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龙雪山潜伏之——雪花村的爱情(7)请提问

标签:
玉龙雪山子民雪花村爱情旅游 |
分类: 行走 |
第三个月,
他们决定结婚
震天响的鞭炮声中,王蕾和王蕾的妈妈被请进村中唯一的藏传佛教寺庙雪花寺,同扎西全家一起拜佛——向佛祖告知贵客的到来,这可是雪花村的最高礼仪,足以显现刘凤林夫妇对王家母女的重视程度。
牦牛肉、牦牛奶、藏猪火腿、酸奶粑粑,热乎乎的烤土豆,滚烫的酥油茶……为了招待好远道而来的客人,刘凤林和森甲可是费了心思。让他们感到意外的是,王家妈妈不仅在雪花村的寒冷天气中如鱼得水,和村民们也相处得融洽,甚至还提出要带着女儿和扎西全家一起上牦牛坪做生意。
王蕾知道,妈妈曾在北大荒当过知青,对雪和寒冷有着特殊的感情,因而雪花村的冬日让妈妈觉得很亲切。白天,王蕾和妈妈一起在大妹二妹三妹的“双双烧烤店”里帮忙,卖烧烤,卖虫草。碰到头一回上雪山因惧怕高原反应表情特别严肃的游客,扎西的仨妹妹还会开个善意的小玩笑,或者唱起藏歌以缓解他们的紧张感。
相比开朗活泼的妹妹们,扎西在女友妈妈面前显得很腼腆,总是不声不响地忙活生意,忙活家里的事情。很快,扎西以他富有藏族感的腼腆与勤快,获得了王蕾妈妈的认可。据王蕾后来透露,扎西话不多的样子让妈妈想起了当年在北大荒遇到爸爸时的情形。
正月里,雪花村得到通知,从5月开始玉龙雪山景区内不允许再有私人生意,这是扎西全家迎来的最后一个在牦牛坪上卖烧烤、租衣服、拍照片的春天。于是,全家人愈加努力。
对于即将告别牦牛坪的刘凤林和森甲夫妇来说,2007年春天过得特别快。对于,扎西和王蕾来说,2007年的春天是他们相识以来最甜蜜最美好的时光,每天都能厮守在一起,你看着我,我看着你。
“我们当时在热恋。这些日子的相处已经能够让彼此深入了解,我们甚至觉得,认识时间的长短不能说明什么问题,有些人相处了一生,还是不了解彼此。”
“爱情毕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于是我们决定结婚。”
扎西和王蕾向长辈们说出这番话时,再次让所有人震惊。
家里唯一的儿子爱上了北京姑娘,并决定要和她结婚,刘凤林和森甲卓玛迅速对儿子的未来进行了重新设计。
这回轮到王蕾、扎西倍感震惊。
按照王蕾一家人的设想,扎西是藏族人,又是家里唯一的儿子,住在雪山上的老刘夫妇肯定希望媳妇能嫁到村里,王蕾甚至为此做好了心理准备:“我以为我会留在那里。”而实际情况是:“山上的爸爸妈妈让扎西跟我到北京生活,他们觉得(扎西)到北京发展更好。”
于是,王家妈妈带着女儿和扎西告别了雪花村。
2007年3月7日,王蕾和扎西从丽江直飞北京。
2007年3月8日,他们去朝阳区民政局办理了结婚证。
回忆起自己的闪婚经历,王蕾说:“我的好多亲戚朋友都懵了,虽然我在第一次回来时已经通知了所有人,我恋爱了,但那么快就结婚还是让很多人都没想到。记得当时我们家很多亲戚都不同意:这边的女孩大多数都要找个有车有房有钱的,而且房必须是单独的住房,在北京,结婚后小夫妻是要搬出去单过的,不和父母住一起,所以家里有个男孩压力很大,要给准备房子钱。这和雪山上的习俗是不一样的。而扎西几乎是身无分文地跟着我们来到北京——山上的爸爸妈妈给了他5000块钱,买机票时他抢着付,3个人的机票就让他那5000块直接见底了。”
按照世俗观念,一个在北京外企工作的年轻白领嫁给一个没车没房的雪山少数民族,王蕾的脑子可能是进水了。一时间,有人反对,有人赞美,有人祝福,有人持不看好态度……王蕾知道,自己爱的就是这个雪山少数民族,这事儿跟车、房子和钱一点关系没有,只跟自己把心给了谁有关。王蕾的爸爸妈妈也觉得,女儿和扎西挺般配。
有了爸爸妈妈的支持,北京姑娘和雪山小伙儿开始天安门下的全新生活。第二年,王蕾生下一个壮壮实实的小闺女,起名桑吉拉姆,意思是仙女。女儿长得像爸爸,脾气据说像大姑易西拉措。为了照顾好有先天性过敏体质的女儿,王蕾辞掉了工作。
对于从静谧山村一步跨进全世界最繁忙城市的扎西来说,自己的生活发生了雪崩般的改变:不仅有了个北京媳妇,还得了个脾气很藏族的女儿,养活一家人的重担要由自己承担。此时的扎西再次感觉到雪花村和首都之间的巨大差异:在北京最高的不是雪山,而是建国门外的银泰中心;在北京最多的不是牦牛,而是从每一个街区每一栋高楼里涌出的人流;在北京最难的不是记住那些如蛛网般密布的道路,而是找一份工作。
按照雪花村人的想法,大城市里应该到处是机会,王蕾又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帮扎西找份工作应该不会太难。而实际情况是,全中国最聪明最能干的精英都聚集在这里,激烈竞争下,找工作就是很难。
扎西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上海航空公司北京分公司货运部当搬运工,一个夜班连一个白班,早出晚归,很辛苦,但扎西干得很努力。
第一个月发工资,扎西领到1000块钱。
王蕾至今记得当时的情形:“那天老公特别高兴,一回家就说,我发工资了!那是他在北京赚到的第一笔钱。很多人都不相信在诺大的首都,我的老公怎么会一个月只有1000元,但事实就是如此。老公是山里的藏族孩子,不得不承受北京紧张的生活节奏和残酷竞争。”
关于扎西的第一笔工资该如何使用,夫妻俩商量了半天,最后决定,以女儿的名义捐给“西北母亲水窖”公益活动。在遥远的黄土高原,很多宝宝和他们的妈妈连口干净的水都喝不上,相比之下,拉姆出生在大城市,吃喝不愁,何其幸运。幸运的拉姆捐赠一个水窖,能让西北一户人家喝上洁净的水:“我们送给女儿这样的礼物,是希望她能从小懂得感恩,懂得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
可能是继承了妈妈的高个子基因,1岁多的拉姆已经长到了98厘米,可以轻松愉快地从柜子的第二层拿花生米吃。小姑娘笑起来如雪山冰湖般的眼睛,一如爸爸当年。
现在同时为女儿和扎西当老师的王蕾说:“在爱情面前,所有的烦恼都不过是生活的一个插曲。相信未来会慢慢变好的,我们一直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