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玉龙雪山潜伏之——1220再上玉湖第二日(整一个白日)

(2009-12-22 20:42:25)
标签:

玉柱擎天

村主任

东巴

爷爷

洛克

玉湖

旅游

分类: 行走

玉龙雪山潜伏之——1220再上玉湖第二日(整一个白日)

从山上看玉湖村。

 

今日的计划是去看两个水源地:玉柱擎天和三束水。由于村主任李红光去接待“国务院考察团”,一直到下午快三点才回来,时间不够了,只去了离村子三公里远的景区“玉柱擎天”。

上午我在村里闲逛,拍了些石头房子的照片和村人。

中午村主任家没人,我在小店里买了一包饼干,干嚼。水杯忘在房间里了。

我在小卖店前等老李。一个村人看见我很惊讶:你来啦!几时上来的?你还记得我吗?我说,啊,对不起,不记得了。村人说:在大具,我们一起吃饭!我说,是在头台村吗?他说:是呀,在和珍家。

看样子,咱确实是长了点儿在雪山混迹的派头,到处都有熟人:)

我问他:你认得租房子给洛克的那家人吗?他说,认得。我就请他带我去。走在路上时迎面碰到穿一件单绒衣一条蓝色破裤子的李重光,脚上是拖鞋,袜子有个洞,露着脚趾头,身上散着酒气——果然是副落败样子。他家卖出的作为洛克故居博物馆的祖房是三栋房合围,中间一个院落,房子还是两层,相当气派。而他把我领到的现在居住的地方,是路边店面般开了一排门的薄墙屋子,打开一扇门进去,除了方桌、小凳,再无他物。屋子里另隔出一间,我伸头一瞧,小小的隔间里放了张挂着帐篷的床,床上被褥看不出颜色。

我请李重光在门外湿漉漉的地上摆了两张板凳,想和他细聊一下。他找出一叠英文书页和一张翻拍的老照片,告诉我这些是洛克的侄儿子给他的,他没读过书,不懂上面的英文写的是什么。如果我需要可以翻拍,老照片可以给我,价格好商量,够买些酒就好:“百把块就行。”

那些页码从60几页持续到70几页。李重光能精准地指出每一页的照片是在哪里拍的:这是云杉坪,这是泸沽湖,这是洛克本人……看样子,他对每一页都很熟悉。他强调:“这是洛克的侄子专门找到我给我的。”

“洛克的侄子几几年来过村里?”我问。

“1978年吧。”他答。

“那你还很小,应该不是来找你的吧?是找你爷爷或者爸爸吧?”

“他们都不在了,就传给我了。”

我无法判断他提供的信息是否准确,只知道,这些页纸应该是一本书上的,面前这位经济窘困的村民想把这些纸页和一张照片卖给我。我只能告诉他,我不是来写洛克的,而是来写他现在的生活的。

于是,我们交谈了一会儿。

李重光,玉湖村人,1954年5月4日出生,今年55岁,有3个儿子,1个6岁的孙子和1个12岁的孙女。儿子都在丽江打工,农忙时才回来。老伴已经过世十多年了。家里有二十七、八亩地,只有他一个人种,种了4亩左右。现在种小麦、蚕豆,还可以种包谷、油菜。因为家里穷,李重光念到初二就没再读书了。

李重光的父亲李仕祥,1993年2月去世,终年62岁。父亲曾在宁蒗新营盘小学教书,1954年反右时被打成右派,受了刺激,疯了。之后不能再当老师,只能回到玉湖村。父亲膝下仅有一子。父亲年轻时代受过较好的教育,读到高中毕业。

据白沙的和四堂说,李重光的母亲后来改嫁到他们村里。

李重光的爷爷叫李文彪,是玉湖村租房给洛克住的房东,也是洛克雇佣的赶马人。因为爷爷有脚疼的毛病,洛克治好了他,爷爷心存感激,就把家里二层的房子租给洛克住,自己和家人住在楼下。李家爷爷辈建起的祖房很宽敞,还可以看到玉龙雪山,洛克一租就是27年(1923—1949)。

由于李文彪家里有几匹马,洛克就雇佣了他和他的马,他们一起到过大理、宁蒗、四川木里等很多地方。据李重光说,爷爷的脾气很急,洛克的脾气也很急,他们还算是对脾气。李文彪只有一个儿子,1993年儿子去世后3个月,他也去世了。

爷爷只有一个孩子,父亲只有一个孩子,到了李重光这里生了三个儿子。虽说人脉旺了,但日子并不富裕。除了种田、砍柴、为游客牵马赚点零花钱,李重光靠三个儿子养活。他说,儿子们在丽江打工也赚不到什么钱。

我问他,买了祖房的钱为什么不拿来盖个更好的房子呢?

他说:盖不起。他又说,现在的日子和以前比还是好过的,但是要靠劳动致富。紧接着说,讲好了,照片100块。

因为租了房子给洛克,新中国成立后这一家人受了不少苦,几乎每种运动都波及到他们。李重光说,他们说洛克是探险家,也是盗窃家,他把东巴经书和很多标本运到美国,他是个盗窃家。

说这话时,李重光的胳膊轻轻地抖了抖,转向我,问:你说是不是?

我说:有人这样说。你冷不冷?

李重光:不冷不冷。外国人来了,我都不给他们看这些(他指写洛克的英文书页)。

我:为什么?

李:他们会把它拿走。

我:这不就是外国人给你的,干嘛还拿走?

李:他们会拿走,我不给他们看。洛克拿走了东巴经书,把东巴文化传播到了国外。

他心里还是很有判断的。

临走前,花了50块钱买他那张翻拍的老照片——80多年前,村民们聚在李文彪老房子里的情形。其实我不需要这张山寨版照片,从网上能当下100张这样的图片。再说要写也是写他们这家人,而不是洛克。

他那么眼巴巴地盼着我买,看他的样子,真是不忍心挫败他。种田赚不到钱,打工赚不到钱,砍柴赚不到钱,还能让一个需要钱换酒的人想出什么办法来呢?而这种赚钱方法恰恰证明了家族的落败:先卖房子再卖地,最后就只有卖经历。

李重光说:“明天如果拍我下田也要付钱,出工嘛。”

唉,这是个可怜的人呢。

从他的角度,他是有道理的。从我的角度,都这样这活儿就没法干了——上哪儿给他找这笔出场费呢?

所以,也只能祝福像今天这样的下午他过得愉快。

明天要去拜访另一家人:会唱歌的吕金秀和他的丈夫和仕贤,两个爱唱歌跳舞的纳西老人。

今儿在景区而遇到了一个会唱歌的村民李士坚,六十几岁,在两湖之间的桥上边走边唱,很是打动人。本想这是个不错的线索,可以深度挖掘一番。可问题是,若采访对象都是男的,回头写起来就太不丰富了,若能换成个会唱歌的女性就好了——刚巧来村主任家烤火闲聊的一个村民说,她媳妇会唱古老的纳西调子。

明儿一早就去。

晚上李村主任夫妻又去做客了,这回是亲戚家小孩儿满月,大家吃满月酒。我同去蹭饭:吃了好吃的酥肉,红烧鱼和莴笋炒面筋。

6点半去的,6点50回来了。天冷,在院子里吃饭,大家都动作迅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