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稿——昆明成为动物的“宜居城市”

标签:
杂谈 |
分类: 尝试 |
万余只动物幸福度夏
昆明成为动物的“宜居城市”
昆明动物园动物管理科副主任陈越对记者说,昆明以四季如春享誉中外,夏季的平均气温只有21℃—22℃,对于住在昆明动物园里的2000多只动物来说,这样的温度相当安逸。
天刚亮,家住昆明动物园的母象“莫坡”就醒过来,在笼舍来回走动着,身边紧跟着它九个月大的女儿“奥宝”——“奥宝”的意思是“奥运年出生的宝贝”,这个好听的名字来自于前段时间在昆明市民中展开的“为小象公开征名”活动。别看小家伙只有9个月大,还没断奶,却已经很顽皮了:每次饲养员来给母象喂食,它总要把脚搭在笼舍栏杆上,伸着鼻子和饲养员嬉闹。现在,它正盼着有人来和它玩儿呢!
据“莫坡”和“奥宝”的主管饲养员倪祖宏向记者介绍,每天早上8点,饲养员都要准时打开笼舍,将“莫坡”母子引到象舍前的空地上,然后冲洗笼舍。10分钟后,它们就能在干干净净的“卧室”里吃早饭了——采自昆明郊县嵩明的新鲜皇竹草。为了保证11只亚洲象都能吃上没有污染的青草,动物园规定,所有青草必须采自距离高速公路40公里以上的地方,而一只成年亚洲象每天至少要吃100公斤青草。夏季,皇竹草水分较多,饲养员会特别搭配些干稻草以增加大象的膳食纤维量。胡萝卜、莴笋、香蕉、颗粒状精饲料也是它们每天必不可少的食物,有时天热还要吃上一顿西瓜降降暑。
由于前些天连续降雨,展出大象的广场变成了沼泽地,在那里来回踱步的公象们不时就地打滚,洗个泥巴浴——大象的皮肤粗糙、毛孔粗大,为了防止蚊虫叮咬或在毛孔里产卵,它们特别喜欢在身上滚上厚厚的泥巴作为“盔甲”。每天下午,“莫坡”也要带着“奥宝”在户外散步一小时,一出笼舍,象妈妈总要用鼻子在小象背上撒些泥土。
和有妈妈关爱的“奥宝”相比,滇金丝猴“老白”显得有点孤单:独个坐在树下东张西望。不过,“老白”已经20岁了,是只相当有尊严的中年雄猴。昆明动物园目前有4只滇金丝猴,都是雄性,由于雄猴的领地意识很强,它们各有专属于自己的空间。
“老白”的主管饲养员潘阳告诉记者,来自云南和西藏交界高海拔地带的“老白”最近吃得不多,为了增加“老白”和其它几只滇金丝猴的食欲,除了平时常吃的桑叶,还要专门摘些樱桃叶、梨树叶、柳树叶给它们换口味,每天的水果也尽量不重样。笼舍也进一步加强了清洁和消毒。
除了来自云南西双版纳的亚洲象、绿孔雀、长臂猿,来自中俄边界的东北虎,来自非洲的狮子……也都很适应昆明的环境。还有一些喜欢凉爽天气的高原动物,如滇金丝猴、小熊猫等,由于已在园中居住多年,也都基本适应了这里的夏季。不过,和其他季节相比,昆明的夏季雨水较多,为了防止饲料霉变,配料室减少了单次制作饲料的数量,增多了制作次数,以保证动物们能吃到最新鲜的食物。另外,还增设了遮雨设施,防止一些动物因淋雨生病。
在位于昆明东北郊的云南野生动物园,记者看到,六月末从四川地震灾来到昆明的三只幼年大熊猫 “美茜”、“思嘉”、和“芊芊”正在玩耍。它们的主管饲养员——同样来自四川卧龙的肖毅介绍说,昆明夏季天气凉爽,是除四川卧龙以外最适合熊猫生活的地方。最近几天雨水较多,他们已加强对熊猫活动区域的消毒工作。目前,三只熊猫饮食正常,情绪稳定,相信它们会在彩云之南度过健康、快乐的两年“休养期”。
云南野生动物园目前有动物110多种10000多只,所有的动物都得到了妥善的照顾。
昆明,动物们安然度夏。萃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