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玉龙雪山潜伏之——芝月杨云(中)请问点儿像样的问题

(2010-02-02 18:05:11)
标签:

酒令

马鞍

苞谷酒

打跳

杨云

玉龙雪山

旅游

分类: 行走

(杨云的稿子写得有点儿慢——男生就是不如女生容易亲近,可以手拉手地说点儿体己话。既然不亲近,了解就不充分,写起来就有点儿费劲。不过,再费劲也架不住我早上写晚上写,早晚被我拿下:)

 

杨云,在舞台最高处

 

“不会想,想不了,打节奏时必须把节奏接好。”

杨云,《印象丽江》演员,“鼓舞”的领鼓者。当被问及打鼓时会想些什么,他这样说道。“不能想,如果我错了,后面肯定乱七八糟。”

2005年,刚进剧团的杨云只有20岁,是个外表青涩的小男生。现在,他是演员中的“元老”之一,不过依旧看起来很年轻。

上午8点50分,杨云随其他男演员一同候场。相比女演员细腻、深情的表演,男演员们要展示少数民族男子汉的雄健与豪情:骑马、喝酒、打跳……杨云先跳马鞍舞,再跳“桌子舞”,最后领鼓。

随着徐连长一声“上马”,众男子一拥而上举起马鞍,在哗哗作响的马铃声中,演绎马帮男人纵马驰骋的情景。当三百五十名男子排成长长一列,杨云在队伍最前面将漆黑的眼睛瞪得溜圆,一副酷烈表情。

千百年来,青藏高原和内地之间存在着一条古老的通道,马帮们沿着这条坎坷、崎岖的驿道,源源不断为藏区驮去茶、糖、盐等生活必需品,又从藏区换回马匹、牛羊和皮毛。据考证,在漫长的历史中,茶马古道形成了两条主要的线路:一条以现今云南西双版纳、思茅等产茶地为起点,向西北经大理、丽江、迪庆达西藏昌都、林芝至拉萨,再经拉萨南下分别到缅甸、尼泊尔和印度;另一条从现今的四川雅安出发,经泸定、康定、理塘、巴塘、昌都、拉萨等地,到达尼泊尔、印度。

杨云的家乡汝南果村,就在茶马古道上。

汝南果位于玉龙雪山背后的文海方向,是一个海拔三千多米的小村庄。以村庄为起点,有条山路通往三十公里外的上虎跳峡,从虎跳峡往北再走一百多公里,可以直达迪庆藏区的县城香格里拉。过去,从丽江采办的茶叶、货品先用马驮到束河,再从束河方向上山,马帮第一个歇脚点就是汝南果村。

杨云记得,家里的五叔、六叔都曾赶马。每当他们出远门,自己和弟弟便有了微小的盼望:“我们小孩很在乎他们快点儿回来,好有糖分。”

马鞍舞进入高潮,男生们手举马鞍从低舞台跃上观众席边缘,高声呐喝着,如同出征的武士在庆贺胜利。观众席后有人骑马飞奔而过,马蹄得得。随着箩筐舞开始,观众的视线被吸引在“之”字舞台,退场的杨云赶紧去更衣室换下羊皮背心,戴上角帽,准备跳情绪高亢的桌子舞。

9点30分,状似酒醉的徐连长摇摇摆摆从“之”字舞台最下层出现,一跃跳入低舞台:“拿酒来,来喝酒!来,倒酒,咱们喝自己家酿的酒。”

“演出前喝酒热身,演出了喝酒壮胆,喝!”

“喝!”

“你们知道纳西族是怎样喝酒的吗?来,纳西酒令!”随着老徐一声呼喝,大家将桌子拼成排,热烈地击打节奏。

“我们摩梭人是唱着划拳的!”来自永宁的摩梭男耳车东芝豪迈地宣布。

“彝族酒令,上!”杨云在桌子双手一挥:“你来阿你西你张,莫来给特博,恩你阿格卡特格,花模之之样,妞伤替格览,葱之葱多意,葱浪葱杜施……”

“你我这样的朋友,难得相聚一起,今天不玩几时玩?朋友在一起,有酒才好玩。酒嘛,水嘛,喝嘛!不醉不相识,今天我俩一碗酒!”

