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赏《读“眼”》的姊妹篇——《眼睛》
本博客在2011年7月16
日曾贴《读“眼”》一文,今读《眼睛》,认为两篇可谓姊妹篇,原文如下:
眼睛
当一个人与另一个人面对面时,首先映入对方的是眼睛。因为,从眼睛里能听到一个人想说的话,能感受到眼睛传递的情感内容。最常见的说法是,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足可见,眼睛最通透,最生动传神。
眼睛在生理上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器官。《黄帝内经》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意思是眼睛为脏腑精气的汇聚之所。若一个人目光炯炯有神,无呆滞之感,说明精充、气足、神旺,脏腑功能良好。由此,眼睛的状况与五脏六腑的精气息息相关。
眼睛在情感表达上就如一个直观的桥梁。文学作品里描述眼睛的词语真是惟妙惟肖,那是因为现实生活中人们流露出的各种各样的情感信号,都是借助一双眼睛传达的。《诗经》里说:“巧目倩兮,美目盼兮”,那么传神地把一双美丽的眼睛呈现出来;成语“画龙点睛”,更是把眼睛至关重要的地位点了出来;作家蒙田说,恋爱中的人发怒、和好、恳求、决定,终于说出的一切话语,全用他们的眼睛来表达;美国作家爱默生的比喻更生动,他说,有的人的眼睛像橘子一样毫无表情,有的人的眼睛像一口可以使你掉进去的井。这些形象的比喻都说明,一双眼睛能把喜怒哀乐的感情表露无遗,或真诚或善意或自私或无情等,让人感受深刻、记忆深刻。
现实生活中,孩子的眼睛是最清澈的,映照着童真的稚嫩,那里没有邪恶与自私,没有痛苦与悲伤;父母的眼睛是满含慈爱的,关切的眼神望着孩子,写满了疼爱的语言;爱人的眼睛是满含着浓情的,双目注视,含情脉脉,虽不言不语,却能告诉对方一切;大自然其实也是有眼睛的。你看,大树的眼睛就是树身上那一层层年轮,有的还真像一对眼睛,它述说着大树的沧桑与伟岸;大山的眼睛就是遍布其身上的沟沟坎坎,那山涧深处水汪汪的清泉不也是它的眼睛吗?大地的眼睛则是山川、河流、丛林,它们永远仰望着星空……
除了眼睛的生理功能、情感表达之外,人们还赋予眼睛更高层次的含义。比如,我们说这个人极富远见,就用“目光长远”来形容;我们说那个人具有非凡的人生智慧,就夸他很有“眼光”;形容某个人没有见识,就说他“目光短浅”,这些比喻都离不了眼睛这个本体。一个人目光如炬,见识超凡,其实都凝结着思想的见地,但为什么要用眼睛来形容呢?我认为,恐怕还是因为眼睛是灵魂的窗户吧,它折射出一个人全部的心灵世界。
假如一个人失去了视力,在黑夜里挣扎,看不到五彩斑斓的世界,可想而知他是多么痛苦与绝望,渴望光明是患者唯一的热望。作为维护眼睛健康的光明使者……眼科医生,堪称眼睛的亲密朋友,更是眼疾患者的亲密战友,双方彼此信任,共同战胜眼疾。所以,眼科医生若在医治病人眼疾时,能具备深切的人文关怀,不仅医治疾病本身,更是葆有一颗仁慈之心,那么,医生的眼神也必然闪耀着善良之光,他会把这种光芒传递给患者,给予精神的慰藉,带来新生的希望。当然,高明的眼科医生其实还是一名艺术家,因为眼睛直接印证着美观、传达着美感,眼科医生在做手术时,其实也是在凭借自己高超的技术、灵巧的双手,艺术地为患者编织一个光明的世界。
眼睛是造物主带给我们最完美的礼物。珍视眼睛,就是珍视健康。从内在美来讲,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拥有一个清澈、和善、真诚、智慧的眼神,那么就是拥有一个美好而充实的人生!赵炜(河南郑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