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侃“膻”

(2014-03-15 17:35:24)
标签:

杂谈

侃“膻”

 

    饮食是偏执,饮食也是个性。有人不吃羊肉,怕膻,有人却只知其鲜,不觉其膻。羊及羊肉有个别名叫膻根,在古代膻肉专指羊肉。古人还把祭祀时焚烧羊肠间脂肪所散发出来的气味称为膻芗,而膻的本义也正是羊臊气。苏州旧俗,认为春天的羊肉有毒,主要还是膻味作祟。

    羊肉中,内蒙古“手把肉”独霸北方,苏州“藏书羊肉”鹤立南国。藏书羊肉汤,的确烧得好,略带一些膻气,膻得清新,又有吴地小桥流水的旖旎。手把肉也带一些膻气,膻得煽情,又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辽阔。或许是地域的联想,也说不定。每次吃到椰子,总想起海浪与沙滩,每次喝青稞酒,脑海里更是一片异域风情,吃葡萄干想起吐鲁番,吃烩面想起河南,吃米线想起云南,吃米粉想起桂林,吃拉面想起兰州,吃臭鳜鱼想起黄山,吃海鲜想起大海,吃山珍想起森林。

    我吃手把肉,是在北京。白水煮切成的大块羊肉,一手把肉一手用刀割食。那次在座的有内蒙古人,人家割肉有真功夫,骨头上羊肉丝毫不剩。我吃藏书羊肉,是在安庆。《豆绿与美人霁》一书中曾写过:

挺喜欢藏书羊肉这个名字,有书有食,我想象一个藏有万卷诗书的江南小镇,微凉的夜色下三五成群的人坐在八仙桌边喝羊肉汤,那场面多好。如果气候再冷一些,零下温度的寒夜,滚烫的羊汤,三五个人边喝边聊,足以令人低回了。

    写虚了,言不及味。现在补记:藏书羊肉汤色乳白,香气浓郁,酥软不烂,口感鲜而不腻。饭馆的老板操吴音,非怪滋味正宗。

    记忆中仅仅吃过一次红烧羊肉,少年时候在老家。奇怪的是,宰羊前,先给它喂了一碗冰糖红枣。后来在车前子文章中见过类似描写,说某烧羊肉的大师傅,祖上也烧羊肉,有一次宰羊,那羊流泪,他的祖上也就不忍下手,又养了几天,当然,最后还是被宰了,因为这羊偷吃了大师傅祖上给他老母亲炖的冰糖红枣,这是冬令补品。不料,偷吃补品的羊,其肉竟史无前例的丰美。从此,杀羊之前先喂一碗冰糖红枣。情节可能是小说笔法,技法已行之民间。

    鸟类大概有嗜膻之癖好,皮日休诗中有“弃膻在庭际,双鹊来摇尾”的句子。

    汪曾祺文章说:“蒙古人说他们那里的羊肉不膻,是因为羊吃野葱,自己把味解了。”我看未必,主要还是习惯。前些时一内蒙古朋友告诉我,秋天的羊肉最好,因为秋天羊可以吃到沙葱,还能喝到霜冻过的冰泉水,这两样可以去除羊膻气。说得煞有介事,不由得人不信。

真要说到膻,狗肉比羊肉膻。狗肉烹不得法,不放辣椒面,膻不可食。还有豪猪肉、獾子肉,更是膻传一方。乡下猎户猎到豪猪、獾子,剥皮后总要烟熏火燎一番,风干后方可食之。(转 胡竹峰 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