说起这段彝族酒令,杨云很骄傲:“酒令是我自己编的,排舞的张磊导演特喜欢喝酒,我也喜欢喝酒,他让我编一个来。”

杨云第一次喝醉是在十七岁,隔壁家一个姐姐结婚,他去喝喜酒。头回喝酒的小男生很有些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生猛劲儿,被几个叔叔、哥哥一撺掇,不知不觉喝下一斤多苞谷酒,到最后完全失忆,怎么回家的都不知道:“头天晚上喝太多了,不知道谁把我送回家睡觉。第二天早上不敢见我爸,早饭也吃不下去。很紧张,不敢说话,怕万一被我爸闻到有酒气就麻烦了。”

第二天依旧处于宿醉状态的杨云,居然还参加了送亲队伍,把同村的姐姐送到大理去:“我也跟着去了,想去玩儿。我们走路走到虎跳峡,再坐车到大理。走到山下还没醒,走都走不稳,专门有个人扶着我。到了底下坐车的地方,实在难受,买葡萄糖针水喝。”“到了大理我还醉着,苞谷酒后劲太大了。在大理住了一晚,第二天早上回来。两三个月不敢喝酒。”

谈及第一次喝酒的感觉,杨云显得挺陶醉:“小时候看他们大人喝酒,害怕,他们会闹事、打架。我第一次喝,觉得太难喝,喝到差不多的时候又感觉特别好,什么烦恼都没有了。”

醉酒的过程如同一次男人的成人礼,让杨云觉得自己和哥哥、叔叔们有了更多话题:“我们一般结婚、过年过节,尤其是火把节,整个家族聚在一起。年轻人喜欢喝啤酒,用碗,一碗一碗喝。还会斗酒。以前用剪刀石头布,现在用扑克,有时抽大小,有时翻点:翻到五,第五个人喝。”

桌子舞跳过。打跳跳过。整场演出接近尾声。

低舞台上,手持小鼓和牦牛尾巴的男生们跃起、落下。肩扛大鼓的演员们在东巴的引领下向“之”字舞台奔去:列队、举鼓、跑……

此时,杨云上到高高的红顶后平台,一脚踏前一脚踏后,如箭在弦。背后是与之朝夕相伴的牛皮大鼓。

“2005年,我20岁。在村里修完路,去下面(城里)学驾照。听说艺术团招人,就去试一试。”

“开始也不知道是张艺谋搞的,以为是游客过来随便看看打跳。看到导演他们觉得有底了。”

“没有剧场,在篮球场上把鼓架上练,也不知道会演什么角色,后来张磊(编导)发现我,让我出来领鼓。”

“我只练鼓,每天早上拿着鼓问导演,要不要排。不排我就坐在旁边看,当时他们在排马鞍舞,看了一个多月。前面一个演员不怎么好,导演问,你会不会跳,我说试试。公演前一个星期我去跳马鞍舞了。”

“还有酒令(桌子舞),也是在旁边看会的。公演一个月后,我开始上酒令,原来那个演员在城里边打架出事被抓了,让我上,顶替他。”

“鼓是二十斤左右,我的重点儿,三十多斤。”

“夏天七、八月份,天气热时,鼓面上全部是汗。”

“以前试过,不要领鼓,我一个站在下面不是那么好看。但是不行,每个人心里的节奏不一样。所以我不敢想别的,一想就乱了。”

“听到背后一百八十个鼓和自己应和,心里特别震撼。”

“感觉特别爽。”

10点05,随着一声“吓——(纳西话:干)”,杨云将大鼓翻转,高举过头。

10点06,烈鼓过,杨云将两只鼓槌在蓝天下相交,击出第一声脆响。

随着一声声“杀”、一声声“额”,鼓声渐进、轰鸣、激越、癫狂。

蓝天下的青年,与鼓交融,有如神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