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幼升小的乱象让国人痛心
上个双休日,是北京幼升小面试的日子。看到几个学校面试现场人挤人、排长队的画面,得知校方30:1、18:1的录取比例,听孩子家长抱怨学费超过清华北大的MBA,心里特不是滋味。北京是首善之区尚且如此,各地仿而效之如何得了。难道“天子脚下”这事就没人管了吗?难道这就是所谓的社会转型吗?
今天读到大河报刊发的一篇评论,文中说: 海淀重点小学30万,西城重点小学19万,东城重点小学16万……今年幼升小即将开始,一个隐蔽的群体蠢蠢欲动,他们就是“择校黄牛”,号称交钱就能上名校,要价从几万到几十万不等。《北京青年报》记者暗访发现,“择校黄牛”承诺提供的服务也是五花八门,包括跨区择校、本区内跨片择校、异地户口办齐五证等。不过,涉及的区县教委坚决否认,并奉劝家长不要上当受骗。虽然区县教委坚决否认,但笔者以为,黄牛凶猛,教委不能止于提醒。
首先,黄牛“狮子大张口”动辄数十万卖择校指标,给阳光招生蒙上了雾霾,甚至直指招生腐败。教委岂能任由黄牛泼污水,中伤招生政策,中伤名校校长。其次,教委称是骗局,但不容忽视的是,不少黄牛向家长提出可以办理联名账户——中介成功再付费,否则,家长可以不提供密码,使黄牛难以取出账户中的钱。倘若卖择校指标果系子虚乌有,此举如何解释?不管黄牛的择校指标买卖是真是假,教委都应该现身与警方一道揪出黄牛,还招生政策以阳光,给名校校长以清白,也避免家长遭遇无谓的损失。其实,揪出黄牛并不难,黄牛潜入家长群,教委完全可以与警方一起顺藤摸瓜捉住黄牛,届时,指标买卖的虚实自然一清二楚。
照上述观点,板子应打择校黄牛,责任应在区县教委。但问题的实质在于教育资源不均衡而形成的择校热。这是关乎家家户户的民生大事,党委政府岂有坐视不管之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