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2020-07-26 09:45:03)一、学情分析
这个单元的四篇散文出自散文大家,艺术性强,风格多样,各有特色。朱自清的《背影》是写人记事类散文的典范;茅盾的《白杨礼赞》是典型的托物言志散文;《散文二篇》则是两篇议论性的哲理散文。汪曾祺的这篇《昆明的雨》是一篇艺术性强的写景抒情散文,是一幅昆明生活的风俗画,在异域风物中有某种情味。
汪曾祺是纯粹文人,他的散文有中国味,继承了中国传统美学的审美要求,昆明的风物分明就是一幅幅图画,图画中有情趣情思,有对美的欣赏,有诗的意境。
从情感基调上来说,回忆性的散文以及《背影》、《白杨礼赞》要么是沉痛伤感的,要么表现社会人生的重大思考。汪曾祺的这篇散文,则像家常一样,表现平常的乐趣,轻松欣喜,有艺术的情味,作者有一份平淡和从容。因此他通过平和、有韵味的语言来表现的,语言平和质朴,而又生动愉悦,富有生活气息。
在教材中,这又是一篇自读课文。但这一类散文学生第一次接触到,教师点拨引导的作用比一般自读课文要强化。
二、教学目标
三、教学重难点
四、教学准备
PPT
五、教学过程
(一)对比导入
由朱自清《春》导入,
(二)雨中的风物
学生互查字音,老师提示:
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
真是像一球烧得炽(
北京叫做“把(
给上面的词正音,读一读这些句子,说说他们描绘了怎样的事物?
倒挂还能开花的仙人掌
随处可以见到的菌子
火炭似的杨梅
映绿了四周房间的。
在民族危亡的抗战时期,1939年,汪曾祺由上海来带昆明,此后的7年青年时光,他在此度过,这里留下了他的青春记忆。那软软的、萦绕在耳畔的苗族姑娘的柔声吆喝,缠绕了老人一生的梦。
对生活如此热爱,对未来充满希冀的人,面对国难当头时,也会以命相拼。
(四)动情的语言
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
惊喜
(五)文体的特征——形散而神聚。
1.这些内容贯穿着一个明线,还有一个暗线?
倒挂还能开花的仙人掌
雨中的
随处可以见到的菌子
火炭似的杨梅
映绿了四周房间的。
2. 文章1-2段写给有人画画是否偏题?
(六)布置作业
2. 写一写合肥的梅雨季节中人和事。
六、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