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家地盘上混,哪能不去报个到?
起码要做个自我介绍:)
首先,天气真好!
其次,恶补一下历史知识!
(以下和历史有关的文字资料来自“百度百科”,略有修饰)!
圆通寺,原名补陀罗寺,据说,布达拉、普陀都是打这个音来的,有光明的意思,也指观音道场。
补陀罗寺始建于中唐南诏时期——唐永泰元年(765年),南诏在滇池北岸筑拓东城,同时建起一批具有南诏佛教特色的寺院。建于拓东城东北郊螺峰山下的补陀罗寺就是其中之一(现在闹明白“拓东酱油”是什么意思了),因此,它与唐代兴建的布达拉宫都是中国最早的观音寺。
补陀罗寺存在了400多年,毁于元初战火。元大德五年(1301年)至延佑六年(1319年),元人用了18年的时间,在补陀罗寺废墟上重建规模较大的寺院,并更名为圆通寺——“圆通”是观音三十二名号之一。
观音,大慈大悲的菩萨,随西藏佛教密宗传入云南,初在洱海边落脚,是云南佛教密宗的主要偶像之一。千年来,寺院的佛教流派虽有所演变,但作为观音的道场却一脉相承。圆通寺建成后,改由汉传佛教禅宗的名僧主持,于是这里成为本地禅宗最早的丛林之一。
明,圆通寺围入城内,并得到云南的最高统治者黔国公沐氏家族的特别关爱。沐氏家族多次捐资募资修葺扩建,圆通寺进入全盛时期,成为昆明城内最大的佛寺。
清康熙八年(1669年),吴三桂统治云南时作较大修葺,山门南移至今圆通街面,并建“圆通胜境”牌坊和八角亭,奠定了今日圆通寺的基本格局。


同治十年(1871年),大水淹寺,佛像损坏。
光绪年间重修佛像时,将大殿供奉的主尊改成了释迦牟尼“三身佛”。但是,大殿并没有按常规改为“大雄宝殿”,仍然保留了“圆通宝殿”的名称。
因此,出现了观音殿供奉如来佛的奇观。
圆通寺本为观音道场,观音寺怎能没有观音——于是,观音便进了大殿前的八角亭。
连接八角亭与圆通宝殿的是一座石桥。
桥栏上有很多两两相对的小石狮子,好像和咱在建水还是石屏见到的石狮子有几分近似。
鉴于目前无法调出建水狮子(移动硬盘故障了),先把福州闽安村的狮子拿出来比一比。
这是昆明圆通寺的。
这是福州闽安古桥上的。
能否从狮子的样态来判断年代?巴掌、小车及众达人请发表看法!
好吧,上完历史课,咱也给观音菩萨上个香——香虽然短点,但心意是一样的!且燃纯天然原料制成的藏香,不污染环境:)
俺是新来的萃萃!请,多多关照:)
愿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保佑天下好心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