市,网友们能在论坛上畅所欲言,不被抓捕。

这样的一座城市,需要因由全新的人类科技成果才能获得吗?

1851年,英国伦敦举行了全世界第一场世界博览会,展现了当时英国人傲视全球的工业革命成果。159年后,世界博览会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盛会在中国上海举行,英国人并没有给充满期待的中国人带来预想中奇技淫巧,仅仅带来了他们的一点思考。

或许,这正是一个飞速发展中的大国最为需要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