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行走“三道边”

(2008-10-11 21:36:02)
标签:

徒步长城

三道边

旅行

心情

旅游

分类: 长城徒步系列

    浑善达克穿越归来,算算还有时间,于是和朋友相约于返回呼市的第二天就急匆匆地赶往早已计划行走的“三道边”。所谓三道边,用下面一段文字做个介绍:


    “边墙”简称“边”,是明代对长城的称法。在当时,根据长城的功能和规模又分为“大边”、“小边”、“主边”、“次边”。明长城在重要的关隘险塞地段通常要修筑几重城墙,用以增强防御能力,但大多为两道平行或分岔修筑,居于外侧的称为“外边”亦称外长城,居于内侧的称为“内边”,亦即内长城。
    明代外长城东起北京市延庆县四海冶,在四海冶与内长城分岔,西北行经张家口,又西行经大同、内蒙古的兴和县而止于清水河县北堡乡口子上村,并在此处与内长城连接。这道外长城(外边)属于明大边(或称正边),是明代所筑长城的重要地段。
    明代内长城(内边)位于外长城之南,东起于北京市延庆县四海冶,从外长城分出,走居庸关西南,经过河北省的紫荆关和倒马关,而后取道山西省的平型关,再向四行经雁门关、宁武关,又向北折,途经偏关县老营堡后抵达鸦角山(亦称丫角山)北麓的清水河县北堡乡口子上村,在这里同外长城再次相连。内长城全长1025公里。
    “次边”是相对于“主边”而言的,规模小于主边(即大边),是明朝最早修筑的长城,也称作“二道边”,位于大边以北,全部建筑于今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境内。它西起于清水河县单台子乡青草峁村,从这里与外长城分岔,沿东北方向,取道清水河县城西北,经盘山西岭进入和林县和凉城县,再绕过丰镇县隆盛庄村向东行,最后抵于和林县平顶山,呈一大弧形,全长约350公里。
    “三道边墙”就是指上述提到的“次边”、“外边”和“内边”三道长城。它们都位于明代都城北京的西北屏障,次边位于前,外边居于中,内边列于后,三者彼此相联,构成一个整体,成为拱卫京都的稳固的军事防御线。

 

    傍晚时分,我们乘坐长途汽车晃晃悠悠来到了距离三道边最近的凉城县六苏木乡。看看天色已晚,我们四处打听终于找到了一个老乡家里可以留宿客人,这个农家旅馆叫做“满仓旅馆”,主人很是热情好客,我们和主人家人一起吃过晚饭,美美的睡了一觉,第二天早晨主人又给我们专门做好了早饭,饱食之后,主人怕我们路上渴,又把自家种植的西红柿给我们装了许多,还装上一些瓜子,我们就上路了。这一路风景极其优美,但是更美的是我们的心情,一路悠闲自得,欣赏美景,谈天说地,晚上之前结束了我们一天穿越的行程,徒步大约25公里,带着美好的心情和感受我们结束了愉快的“三道边”穿越。

 

以下图片均为三道边周围的美丽风景

行走“三道边”

 

行走“三道边”

 

行走“三道边”

 

行走“三道边”

 

行走“三道边”

 

行走“三道边”

 

行走“三道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