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再进黔东南,我一样年轻美丽(四)

(2006-10-22 19:53:10)
分类: 行走

吃虫和吃瘪哪个更酷

 

    “三天不吃酸,走路打偏偏”,生活在黔东南的人特爱吃酸,每家每户都少不了几个当家的酸坛子:酸水坛、醋水坛、腌莱坛、腌鱼坛、腌肉坛,凡是能吃的都要扔进坛子里腌一腌。据说这是因为过去的黔东南曾经严重缺盐,只得用酸与辣来调味,加上当地气候潮湿,烟瘴之气致使腹泻、痢疾流行,嗜酸不但可以提高食欲,还可以帮助消化,预防肠道疾病。

我也爱吃酸。第一次进黔东南,我在增冲侗寨的石支书家里做客,他用糯米炖白菜和侗家腌鱼招待我.腌鱼其实是生的——当地人说生鱼放在坛子里腌腌就熟了——上面沾满了红红的辣椒末,我用筷子抠了一块尝了尝,味道棒极了,腌过的鱼肉硬硬的挺有嚼头,又酸又辣,还带点腐乳的味道,一条鱼我吃了一大半。石支书看到远方来客如此热爱侗家美食,认定我是他们的知音,一高兴唱了好几首侗歌助兴。

    有了这样的底子咱是不是能吃遍黔东南?

 

就在小泞醉酒的那一天,领队可可说我们要吃点好的。

舟车劳顿,当然得吃好点!好的很快端了上来——一只只甲壳虫扁扁地趴在盘子里,油光发亮!怎么看怎么象尸横墙角的死蟑螂!

可可号召大家品尝,并率先夹了一只。看着他钢牙交错,筷子上长腿带须的东西瞬间四分五裂,众人频频点头表示钦佩,盘子里的虫子却依旧张牙舞爪,不见减少。可可再次动员,鼓动大家统一行动。不知是人多胆气壮,还是人多不肯丢脸,随着一声“预备齐”,数双筷子毅然伸出,一起夹,一起放进嘴巴,一起咀嚼,只听一片咔嚓声,我一边嚼一边在心里嘀咕:“正义的来福灵,正义的来福灵,一定要把害虫杀死,杀死!”别说,油炸虫是有点香,有点脆,有点味道。

原来这模样和蟑螂颇有几分相像的家伙叫酒香虫,也有人叫它打屁虫,每年秋天,在江边的乱石堆里都能找到。捉来的酒香虫,用沸水一焯,再用手挤掉残余的辣水,放进锅用油爆炒,就成了西南少数民族喜爱的一道美食了。

同行的伙伴们大多对腊肉、土鸡更有兴趣,只把吃虫当成个助兴的节目。谁料,林家大表姐独爱虫虫,吃了一只又一只,吃得我们目瞪口呆,还高叫着“剩下的打包”!

看来,能吃遍黔东南的人是大表姐!

 

吃虫考试,一行人勉强过关,接下来可可带我们去吃“瘪”。

“给你吃个瘪”,这活像一句挑衅骂人的话,而在黔东南真有一种叫“瘪”的吃食。来到黎平、榕江,若你见到哪家店铺的招牌上写着“牛瘪羊瘪”,那就是吃瘪的地方。

“瘪”,要读一声。黔东南的一些少数民族在宰杀牛羊的头一天,将它们赶上山吃草,次日将宰杀后牛羊的胃液倒出,过滤干净,得到的黄绿色的块状物就是“瘪”,据说是清凉去火的好东西,通常作为火锅底料放入汤中。说到底跟吃牛羊初步消化的草差不多。

吃“瘪”的队伍表情酷酷地进了馆子,一副要血战沙场的样子。店主人连忙殷勤伺候:

羊瘪卖完了,牛瘪行不行?行啊,行啊,快点,快点,我们都饿了。主人家昏忙了一气,端上来两锅混混黄黄的汤和切好的生肉,让大伙把生肉扔进汤锅里涮着吃。

“瘪在哪里?”众人问

“就在锅里。”主人答。

“怎么是苦的?”众人又问。

“就是苦的呀!”主人又答。

于是众人莫不做声,只酷酷地把肉从汤里捞出来酷酷地吃着,最后只留下一锅混汤酷酷地在那儿直冒泡。

 

 

尾子

行走黔东南的日子里,我曾经给家里寄过一张明信片,告诉他们我一切都好,末了是:再进黔东南,我一样年轻美丽。其实谁又能保证一辈子总是年轻美丽?我是想告诉他们,我探寻世界,探寻自我的心没有变,我还象以前一样对自然、对人生充满好奇。

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怀着一颗好奇心,一次次收拾行囊,一次次地踏上旅程。看看异乡的风景,听听土地的声音,想想自己的生活。走在路上的我们,永远年轻美丽。

 

黔东南旅行小贴士

路线:福州—贵州镇远—瓮洞三门塘—锦屏隆里古城—黎平肇兴—榕江—贵阳—福州。

交通工具:火车、汽车、船(从瓮洞到三门塘侗寨坐船,从三门塘到锦屏也坐船,泛舟清水江上)。

花费:来回的火车硬卧票400元,在贵州期间每天吃饭、住宿的花费100元左右,加上买点纪念品,总计1500元。

特别装备:睡袋、防潮垫(住在侗寨里需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