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似是而非的作秀,脱离现实的清谈

(2012-03-30 17:19:14)
标签:

杂谈

                 似是而非的作秀,脱离现实的清谈

    今天看到网上有消息说,昨天在北大举办了“第二届网络游戏评论文化沙龙”,有40余位参与者。媒介着重报道了其中两位的发言,其一是《大众软件》杂志社主编王晨,另一位是《文化月刊》杂志社执行编辑丁志奇。前者提出:要用舆论影响游戏厂商控制游戏暴力;后者强调:要管理好游戏中的无序暴力

在细读他们的论述时,我又连续接到网瘾孩子的家长打来的求助电话。一个家长忧心忡忡地倾诉,孩子天天打游戏不上学,在多次交谈无果后他们停了网线,孩子就像发疯似的把家里的东西砸了个遍,连他们卧室的门上也被捅了个大洞;另一个家长不无恐惧地说,孩子又要钱去泡网吧打游戏,他们坚决不再给了,孩子竟然拿起厨房的菜刀砍向他们.....

2004年至今这八年来,类似的电话我不知接了多少。更多的情况是,在全国行170多个城市的一千多场活动中,向我们哭诉抱怨孩子暴力行为的何止成千上万!更令人心疼的是,去少管所讲课时,看到下面一大片的未成年犯,我们常常忍不住泪流满面——他们本应该是在学校里面或父母身边,但那其中大部分的孩子却因为受暴力游戏的毒害而走上暴力犯罪的不归路,有的竟然是杀害他们自己的亲人而沦为阶下囚!

想到这里,再看看这“网络游戏评论文化沙龙”的作秀清谈,我心中真是五味杂陈——这样的“网络游戏评论文化沙龙”为什么不到各地的“戒网瘾”机构里去开?为什么不去少管所里开?你们到那里去“研讨”网络游戏是否有暴力的问题吧!你们请家长去谈谈暴力游戏是什么有序还是无序的暴力吧!

这些年来,从中央到全国的各种媒体无数次报道暴力游戏诱使青少年上网成瘾的事实,每年两会都有防止不良游戏影响青少年、危害社会的相关提案,公检法的统计数据更一再表明暴力游戏会导致未成年人堕落犯罪——这种种的社会舆论不可谓不大了,可这么多的“舆论影响游戏厂商控制游戏暴力”了吗?游戏商们清楚地知道什么是暴力,他们就是要以此来追求暴利——用暴力血腥刺激青少年的好胜心与复仇感是他们常用的伎俩。什么是暴力游戏,什么是游戏暴力,这是路人皆知的常识。如此这般的“网络游戏评论文化沙龙”能解决什么问题?充其量只不过是个忸怩作态的秀场而已!

实际上,暴力游戏之所以造成危害的关键并不主要在于其中的“暴力”。我们都知道,在小说、电影、电视剧等里面也含有打打杀杀的暴力因素,哪为什么没有带来如同暴力游戏所产生的恶劣社会影响呢?为此,我曾经在《光明日报》上发表过一篇文章,题为“网游三大特性是让人成瘾的主要原因”(网上可以查到)——即其主动性无限性控制性

在小说、电影、电视剧等里面,虽然也有不少暴力情色的描绘、画面或场景,但都已被作者或编导固化——不管你喜不喜欢,所有的受众只能被动接受。通常看一遍就知道那不会改变的结局,故而不太可能致使人们成瘾。而游戏整个的进程和胜负的结局是掌握在玩家手里的,其必需的主要条件就是费用与时间——只要玩家有足够的经济来源,天天泡在网上,他就可以在游戏里不断地获得“杀人取胜”的辉煌战绩,体会在现实社会里难以得到的傲人成就感。加上大多数游戏具有无限的长期性,总有杀不完的妖魔鬼怪,升不完的级别,打不完的金币等,为了不被他人“杀死”并被抢走好不容易才“到手”的宝物和装备,玩家必须不停止地在游戏里浴血搏杀。久而久之,就不知不觉地被里面特意设定的圈套所迷住而难以自拔地成瘾了。

其实,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毒害不仅是其所含有的大量暴力因素,有不少人是网恋成瘾、网婚成瘾、网聊成瘾、偷菜成瘾、浏览成瘾或养宠物成瘾等。因为在上述三大特性之外,更为重要的是游戏的高科技精美设计而容易使人模糊现实的虚拟性。不断翻新的网络高科技使得游戏制作得越来越趋近真实,甚至可以完美得超越现实——那美轮美奂的宫殿、无与伦比的美女、英武潇洒的帅哥、宝光万丈的装备、青面獠牙的魔兽、死而复活的功能等等,使得天生喜好新鲜刺激的青少年玩家们流连忘返的乐不思蜀。

青少年上网成瘾都有一个过程:开始是好奇,接触后觉得好玩,玩多了就会因为影响学习、工作而被批评,挨批了就对现实的学习、工作渐渐产生反感情绪,因而愈益爱恋网络世界里的自由放纵、轻松游乐和斩妖杀怪的节节胜利,进而越来越厌恶现实的一切——包括父母的唠叨责怪、学习的枯燥高压、生活的繁琐细节等。特别是在下网以后,一离开那虚拟自在的花花世界,就会因为网络与现实的强大差异而觉得空虚无聊、烦躁不安,只有再次投入到暴力游戏之中,才能找回快感。这就如同毒瘾者要不断地吸食鸦片似的——中、外科学家已经证实,玩暴力游戏正如服食海洛因或鸦片一样,过度依赖会伤害主管思维逻辑的左半部大脑,而且越上瘾其左脑越受损伤,左脑越受损伤就越想玩。这样,陷入网瘾的玩家们逐步把上网打游戏、拼凑团队砍杀BOSS当做他们生活的全部,因而与现实社会渐行渐远。

