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说说烧饭。
我说的烧饭,不是煮饭,也不是烧菜,而是指古人祭祀的时候,把饭菜烧成灰烬,埋到土里去。好好的饭菜,烧成灰埋掉,这不暴殄天物吗?对,确实暴殄天物,但是在辽朝,在金朝,在蒙元时期,它是活人祭奠死人时必须遵守的一条规矩。
《契丹国志》上说,辽国贵族死了以后,得给他们垒起一个土台子,土台子上放一个大盆子,盆子里盛满他们活着时爱吃的美食,浇上牛油,打火点着,这样他们的在天之灵就能享用那些美食了。
《金史》上说,金宣宗驾崩,埋在德陵,守陵的人每天按时给他准备御膳,就像他活着时一样。当然,御膳做得再美味,金宣宗也不可能从墓里爬出来享用了,为了让他的“灵魂”享用到,守陵人用火把那些御膳烧掉,每天烧一回,就这样连续烧了七七四十九天。
《金史》上还说,每逢大年初一、十月初一和清明节,金国皇帝都要带着宗室和大臣“诣祖庙烧饭”。祖庙就是供奉皇帝他爹和历代祖宗的祠堂,皇帝带着一大帮人和一大堆供品去祭奠,完了再把那些供品烧掉,以便让祠堂里的祖宗们共同享用一顿大餐。
到了元朝,居然还延续着类似的风俗。据《元史》卷七十七《国俗旧礼》记载,元朝皇帝专门在北京盖了一所“烧饭院”,每年九月以后、腊月以前,烧饭院每天都得烧饭给已经死去的皇帝吃,每天要烧掉一匹马、三只羊,还要烧掉几桶牛奶和几桶马奶酒。烧的时候还要“以国语呼累朝御名而祭焉”,意思就是用蒙古话呼喊历代皇帝的名字,喊他们从天堂或者地狱里跑出来吃饭。
元朝的皇后死了,同样要派专人给她烧饭,“每日用羊二只烧饭以为祭,至四十九日而后已。”每天烧掉两只羊,一直烧四十九天。换句话说,元朝死一个娘娘,得造掉九十八只羊,按每只羊出肉三十斤估算,将近三千斤羊肉被白白浪费,还不算那些羊下水。
比较起来,还是宋朝人懂得过日子。宋朝人也要祭奠死去的长辈,每逢春节、鬼节、清明节和十月初一也要上坟摆供,但是宋朝人只烧纸、不烧饭,把饭菜和果盘整整齐齐码好,烧过纸,磕过头,当场把那些饭菜和果盘吃掉,吃不完就打包带回家,一点儿也不浪费。
宋朝皇帝够富有吧?祭神祭祖的时候照样不烧饭,祭祀完了,把供桌上的酒肉分下去,皇帝留一份,其余赐给大臣,君臣共同享用那些供品,时称“饮福”,意思是喝了供酒、吃了供肉,能给活着的人带来福气。
今年十月初一,我回老家上坟,在祖坟前面摆了一溜供品,放了一挂鞭炮,烧了一堆黄纸,磕了几个头,然后站起来,把供品装入后备厢,驱车而去。我觉得我在继承宋朝遗风。(李开周
文)