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扎西宗,车子很快就到达了绒布寺,然而这里现在并不是大多数人瞻仰珠峰的栖息地,车子继续前行来到了一个被称为“小本营”的地方。小本营这个名字在这次前往西藏之前就听说了,据说是去年奥运圣火登顶珠峰时建立的,它的位置位于大本营和绒布寺之间,距离大本营3.5公里,原来这里只是一片稍微开阔和平整的乱石滩,肯定是因为要安置奥运圣火的到来带来的众多人群新开辟的一块地方。我想一定是为了区别于大本营这个响当当的名字而起了一个听起来怪怪的名字“小本营”。
到达小本营,这里布满了帐篷,做生意的老乡凑上前来兜售化石之类的纪念品或者开始拉客住宿,充满了商业的味道。虽然比起绒布寺,这里距离珠峰的距离更近了一些,但是过去那种在绒布寺就会油然而生的庄严感觉却是荡然无存。看来即使是海拔5100米以上的地方也无法阻挡商业的入侵,因为毫无疑问的是来这里的大多数人并不是朝圣或者是出于对山的热爱。尽管出于国际间的反对没有修建到珠峰的柏油马路,来这里的人依然很多,各种名牌越野车、甚至是一些小轿车拖着长长的尘土穿行于山谷之中,估计这里不会再有以前的宁静。
我和队员们在进行了简单的休整后,分别以徒步和乘车的方式前往大本营。到达大本营,还要接受武警的检查和登记(以前没有,据说是3.14事件之后开始设立的),而且可以进入的地区也被推后了一些,甚至不能到达绒布冰川河的旁边。人们只能在一个小土堆上瞻仰珠穆朗玛。此时的珠峰方向浓云密布,几乎是什么也看不到。内心失望的我开始调侃我的同伴们。我指着珠峰方向渐渐露出的一座雪山告诉他们“那就是珠峰”(其实是章子峰),结果大家开始疯狂的拍照;也有同伴质疑,珠峰这么小(低)?我说现在我们的高度已经5200米了……。哈哈。拍照、调侃、等待中,在浓云之中的缝隙中,渐渐地,珠穆朗玛巨大的躯体显露出来,我顿时哈哈大笑。兴奋于我对大家的“戏弄”,当然更是高兴于我的缘分深厚——每次都可以见到“第三女神”。
拜过珠穆朗玛,按照同伴们的意思,我们改变了计划,决定不在大本营住宿,而是直接赶往下一个目的地樟木。正是这个选择,使得个别没有旅行经验的同伴出现了不适——对没有按时按点吃饭、住宿牢骚满腹。要知道,在西藏旅行怎么能保证按时按点吃饭,何况我们这次的旅行线路在所有的西藏旅行线路中都属于最艰苦的。

第三次拜谒珠穆朗玛

绒布冰川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