我们看到,这次“网络游戏评论文化沙龙”有两个主题,其一为:“网络游戏竞技性的探讨及其对玩家的影响”,另一个是“网络游戏中的暴力表现形式,哪些暴力应当受到限制”。由此看来,主办方还是意识到了暴力游戏中客观问题的存在,这也是个进步吧。不过,要想解决网游对青少年的危害问题,相关管理者与研究者要多多深入网瘾青少年和他们的家庭之中,进行细致的调查分析,才可能真正发现问题形成原因,并由此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

 

          王晨:要用舆论影响游戏厂商控制游戏暴力(节选)

                2012年03月29日    来源:人民网-游戏频道

第二届网络游戏评论文化沙龙于2012年3月29日下午1点30分在北京大学举办。来自“网络游戏评论联盟”的成员以及游戏行业相关专家、媒体共计40余人将出席。活动议题共设置两个,分别为“对网络游戏竞技性的探讨及其对玩家的影响”和“网络游戏中的暴力表现形式,哪些暴力应当受到限制”。

沙龙第二个要讨论的议题内容是:网络游戏中的暴力有哪些表现形式,哪些暴力应当受到限制。《大众软件》杂志社主编王晨进行了发言

    暴力是在武力的基础上,超出了正常的伦理道德之上的,正常的武力击杀之上的虐杀,不要和武力一起来看。说到这个问题,刚才说到电脑游戏和网络游戏,这几样东西之间还是有关键点的区别,电脑游戏有一个重要的区别在于它虚拟以后能完成很多人类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完成的任务和体验,这是非常重要的吸引人的地方,不同于其他的游戏,就是我为什么不玩体育运动,最重要的是能完成你不能完成的任务。这个基础上,单机游戏、普通游戏都能做到,网络游戏有什么更大的特点呢?重要的是交流做得好。比如说聊天的体系,好友的体系等等,现在有人说结婚的体系等等。

暴力是一种互动的行为,是武力,所以我觉得暴力这个问题需要有一个认知,推动它认知正确使用武力和暴力的区别,一个是不正确使用武力,还有一个是正确使用武力也不能使用暴力,你的击杀是为了完成正义的使命,但也不能在正义的名义下进行虐杀,这是有区别的。

    做游戏的这类媒体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我觉得最大的问题就是受厂商影响,他们几乎把我们把控了。因为做这类的媒体已经被推向社会了,都是自主经营的媒体了。传统经营的媒体是喉舌,所以可以不太在意导向。所以我们这块需要影响到更多媒体,特别是大众的媒体。大众媒体和我们现在的有什么区别呢?大众媒体对网络游戏并不是很了解,是乱批评。批评的玩家站到他的对立面了,本来是厂家的对立面,所以我们最终希望影响的是一种氛围,对于多方面引导的,我们希望对媒体也有一种引导,是我们做这件事情的意义。 

           丁志奇:要管理好游戏中的无序暴力(节选)

           2012年03月29日   来源:人民网-游戏频道

沙龙第二个要讨论的议题内容是:网络游戏中的暴力有哪些表现形式,哪些暴力应当受到限制。《文化月刊》杂志社执行编辑丁志奇进行了发言

大家谈到暴力时经常会有一种概念性的感觉,尤其游戏公司,他们会觉得大家谈这个话题容易给他扣帽子,这个东西肯定存在,我们怎么把它定义出来。之前谈的竞技游戏,竞技游戏很可能会有一些打斗,比如会用刀、用枪,比如魔兽世界,购一个副本,Boss在里面生活着我们集多少人之力气把它杀死了,这算不算暴力?之前有人谈到有硬暴力,软暴力,我想说的是,有一些东西可以这样划分,有一些东西是有秩序的,有一些是没有秩序的。
    还有一些没有影响行为的,比如经常说的软暴力,比如惩治一个恶人,或者杀一个恶龙,魔兽世界比如有人来入侵了,我怎么反抗,这是必要的手段,这是有序的暴力,也是大家所提倡的惩恶扬善。有一些是杀一些恶人,比如设定任务,完成任务做好事,比如杀恶狼,菜园里捉害虫等等,都是有序的,大家推崇的。

再就是无序的,大多是负面的,比如说游戏中任何一个NPC只要足够强大就可以把他杀了,任何一个玩家想攻击他就能攻击他,想屠杀他就能屠杀他。无序的暴力危害是最大的,青少年对游戏的控制可能会有一些肆意和任性,就是要杀你。社会问题的爆发主要是因为仇恨的积累,以至发生了负面的社会新闻和事件,包括打斗,未成年人的伤害、抢劫等等,游戏中造成的玩家体验的一个负面效果。

未成年最好不要玩开放性比较强的游戏,不是说玩了这个游戏就一定会拿刀捅人,出于爱护的情况要保护他们,让他们先成长,后思考其中的道理。另一个是对有序的道理做规范,比如之前提过很多次分级制度,到底到什么程度血液是黑色、绿色,而不用红色,没有细节的描写,打击的时候可以有闪光的视觉效果,而不是直接的惨痛的伤害,这可能会给人更好的美化的感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